李金娥
摘 要: “大思政”背景下,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课时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师资队伍薄弱、新媒体挑战等问题。需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丰富实践教学载体,多渠道齐头并进,以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改革。
关键词: 大思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办好思政课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教育全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形势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了新特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新的“大思政”教育观随之出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一些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理论性强,说教痕迹重,如何在精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命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独立学院的思政课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对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活力,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①(114)。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现实独立学院课程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一些院校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倾向。有的院校课时不够充分,存在专业课挤压公共课的现象。“各个高校,在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或者总结汇报学校的工作时,都会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首先强调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装点门面的彩旗。而实际上,宏观上谈论得多,微观上研究得少;抽象肯定得多,具体论证得少;理论上说得多,行动上落实得少”②(14)。以泰州地区独立学院为例,由于受到教学成本等因素制约,有的学院压缩思政课课时,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晚上上课)。同时,受经费保障、接待条件和接待能力等限制,课外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展开,教学手段受到限制。
从多数高校来看,思政课教学基本能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要求分配适当的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但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为节约办学成本,一般安排大班甚至超大班教学,人数多在100人以上,教师难以有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教学互动难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由于受到办学经费、教学设备及教学场所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模式往往采取简单的读书报告、观后感、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方法,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以简单的课堂实践教学为例,一堂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分组,但由于受到场地、课时等条件限制,不能保证每名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和参与,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造就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受到师资等因素影响,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一些授课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以泰州地区的独立院校来看,由于专任思政课教师师资不足,存在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现象。一些辅导员原来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教学业务能力不足。一些教师讲授思政课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工作量,有些学院思政课教学考核环节把关不严,导致思政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实践开展难有成效。
由于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加上思政课教材不断修订,一些教师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阶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更新不及时,授课内容缺乏深度,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懈怠现象。
(三)新媒体带来思政课教育环境复杂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新媒体学习的便捷性和快速性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便利。过度依赖新媒体的同时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新媒体以传播方面的优势,裹挟了大量立场各异的思想文化。由于青年学生缺乏对信息价值的辨别力,加上新媒体不良信息传播的隐蔽性,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环境日益复杂化,削弱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和有效性。
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在当今开放化的信息社会里,大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响”③,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运用范式,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延展,当时课堂教育和管理已远远不够。学生接受教育渠道的多元化,给思政课教师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教育手段、模式等带来冲击,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二、“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政课综合建设理念。2015年3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上,全体与会者围绕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達成的“确立大思政的建设观、构建思政课建设新格局”学术共识,为我们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主线,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紧紧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国史党史教育、中国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纲要”还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大思政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切实发挥好各门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论优势,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实例,通过主题调研、主题研讨、角色扮演等方式,挖掘先进典型背后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切实将思政课理论落地、落实。
(二)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
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渠道,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在强化课堂主渠道的同时,通过开展“流动课堂”,将思政课堂设在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工厂社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以泰州地区独立学院为例,教师在讲授“军事理论课”“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时,可充分挖掘利用泰州的红色基因,充分挖掘清明节、国家公祭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泰州市白马庙渡江战役指挥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黄桥战役纪念馆、泰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场所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志愿讲解、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等活动,带领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建党建国的不易。引导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三)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
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五要”,即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用好新媒体和新技术。
大思政教学理念要求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手段多样化。当前,“00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除课堂教学外,网络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的延展课堂,也是当前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手段。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时空的无限制性等优势,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延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信息空间、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和阵地,善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教师应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
思政课教师要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制作推介内容积极向上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网络文章、短视频、微电影等,活跃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鼓励原创,充分发挥学生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优势,创作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微视频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理论的理解能力。适时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主题教育。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依法依规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损毁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结合所讲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明辨是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
教师指导实践性教学方面的能力指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能力等,任何一种素质和能力的欠缺,都将制约实践性教学的开展④。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保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清醒认识,要提高理论知识和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能力。各高校应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壮大专职思政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思政教师能上能下的评价机制,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拓宽视野,提高个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场所的支持和经费的充分保障。因此,各独立学院应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和阵地,加大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才能在课堂外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各独立学院要在简化程序、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五)发挥大思政育人优势
大思政育人是思想政治课课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新要求。基于“大思政”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切实实现教师身份转型,有效调动各种积极力量,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多角度思政教育,实现多层次思政教育,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⑤。
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整体安排,充分挖掘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有效增强思政育人效果的教学资源,形成大思政育人环境,形成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应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形成多层次育人环境。
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大思政育人理念,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开展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而,“大思政”框架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和路径,视野更开阔。
注释:
①秦艳姣.新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7(12).
②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③楊德广.德育工作要增强紧迫性和现实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3(9).
④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⑤何萌.“大思政”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知音励志,2006(24).
课题: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9年教改研究课题 “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JG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