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国产电视剧男性形象的社会性别研究

2020-01-03 08:37张丹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气质消费

张丹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伴随移动网络与自媒体全面兴起的全媒体时代到来,电视剧与网络剧并行发展。媒介融合以传播策略和社会文化景观融合为特性,形成以媒介形态大兼容、大汇聚、大交融的基本表征。[1]全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在物质文化充盈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打破传统媒介的固有传播方式,形成从单一到多元的参与互动式传播。媒介融合渠道的增加拓展和转变了大众接收信息渠道、行为习惯、意识认知、思考维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大众身上也有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烙印,发生在身边真实可感的改变触手可及。

一、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社会性别

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是“第四权力”,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延伸。[2]电视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其呈现给观众的必须是清晰完整的人物形象,通过媒介传递出的细节刻画,表达可以直观感知的人物价值观和立场,让观众通过电视剧中塑造的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对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社会性别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由于生理原因与原始社会分工任务的不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意识多年来被大众认可,“男尊女卑”的观念被约定俗成。因此,从社会角色来看,男性的社会性别地位和形象被认为相对于女性来说更为重要。不难发现,男性和女性在传统观念中的社会性别地位和社会性别意识认知方面是不平等的,进而促使男性的霸权属性和女性的从属依附属性的传统相处模式形成。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国产电视剧中,传统相处模式的男性与女性关系依然存在,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性别男女平等与女强男弱的新型两性相处关系。后两种社会性别关系的增加,使得原有的依附关系不再是唯一体现模式,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的觉醒在国产剧的社会性别意识中与现实社会需求中都处于不断上升地位,社会性别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因此发生换位式变迁。所以,国产剧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不再是较多具有霸权或者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形象刻画,而是增加了中生代的家庭妇男、老年版的“作爹”、偶像产业“小鲜肉”、女扮男装的反串等男性形象,形成了新的两性社会性别关系。

二、国产电视剧男性形象的社会性别表征

媒介融合与社会性别本身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媒介的发展和社会性别的定位与现实生活更是紧密相连。斯图亚特·霍尔在《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旨实践》中将“表征”解释为通过语言生产意义,是意义的再现。媒介再现的男性气质,是一种被再创造、重新社会化的、适应市场经济商品化的、社会性别化的体制规范的时代符号。[3]对于男性气质的划分,得到广泛认可的是美国学者康奈尔的划分方法,主要体现为支配型、从属型、共谋型和边缘型,男性气质是随着大环境的构建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①。其中,国产剧中男性气质的形象塑造以霸权性的支配型和弱化霸权的共谋型较为突出,从属型与边缘型男性气质从国产剧播放的现实情况来看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在国产剧中男性形象整体的塑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和不同风格的定位,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男性角色形象,在社会性别表征的体现上主要分为性别气质、性别话语、性别消费和性别文化。

1. 刚柔并济的性别气质:“中生代”暖男形象

全媒体时代下的性别气质主要分为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和中性气质。这三种气质在社会性别而非生理性别的划分下不是相互对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共通的。弱化传统男性气质的强权和硬汉形象,提升易于相处随和的暖男形象。

国产电视剧中塑造的“中生代”暖男形象既有在仕途中随和大气的一面,也具有在家中体贴暖心的一面,将男性的霸权与女性的温柔在情绪管理中进行中和,形成相对的刚柔并济的共谋型男性气质。电视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方圆形象,则具有明显的刚柔并济的共谋型男性气质。方圆主要体现的是作为新时代家庭中的“猫爸”形象,对待妻子主要以顺应的方式,常把“你说的对”和“妈妈说的对”挂在嘴边,但同时有自己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处事原则,智慧性沟通解决遇到的困境;对待儿子常以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沟通,切身处地的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爱好与抉择,但在重要节点和关头也会真假参半的发火,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生代”暖男形象的塑造体现出女性对男性可以兼顾到工作和家庭的渴望,满足了女性对于家庭的稳定和谐与希望被理解的内心需求,起到对现实生活中传统霸权男性气质的调和作用。在新时代媒介融合、景观融合、文化融合的开放性环境下,剧里剧外的男性形象因倾向共谋型男性气质而形成的暖男形象,让观众从视觉享受和内心体验上都更加具有亲切感,更好地拉进与观众的距离。

2. 权力得失的性别话语:“老父亲”形象

因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习俗,“父亲”的形象本身就象征着权威、家中的掌权者。国产剧中对于“老父亲”形象的塑造,更是在权威和掌权方面增加尊位感、厚重感和年代感。传统“老父亲”的形象基于父权制度和男权社会的沿袭,被奉为一家之尊,备受敬仰,在家族内部具有绝对的性别话语权。

“作爹”形象的出现,将“老父亲”形象仅有的传统一面予以打破,塑造了作为“老父亲”形象的另外一面。“作爹”词语中此时的“作”为一声,作为动词,形容不省心、没事儿找事儿、闯祸等意思,被广泛应用于多地方言。“作爹”是指在家中是父亲辈分,但因个人自我或自私行为为家人不断地增添麻烦。这种做法的背后是一方面很享受子女在“孝”字道德绑架下的无辨别顺从;另一方面体现内心极度的渴望被重视、被仰慕的心理状态。因而,“作爹”形象与自身的不被满足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模式,正因为失去话语权而“作”,也因为“作”失去了在子女心中具有话语权的心里映像。

