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北京 100024)
中国民族音乐从古传承至今,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多件乐器合奏时需要一个共同的音高标准,这就是音乐律制问题。音乐律制规定了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律制,分别是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由于三种律制存在一定差异,在音乐实践中当不同乐器采用不同律制共同演奏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音乐的协和感和融合度。民族管弦乐队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音乐演奏形式。该形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存民乐特有的韵味又要吸收西乐纵向和声的立体听觉体验,这给音乐实践改革带来很多难题。其中,乐器的演奏律制就是一个长期困扰民族管弦乐队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多种律制混用的情况较多地出现在民族管弦乐队中。
理论律学的研究主要通过数理计算,从音阶、音程以及和弦三个方面分析三种律制之间理论上的差异。相关结果表明三种律制单音的音高偏差最高达22音分,音程关系偏差最高达41音分,此外还存在同音名不同音高、不同音程等差异。
近年来,有些学者在三种律制理论基础上,运用数理推算的方法,提出新的律制理论或探究民族乐器的律制倾向性。李曙明曾针对民族管弦乐队多种律制混用的情况提出复频弹性十二平均律,但是仅仅拘于理论,并未有实践应用。蒲亨建利用数列计算,提出琵琶的律制倾向性是十二平均律。
所谓实践律学研究,是通过客观测量的方式探究乐器的律制倾向性,可以大致分为定音音高和动态音高律制测量。定音音高律制测量通常是指分析乐器演奏的单音,测算单音的音高,并与三种律制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乐器的律制倾向性。对于有品乐器,如琵琶,定音音高律制测量还包括测量不同品位排列的律制倾向性。
动态音高律制测量也称为旋律音高律制测量,是对乐器实际演奏某段乐曲时演奏音高的测量,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然而由于不同的演奏技法(滑音、颤音等)会导致乐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音高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明确该音的音高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沈洽就此问题曾经提到“动态音律观念”,并指出检测音腔核(音腔过程中之显性的音位感),从音腔单元中的元音部分或定点部分获取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中的众数或中位数来估计动态音高。
虽然理论律学和实践律学都有不少研究,然而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两者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实际演奏中存在的偏差甚至高于不同律制之间的音分差,但是人耳仍然可以评判“音准”或“音不准”。这种听音机理受哪些因素影响,目前并没有明确结论。因此探究民族乐器的律制倾向性,应以音乐实践为基点,通过科学测算及主观评测,证明人耳的律制感知上存在一定阈限范围,演奏偏差只要在人耳的感知差别阈限之内,是允许存在的。
民族乐器根据乐器声学构成理论,分为定音乐器(箜篌)、可控定音乐器(琵琶等)和非定音乐器(三弦)。因此不同乐器种类在进行定音音高律制测量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无论何种乐器,都可以测量乐器演奏单音时的定音音高律制。通常把乐器音准调整好后,按照乐器的常用把位和音区逐个录制单音。录制过程中,通常选择最为简单的演奏技法(例如弹拨乐器的弹挑技法)以避免复杂技法带来的音高变化,随后对每个单音进行频谱分析,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乐器定音音高的律制倾向性。
对于定音乐器和可控定音乐器而言,由于存在品位或者孔隙,通过改变有效弦长或空气柱长度从而发出不同频率的音高,因此还可以测量品位或者孔隙排列律制倾向性。以弹拨乐器为例,首先测量所有品位距离覆手的有效弦长,将有效弦长转换成音高,综合分析所有品位排列测算音高与三种律制理论音高的差异,从乐器制作的角度求得乐器的律制倾向性。
目前研究者们都从乐器单音的基频入手,进行定音音高律制测量,如上一小节所示。然而乐音是复频结构的声音信号,包含呈整数倍或非呈整数倍的谐音成分。这些谐音列所构成 的音程关系对乐器发声本身的协和性以及多种乐器合奏时的感知协和性都有影响,因此需要对谐音列形成的音程关系进行测量和律制分析。测试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提取所有单音前10次谐音的频率,然后将谐音两两组合分析音程关系,而后将测算出的音程关系与三种理论律制的音程关系进行比对,最终得出乐器谐音列律制倾向性。
动态音高律制测量是对实际演奏曲目音高进行测定,虽然这种测音方式与音乐实践最为贴近,但由于实验结果受演奏曲目、演奏乐器、演奏技法、统计分析方法等多层面影响,如何最准确表示动态音高仍是目前测音面临的最大难点。笔者曾经对5位二胡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乐段进行动态音高分析,发现在演奏中,不存在严格遵守某一种律制进行演奏的可能,而且某些版本测算出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甚至相差50音分以上。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以不同民族乐器为研究对象,被试的律制倾向性。实验信号是由不同民族乐器按照三种理论律制演奏音阶,让被试根据听感协和性进行打分,从而判定被试自身的律制倾向性,并结合被试的背景调查,进一步挖掘被试律制倾向性的成因。
音乐实践中演奏音高与理论律制音高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否由于人耳存在一定的容差范围,从而感知不到呢?因此可以测试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时,不同音程的音准感知差别阈限。笔者曾经对二胡做过测试,结果表明被试无法察觉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的所有音程理论音分差,但是可以分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部分音程理论音分差。
理论律制是构成音乐体系的基础,而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无法严格按照理论律制进行演奏,有机地将主观感知结果与客观测量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更有效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通过客观测量结果,研究者可以了解音乐实践中与理论数值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层面,进一步结合主观评测的结果,得出哪些差异需要进行修正,而哪些差异可以忽略,从而对乐器改良和配器提出更为精准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