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 阮瑜 安云飞 张志勇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1]。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领域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2-4]。研究发现,在遭遇困难时高心理韧性水平人群可通过内部控制、自我激励等顺利度过难关,避免失败经验[5]。负性情绪包括抑郁、焦虑和压力3 个方面,学者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关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6-8]。儿科医学生要面对学习任务重、实习工作繁忙、医患关系紧张等现实,所面临的压力事件往往比同龄青年更集中和强烈,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儿科医学生心理韧性及负性情绪状况调查及相互关系研究不仅能为儿科医学生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也有利于进行早期干预,更好的促进儿科医学生健康成长。
研究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7 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140名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
1.2.1 心理韧性调查 心理韧性调查采用由学者胡月琴和甘怡共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9]。量表分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 个维度,共27 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27 个项目中有12 个项目反向计分。研究证实在复测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抑郁—焦虑—压力调查 抑郁—焦虑—压力调查采用经过修订的精简版量表DASS-21,共21 个项目,分别考察个体对抑郁、焦虑以及压力的体验程度。该量表采用4 点计分,从不符合到最符合,得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症状越严重。多项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稳定的因素结构和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将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对心理韧性量表中的反向计分项目进行整理后,将有效数据录入,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 份,收回问卷131 份,问卷回收率为93.6%。根据标准(问卷填写有疏漏和问卷中连续出现20 个以上相同选项)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共5 份,剩余有效问卷126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对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分布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人口学变量分布
分析不同性别儿科医学生在心理韧性及其5 个不同维度,负性情绪及其3 个不同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维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t=3.477,P<0.05);而在心理韧性其他4 个维度、负性情绪及其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分析是否独生子女在儿科医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负性情绪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负性情绪及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分析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表明: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表4。心理韧性得分越高的个体,其负性情绪分值越低,其在面对困境时越容易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经验,见图1。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境及压力时,通过自身情绪、认知行为的控制,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是一种遭遇逆境、危险或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韧性量表中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这3 个因子属于个人力维度,而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两个因子属于支持力维度,用以共同判定青少年心理韧性状况。医学生是一个特殊是青年群体,他们一方面在专业课学习中课业繁重,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掌握多门专业课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繁重的临床工作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更高的抗压能力。学者们针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5,10-11],例如在综合性大学院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理压力比较显示,医学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而心理压力水平低于非医学生[12]。而在心理韧性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心理韧性强的医学生,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面对繁重枯燥的课程学习,他们更能忍受烦恼而坚持学习,并且通过调动积极情绪去克服负性情绪,防止学习倦怠的发生[13]。
表2 儿科医学生心理韧性、负性情绪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分)
表3 儿科医学生心理韧性、负性情绪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表4 Pearson 相关分析
图1 心理韧性与负性情绪相关关系图
众所周知,儿科医学专业是临床医学中课程学业最重、临床工作压力最大的专业之一。由于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儿童不能自述不适且家长情绪焦虑等特殊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在此项针对儿科医学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人际协助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表明与男生相比,女生在遇到困难时更能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来获取帮助或宣泄不良情绪。这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男性儿科医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沟通并进行帮助,有助于其宣泄不良情绪。在是否独生子女对心理韧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时,发现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儿科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及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此前非医学生研究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情绪控制维度及积极认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不同[3]。其原因可能由于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本身具备较高的情绪控制能力及积极认知,或者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在经过3~4 年的医学专业学习及训练后,在面对困境时对情绪波动和悲观念头的控制、对逆境的辩证认识和乐观态度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此外,本研究发现,在儿科医学生中,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心理韧性得分越高的学生,其出现负性情绪的几率就越小,提示我们要通过积极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诱发正性情绪,才能帮助其更好的克服负性情绪、应对压力。
心理韧性是儿科医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和应对未来职业的重要心理品质。本研究通过对儿科医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及其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为我们如何对儿科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培养更多更好的儿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