2019年简川訸执导电视剧作品《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塑造了一个“作爹”的形象,苏大强更多的是索取欲望的“作”。剧中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母亲去世后,先是想出国养老给大儿子的家庭带来麻烦,接着在小儿子家的地上趴着“想喝手磨咖啡”闹腾,表现了原生家庭中男性转为“小男人”惧内后压抑的反叛。这种反叛也意味着苏大强想从子女身上找回受到重视、不被压制、拥有家庭权力的“老父亲”形象缺失的话语权。

3. 颠覆传统的性别消费:“小鲜肉”形象

当下女性从物质到精神独立在国产剧中的表现同样映射了新时代下社会现实的发展,在性别消费中实现了女性本身从性别消费客体到消费主体的身份性转变,进而形成男性与女性互为消费的表征现象。当国产电视剧中男性形象成为被物化的对象时,女性成为消费主体,消费互动和消费文化群体的构成被重新定义。

“小鲜肉”的偶像形象作为被关注的形象类型,成为全媒体平台上全方位宣传对象,“小鲜肉”们的粉丝流量成为运营中的商品代表性符号、重要的商业利益攫取点。“小哥哥”“小鲜肉”的表达,均指代偶像产业成批量的、有模式化的男性年轻偶像艺人。他们均以逆天高颜值、完美身材、超长腿比例、语气柔和、细致温暖的帅气男性为主。消费社会中电视剧男性形象的设定是以女性观众为主要消费群体,其目标对准市场中的女性粉丝经济,将女性所构想的男性气质不再以塑造充满阳刚力量的男性权威形象为最终目的,而是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样貌。以发掘女性需求和把握女性消费心理为出发点,关注女性观众的审美趣味,迎合女性观众/粉丝的个性化需求,符合女性视觉和心理构想。

2018年电视剧作品《甜蜜暴击》由人气偶像鹿晗主演,在剧中饰演男主明天。剧情设定是典型的校园玛丽苏霸道女学姐爱上柔弱穷小子,依旧是偶像剧中白马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套路变体,只不过是人物角色的对调互置。剧情老套,演员演技欠佳,但整部剧是由鹿晗本人作为男主出演,即使豆瓣评分很低,鹿晗的高颜值魅力依旧吸引大批粉丝支持观看,同时网络上出现粉丝们的控评现象。市场对职业偶像的经济价值的开发体现了从人到符号物化的过程,小鲜肉们作为职业偶像被崇拜的过程,是粉丝作为主体对符号消费的过程,有快感、有享受,但缺乏人与人互动、交流、沟通的切实意义和情感价值。

4. 跨性别的性别文化:女扮男装的“反串”形象

性别“反串”表演是社会性别文化表征下的跨性别表演方式,是易装表演行为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之中。所谓易装,即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带来性别和审美意识上的模糊,主要行为体现有性别反串、扮装、同性恋易装等。[4]电视剧中女扮男装的性别反串扮演说明跨性别的表演方式因对性别意识、性别文化和性别认知的提高,进而容易达到创作人员、演员和观众三方的接受、认可和包容。在中国电视剧中,女扮男装直接扮演占据中国男性形象的文本较少,但因角色塑造的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社会热议。

女性演员邢恩在现实生活是中性化装扮,不仅在电视剧中,在生活中也难以分清她的性别属性。她在电视剧《小女花不弃》饰演莫家公子莫若菲的角色,身材高挑、相貌英俊、五官挺拔、风度翩翩,在剧中的男性形象塑造十分符合当下观众期待的“男神”标准,让网友惊呼“难辨雌雄”。邢恩的走红是因其扮演角色的反串形式及男性形象的出彩塑造,证明了当下媒介融合时代,大众对性别文化整体发展的流行、开放和包容,视觉效果上的“男女有别”性别界限逐渐模糊。

电视剧女扮男装的性别反串表演形式增加了电视剧男性荧屏形象的塑造类型,加强了戏里戏外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视觉冲击,以及意外的欣赏和互动快感,提升了观众对电视剧男性形象的审美体验。在国产电视剧中,女扮男装的性别反串打破了传统性别规范,赋予性别角色新的性别符号,使中性化的整体形象模糊了性别二元对立的界限。

三、男性形象社会性别的文化症候

电视剧作为文化消费品,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男性形象的塑造在剧中所占角色比重逐渐加大,从男主女主各半比重转向双男主角色设定。在面对女性群体作为消费主体时,男性形象的塑造主要在于人格魅力和视觉包装,容易引发女性构建对男性形象的幻象和潮流风向消费男色形象的趋同化。

