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红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我们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追随孩子的兴趣,不断生发各种有趣、好玩的探究活动,衍生丰富的课程活动,逐步扩展幼儿的认知范围,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若干年前,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农村孩子的世界,如今我们的“百趣园”同样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选择游戏的自由:花店、烧烤店、娃娃家……所有的游戏场地都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与搭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孩子们的玩具,他们可以自己去找一找、做一做。一片树叶有时是一条小鱼、有时是一封信;小小的砖块可以是灶台、饭桌……这样的游戏才真正属于孩子,是孩子们的真游戏。
为了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奔跑、健康成长,我们和孩子一起因地制宜地规划不同类型的运动区域,就近设置材料屋,锻炼幼儿自主整理的能力。材料屋里面分门别类摆放了师幼共同收集制作的竹梯、竹车、竹凳、跨栏等。贴上图标,分门别类,让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自由取放。一系列朴素的、本土化的低结构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运动充满了“乡趣”“野趣”,满足了每位幼儿都能按其所需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收集投放农村随处可见的树枝、芦苇、松果、蚌壳等材料。孩子们玩出了无限创意,他们给修剪下的紫薇树枝上绑上麻绳玩起穿编;蚌壳涂上颜色、螺蛳壳穿起项链……孩子们在实践、游戏过程中真实感受周围事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行为感知、深入思考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活动。老师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他们的游戏表现,解读他们与自然材料之间的互动,剖析幼儿视角下的学习与发展,以便及时反思和调整教育支持策略。
我们尝试和幼儿一起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行走中认识周围的生活世界。幼儿园不断开发、深化课程内容,将家乡美融于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
绿色出行节让孩子更多地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如“紫金庵探宝”中,幼儿通过寻找紫金庵的“罗帕”“慧眼”“华盖”三件宝物,在探秘中了解了南宋民间泥塑;“雨花胜境寻秋”活动中,孩子们与小伙伴寻秋日山间林里的小秘密,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趣游雕花楼”活动中,孩子们与一级厨师面对面学艺,在亲历“抬猛将”活动中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而“启动童心乐游园”更是基于幼儿的核心经验,让幼儿在游园中趣玩趣学。
幼儿园有一片孩子们的自留地,美其名曰“野趣圃”,里面栽种了各种当季蔬菜。园内果树繁多,石榴、枇杷、马眼枣等布满整个园子。从菜地、果树的认领、名牌制作(果树二维码、蔬菜图标)到日常管理(浇水、拔草、除虫、匀果),再到最后的采摘、品尝、分享、售卖等活动,每一环节都从孩子生活出发,让孩子们体验着收获的喜悦。
民间游戏节应该是幼儿园里大朋友、小朋友最欢呼雀跃的时候。每到这个时节,班级里衍生了很多班本课程,孩子们奇思妙想,自己游戏计划,亲手设计宣传海报,都想在“我最喜欢的游戏”中占得一席之地。“勾篮投球”“登高采桔”“蚂蚁搬豆”等一个个具有东山特色的游戏项目应运而生,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体验、不断创新。
我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与经典相伴、用阅读滋养生命,汲取精神世界健康成长的养分,追寻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让生命更有厚度。阅读节期间,幼儿园给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家庭进行好书推荐,每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诵读经典,并合作完成童话剧演出,让孩子们在多元阅读之外,感受着书香气息。
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以主题确立、引发兴趣、探索发现、交流分享、总结提升五个步骤完成。结合我园课题梳理出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共30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大自然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文化,也是幼儿最舒服、最天然的学习场所,我们将二十四节气中合适的文化资源应用到园本课程开发和设计中。以“有趣的立夏”为例,小班教师从孩子生长的规律,截取“立夏”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斗蛋”习俗,围绕“蛋蛋”展开活动;中班孩子在增长认知经验的“立夏乐”、爱心满满的“护蛋乐”、创造力爆棚的“绘蛋乐”中体验民俗节日的魅力;大班孩子由于对“立夏”节气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通过调查、咨询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围绕“蛋”开展彩绘、编五彩手链、称重等活动,从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我想传统节日文化要想在儿童心中植根,必须让其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同步,这样“共生”的课程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每个儿童内心。
每年初三是东山最热闹的时候,各村都有台阁在那天游园,而我们的孩子有可能就成为台阁上的主角。于是在寒假前期就迎来了幼儿园的“欢乐新年周”。出台阁是大型的综合型活动,一个年级两百多人齐参与,里面发生的故事一定非常丰盈,值得深入挖掘。师与幼、幼与幼、幼与事、幼与物等等,一切因素的结合,都构成了一个个有趣、感动、平淡、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而这些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就构成了我们的主题课程,并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为了让孩子亲眼去观察、亲身去体验丰富的大社会,亲手去触摸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全力挖掘园所附近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这些资源中蕴含幼儿哪些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可能体现哪些教育价值,形成本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我们的“野趣圃”和“探趣室”赋予了孩子们亲近自然、亲历种植的全过程,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的是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种植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从土地规划、选择品种到收获品尝,亲历种植全过程,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及时梳理幼儿的发现、及时反思活动的价值,从而让课程进一步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对于大自然的事物有着天然的亲密感,大自然中的一花一石、一草一木,都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和生动得多。在亲历了“紫金庵探宝”后,园内的土丘、泥地,园外大片的草坪给予孩子与泥巴亲密接触的机会。我们顺应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们挖泥、运泥、塑形、烧制、展览,又衍生了很多课程,泥塑活动也成为了孩子们表达情感思想、创造的过程。
回顾“适趣课程”的行走历程,我们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及时捕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审议,通过对话、阐释、辩论与修正,思考对策,并再度付诸实践。我们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