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武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作用,以及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几个实验教学实例,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把生活元素融入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化学实验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论述。
为了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添加了部分家庭化学实验,把之前许多化学演示改为探究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求初中学生能从化学学习或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化学问题,并能够在猜想和假设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活动方案。主动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途径,获取有关化学知识信息和资料,从化学实验活动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可以从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合作学习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老师可以结合知识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在实验中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提高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获得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是一种互动教学行为,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学生作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化学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他们可以自己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进而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获得学习的信心。由此可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而是变身为化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中,需要学生仔细的观察,甚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化学知识,准确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实验前讲解、记录—实验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固化。简单化学验证性实验居多,主动探索性实验较少,在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上有所不足。有的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验教学中只是表面化的分析和讲解,没有与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限制了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并不能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
虽然初中学生在初始接触化学实验时,感到十分新颖和有趣,但是随着化学实验中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生涩难懂,时间长了他们也难以保持持久的兴趣。而且还有老师对化学实验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实验课开设也不足,很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以课堂讲解的方式完成。在教学方式上比较落后,即使开展了化学实验课,基本上也是采用“老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的陈旧方式,并不能体现出实验课堂的生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当前很多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表面上看,也比较重视传授给学生实验技能和总结实验结果。但是学生实验实践机会较少,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学习程度不高。众所周知,当前许多初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大部分还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由化学教师课堂演示完成,真正到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情况并不多,学生参与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缺乏。这就导致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浪费了实验教学资源,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实验的能力。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从化学教师方面来说,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验是初中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引入更多的探究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实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探究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提前准备完备实验教学所需要的操作器材、教具以及实验材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上,为了获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尽量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比如,有些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环境要求高、资料稀缺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受到限制,不能在课堂或实验室真正操作。由于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的真实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够深刻。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借助其声情并茂,融合视频、图像、光色、声音为一体的优势,完整再现有关化学实验的真实情境。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加深初中学生对复杂化学实验过程的了解认识,帮助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此外,通过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完整的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比如,在各种金属和酸的反应速度实验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暂停、快进、后退功能,可以让学生反复仔细地观察不同性质、不同活跃度的金属,与浓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酸性物质在实验中的反应现象。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不同属性金属,与不同种类的酸反应实验过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此外,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应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设备装置,让学生乐于研究探索。
现实生活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初中化学实验中的许多知识也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应把生活元素融入其中,把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应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把生活元素融入化学实验的创新,引化学实验教学进入更开阔的天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或者现实事例中搜集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引导初中学生运用化学实验去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把化学实验教学变为知识探索应用过程,这样必将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教学活动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燃烧条件、影响燃烧的因素等内容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最终掌握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认识燃烧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灾难,以及应对灾难的避险措施和逃生技能。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放映消防漫画、消防安全标志导入课堂。展示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的事例。分析得出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通过白磷红磷的燃烧、点燃水中的白磷、点燃试管中红磷等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后得出,燃烧需要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等条件。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燃烧的条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转变学生被动观察实验的角色。引导学生以主导者的身份,主动动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培养和提升他们通过化学实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须要改变以往那种“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化学老师应鼓励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指导传授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究化学实验现象,了解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化学实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化学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者,而变身为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把化学实验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与学生合作共同去完成化学实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关于“氧气的制取”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由学生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并检验了氧气的性质,很容易就掌握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等。
总而言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细致观察、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了解深奥的化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