1. 女性构建对男性形象的幻象体系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男性形象被“物化”现象严重,成为消费的符号对象。全媒体时代国产剧男性形象的符号式传播功能被放大,引导女性产生消费男性符号系统制造的欲望需求,从而制约了女性自身能动的主观消费能力,让女性在无意识当中想要满足被幻象刺激产生的欲望。消费成为一种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一种与我们具体的、实在的自我相离异的幻想行为。[5]在市场关系中,生产与消费意味着制造与享受。生产,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但是符号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生产,而是由于生产而产生了需要。

电视剧中荧屏形象的真实,是艺术地“假定”真实,从而达到艺术真实的一种观念、思维与表现手法,是为了通过“艺术的真实”来唤起观众对于生活真实的“幻觉”,产生“生活真实感”[6]。社会性别女性意识的提升,促使女性由家庭区域走向社会公共区域,现实中的女性以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活跃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电视剧中男性形象在消费文化意识形态下被作为畅销符号进行大量生产传播,超现实的情节和场景制造梦想、期待、完美、离奇、浪漫、欲望等各种奇观幻象,充斥着人们尤其是女性观众的日常生活,不断地创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诱导观众关注、参与、体验和享受。幻象的生产可以让女性观众在看似与真实生活相接近的环境中发现不一样的新奇感受,创造差异性,与现实距离产生美,引导其适应戏剧化的生活方式,带来新鲜快感,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然而然地信任并追随电视剧中性别形象被建构的符码所象征的意义,逐渐远离了现实的本真状态。

2. 潮流风向消费男色的趋同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化问题有同质化、浅显化、通俗化和快餐化。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在于体验与享乐。全媒体时代国产剧市场“男色”消费当道,掀起社会性质的潮流风向。男性和女性都不可避免地利用化妆技术和整容来提升个人“男色”气质和展示自我,来提高“被挑选”和“被关注”的可能性。目前,市场影响力大、流量高、被大众所认可的男色特点为:精致、白皙、温暖、柔和、帅气等,整体取向是综合了男性和女性外貌以及性格中的部分特点,形成了性别中性化特征,性别界限也在逐渐模糊。主流倡导的阳刚型男性气质日渐式微,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追求潮流中性化的“男色”现象日趋明显,形成由内而外的趋同化。

近几年电视剧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隐秘性耽美成份。“耽美”起源于日本的文学思潮,是日本文学发展的一种流派——“耽美派”,又称“浪漫派”或“唯美派”。在20世纪6 0年代的日本漫画发展中引申为一切美型的男性,及男性与男性之间纯爱的“基腐文化”或“腐文化”。[7]如电视剧《琅琊榜》梅长苏和靖王的关系,是超脱于友情的表达。二人之间发生的刻意隐瞒、误会、默默付出等含有潜在的“耽美”文化。此种“耽美”现象在2019年6月播出的双男主电视剧《陈情令》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耽美”文化的发展意味着我国文化传播中的亚文化流行,对于喜欢这类“腐文化”的女性被称为“腐女”。在电视剧作品创作中对男性妆容、性格和外表的男色中性化倾向人物形象设定,是有意迎合娱乐性市场,以猎奇心理吸引大多数女性观众的行为,以及追逐和诱发对男色消费的引导行为,是消费社会下文化发展方向的症结所在。

中性化在性别权力关系中原本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男性化的背后是女性褪去柔弱变强大,女性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升;男性女性化的背后是男性刚强一面的式微,是男性缺乏强健之心的表现。[8]但在全媒体时代对国产剧男性形象的消费文化发展过程中,因社会潮流、资本流量的驱使,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审美、消费都呈现趋同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性别发展的中性化趋向。性别的中性化一方面表现在当下时代文化的自信和包容,性别趋于中和的走向,展示社会氛围既不是霸权争斗也并非过分软弱;另一方面则是男女性别气质的中和,对时下年轻人在社会性别意识、性别归属方面的引导起到负面影响,实质是消费文化潮流趋向于主流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更会影响对国家责任、大局意识和民族担当的认知。

国产剧男性形象的消费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媒介镜像,让人们看到对女性性别主体的认知程度和社会性别话语权地位的改变,从男性独占到女性从发声到被重视的过程,折射出社会与人、时代与媒介、经济与社会地位等种种复杂关系。在全媒体时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经济能力在逐渐增强,社会话语权所占比例替身,弥补传统女性在公共领域职业的缺席现象,寻找社会中适合自己的位置,倡导开放环境下与男性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在性别气质的取向上提倡多元,但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不是趋同性。国产剧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所体现出的阳刚、强健、理性、责任、坚韧的男性气质,永远是国家和民族未来需要且无可替代的。

注释

①见康奈尔所著《男性气质》一书,柳莉、张文霞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备注:支配型男性气质,又被译为霸权性男性气质,也是女性主义一直批判的对象,是男性气质的核心要义。从属型男性气质,是指在整个男性群体中地位低下的男性拥有的气质,如男同性恋者。共谋型男性气质,是指从男权制中获取好处但有不会把支配型男性气质推行的风险附加在自己身上。边缘型男性气质,是指当男性气质进一步和阶级、种族等因素想联系而发展出进一步的男性气质类型。

猜你喜欢
气质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让鹰城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又到了拼气质的季节,你穿对了吗?
40年消费流变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