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波/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家庭农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至2020年9月底,全区家庭农场832家,经营面积13.9万亩。如何发挥家庭农场的增收致富带动作用?笔者调查分析盐都20家家庭农场,建议对发展基础薄弱的家庭农场,在生产设施建设、经营资金来源等方面全方位予以扶持,促进经营质效升级。
盐都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为家庭成员,鲜有合伙和公司制。调查显示,20个样本中,只有1个合伙制、1个公司制,其他均为家庭经营。经营结构特征,仍然以粮食种植为主。20个案例中粮食种植13家,占调查户的65%,其他类型占比较小。调查对象的经营规模从100亩到3300多亩不等,绝大数家庭农场规模200亩至400亩。收益差异化明显。从总收益看,规模越大总收益越高。从经营类型区分,粮食种植的收益低于园艺、水产、畜牧及种养结合。从亩产收益来看,园艺的收益最高,水产次之。各类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差异较大。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规模制约效率。规模小制约农场主市场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其不能获得议价的权利。其次是社会服务化体系不健全。调查发现,社会服务体系对家庭农场服务主要集中在播种、施药、收割三个阶段,在种子服务、病虫防治、技术提供、金融支持、培训等方面仍然不足。第三是“三新”示范推广不充分。受访者中只有6户在近三年种植新品种,且收益增加。未采用新品种的原因主要是害怕风险、宣传和支持力度不够等。新技术使用上,农户更偏好能减少时间成本的无人机施药和机插秧。对“农业+互联网”等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户知之不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在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中,达到现代化标准的农田比重不高,其耕作、灌溉成本相对较大。要强化农村桥路、灌溉、水利、电力等农业配套建设。加强农业生产市场化服务,提升农技、植保、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培育专业的、市场化的社会服务队伍。加大资金、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在农技、农机、质量管理等领域强化公益性服务体系职能。
通过培训与示范,加强“三新”技术推广。切实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核心作用,树立典型,做好示范。鼓励和扶持少部分农场主优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做到效益示范,逐步推广。除了政策引领扶持外,需要人才的培养、引入。强化家庭农场建设质量管理,鼓励和引导农户延长家庭农场产业链。帮助农户推荐、联系企业、高校、科研部门,通过科技的引领,挖掘家庭农场经济增长点。
资金来源多元化,助力家庭农场经营扩大。家庭农场高质量快速发展需要解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目前家庭农场自有资金占比较大,其他主要来源于银行及民间借贷,利息较高。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在扶持方式上可采取直接项目支持、利息补贴等多种方式,综合发挥作用。鼓励农民互助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