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阳,回晓娟
(南开大学 滨海学院,天津 300270)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如设计得不合理、前期调研资料无效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设计流程混乱或其对设计流程不了解,无法对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可视化的方法,总结出清晰有效的设计流程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设计前期学生会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根据调研内容再结合客户的设计需求,综合整理后进行设计。但这种方式有时需要经验作为支撑,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前期资料并不能很好的被用来指导设计本身。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比分析成熟项目和个人的设计作业,对比两者差异性,总结归纳出一套清晰完整的设计流程框架。通过框架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数据梳理,学会将前期调研资料和后期的设计相对应,结合设计规范等指导性条件来进行设计。
可视化手段已经成为数据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联系方式,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前期资料只是整理出来,在做设计的时候用于参考。由于不能准确、系统地将前期调研资料和设计需求进行对应,在后期设计中会出现不合理的内容。
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可视化的手段将设计流程清楚而系统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同时也可以准确地将调研资料更有效地为后期设计服务。
国内的信息可视化研究在设计领域中多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中,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和城市设计中也颇受关注。可视化在设计中应用主要是在数据整合后通过图示化方式呈现出来。
国外较多学者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可视化设计思维的挖掘和工具的研究。18世纪晚期,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思维可视化表达以图解为主要代表方式逐渐出现。
环境设计专业的信息可视化多应用于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和各类流量统计等几个方面,近些年也开始在设计表现上有所应用。本文意在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设计过程中,将前期数据从文本资料转变为思维导图框架或程序化系统进行整合,尽可能避免丢失和不完善。
图1 总框架图
图2 前期调研
图3 概念设计
环境设计是复杂的交叉学科,是指对于单一或一些主体的客观环境,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塑造出适宜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本文中的环境设计仅为四个专业方向: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设计流程是计划实施的一个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获取信息,概念设计,参数决策,展示、记录设计对象,综合评价整体设计。
新西兰工业设计协会主席道格拉斯·希斯则分为六步:第一步:确定问题,第二步:收集信息,第三步:列出可能的方案,第四步:检验可能的方案,第五步:选择最优秀方案,第六步:实施方案。
本文中的设计流程仅在获取信息阶段和创造性设计阶段,重点内容在于前期调研资料和后期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流程的探索。
项目流程一般由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协同构成。本文主要是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日常学习进行研究。
本文重点综合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四个专业方面的不同内容。在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主要是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两个内容。
信息可视化是对抽象数据进行直观视觉呈现的研究,以增强用户对数据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视觉语言重新编排信息,将原本难懂的文本和数据通过更形象、更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研究主要将二维可视化设计和前期调研资料相结合。
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都需要参照上述的设计流程进行工作,但不同方向的设计流程也有所不同,在这里的设计流程主要是通过总结后整理出来的通用条件。(图1)
在项目前期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区位条件、项目需求和设计趋势。项目的区位条件需要考虑自然、人文和交通因素。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让地块的初步规划更合理。(图2)
进行大量调研工作后,对项目的地块、项目内外交通系统以及项目自身的SWOT信息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定位、项目主旨和功能,进行概念设计。(图3)
依据概念设计的多种拟定方案,结合用户需求,选择一个确定方案继续深化。在这个阶段的方案需要有完整的总平面、竖向设计、整体效果图、鸟瞰图等用于表现设计效果的图纸,景观设计还需要有植物配置表。(图4)
在确定的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将所有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和效果图与用户做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整个方案。
施工图设计将全部的设计想法表现出来,施工的材料、工艺和必要的设备都通过图纸进行说明,作为施工方的施工依据。(图5)
完整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需要将方案与各方进行对接,如施工方、维护方等,以便于后期的工作顺利进行。(图6)
图4 方案设计
图5 施工图/扩初设计
图6 协同
通过将学生作品和成熟设计团队的作品进行各自分析,并通过对比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案,从而得出一个相对通用的可视化设计流程图。本研究以拟定的幼儿园设计和天津文化中心为对象进行分析和对比。
幼儿园项目是以拟定的设计任务书为前期资料,根据任务书中的需求,如地区为天津市、主要人群为幼儿园教师、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等限定条件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将任务书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区位条件、教师需求和幼儿需求为三大主要部分。进一步查询自然条件、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人体工程学数据等资料,同时现场调研,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需求并记录。
将所有整合的前期资料分别同概念设计相对应,针对不同需求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完成方案设计。
天津文化中心为市政级文化中心,整体项目囊括了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在项目初期,整理文化的资料为主要工作,从《天津文化中心设计卷》以及《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等资料中获取天津市的规划和需求、城市发展过程以及天津市文化中心的资料。
项目过程中,将全部资料通过项目现状、项目需求、限制条件和设计趋势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并与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等完成项目进行对应。尽可能地将所有的前期资料从概念设计到每一个建筑的室内设计进行对应,并总结规律。
项目后期,通过总结发现,单一前期资料可以同多项设计内容相对应,多项信息同时也对应单一设计内容。比如项目需求中的用户需求,分别与各个场所相对应,也和前期的设计立意、概念设计相对应。用户需求和目标、项目地块的现状问题等多个条件,也同时指向设计目的这单一的内容。
通过两个项目案例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前期资料并非单纯地逐条与设计内容相对应,而是很多项前期资料指导同一个设计内容,也有一项前期资料同时对应多个设计内容。单纯通过设计本身并不能很好体现前期调研的全部内容,也正是如此,很多学生会忽视前期资料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使学习设计的学生更好地利用前期调研资料,从而进行设计。
本研究的关注点为前期调研和后期设计之间的对应性,在学校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前期信息的价值和指导意义,从而导致调研与设计之间的脱节。
本研究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思路和方法,帮助学习设计的学生,解决设计上的问题,更好地梳理思路,建立相对完善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本次研究成果在未来也希望可以供成熟设计师或设计工作室使用,进一步探索更合理的设计流程框架。未来希望这套成熟的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设计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应该如何思考,学会如何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