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朔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276600)
在线演出是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用“云演出”的模式于各大流媒体、剧院团官网在线呈映歌舞多种类型的表演。凭着独有的魅力,它逐渐成为疫情期间不可或缺的演出形式,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凝聚着大家“抗疫”的向心力。
疫情期间“宅娱乐”趋势更是催生了更多的线上演出:一方面,线下观众转化为线上观众,另一方面,新的演出模式有利于观众拓展,培养了一批潜在观众。从古典音乐视角来看,国家大剧院疫情期间推出了“春天在线”“生如夏花”等一系列古典音乐在线音乐会,辐射的观众数量是以往现场观众数量不可企及的。截至2020年6月14日,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线上系列音乐会第九场“四季留声”的点击量已超过三千万,同时,“春天在线”与“生如夏花”系列音乐会所有场次点击量之和已超过4.2亿次。
流行音乐方面,“2月6日摩登天空在B站打造了持续5天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据统计数据报告,其在线峰值近50万,5天在线人数总计破100万,单日弹幕以10万计。”[1]同样,由大麦、优酷、虾米音乐等平台共同发起,堪称中国音乐史上最大规模线上义演的“相信未来”四场公益演出,在线观看总人数达到了4.4亿次。
现场观演虽更为直观,但视角与坐席的局限性使观众着眼点只能聚焦于一个维度。而在线演出可以使观众突破时空的限制,多机位的镜头切换满足人们全方位的视角观演,让观众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观演体验。虽然古典音乐无法脱离依赖剧场的特性,但是线上音乐会“让更多人走近高雅艺术,从而走进剧场”,使得高雅艺术不再阳春白雪,变得更加亲民,进一步惠及更多艺术爱好者[2]。
以古典音乐会为例,传统的古典音乐会票价往往浮动于100到1000元左右,而付费的在线演出票价大多在10-100元左右,但是根据长尾效应,线上的受众基础远大于线下观众,因此线上演出的票房的收入总额会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从而大大削弱了直播设备等成本占总票房收益的比例,获得较高的超额利润。
早在2014年在8月2日,汪峰就“试水”了一场在线演出。他在鸟巢举办了“峰暴来临”演唱会,本场演唱会不仅在现场演出,更是与乐视网合作,推出电子门票可供观众观看直播与回放。演唱会不仅取得了225万元的线上门票收益,而且开启了全新的O2O(线上与线下结合)演出运营理念。
2019年《陈情令》主题演唱会采用O2O模式,现场演出+腾讯视频直播,线上电子门票25-50元不等。凭借极强的粉丝效应,该场演唱会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据后台数据显示,直播间总人数多达326.7万人,以每人至少25元的票价估算,《陈情令》线上直播所得收益近亿元。
2020年疫情期间国内首次推出的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视听盛宴。其本着“线上先首演、线下再巡演”的剧场演出运营理念,采用付费的形式进行线上首演,是对演出线上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
欧美国家的版权意识较强,剧院团的经营理念大多为内容付费。柏林数字音乐厅官网的演出视频观演模式大多数为会员订阅制,虽然疫情期间官网为大家免费提供了诸多演出视频,但是其平时的订阅费根据时间周期长短由9.9至149欧元不等。又如世界顶级古典音乐平台Medici.tv,订阅费需要12.99美元/每月,77.4美元/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发展部部长克里斯托弗·魏道尔认为,付费倡导的是“艺术有价”的理念,它代表着观众对艺术的尊重。”[3]
国内在线演出的探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疫情期间推出的在线演出大多也为免费观看。国家大剧院“生如夏花”“春天在线”系列,西安交响乐团策划的“弹幕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爱的致意”音乐会,包括“相信未来”公益演出,五月天“突然好想见到你”线上演唱会等均为免费。而后疫情时期随着在线演出的不断探索,实现版权付费、观演付费将是艺术传播与音乐市场发展的新渠道。
现阶段我们线上演出的发布主要依托各大剧院团官网,平台资源较单一,变现能力相对也较弱。
拓宽变现渠道,整合平台资源,与各大直播平台合作,产生溢出效应。我们应转换传统剧场演出思维,依靠有创意的新媒体运营人员,以版权为基础,打造属于我们的特有的IP。爱丁堡艺术节周边衍生文创产品也是颇有质感,扑克牌尤为创意,上面印制了历年艺术节的精美海报;而吴氏策划近期推出了历年来华演出的少量珍贵衍生品,如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马林斯基剧院2020年中国巡演T恤,反响也是好评如潮。我们的在线演出应在整合平台资源基础上,融合音频产品与周边衍生消费品,采取赞助营销拓宽变现渠道,孵化演艺行业新业态,进一步提高营收能力。
在线演出这种新的演出模式在视听感受,沉浸式体验感上难免与现场演出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线上演出要不断更新技术储备,进一步还原现场效果,把艺术同互联网思维模式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转换成更多线上的产品和服务:提供VR等可穿戴设备,拓展智能家居等方式打造沉浸式演出观演体验。在保持线上用户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成线下更具消费力的群体,逐步形成O2O(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演出格局,实现科学可持续的盈利。
在打造优质的演出核心产品与延伸产品外,我们更不能忽视演出的网络环境。在上线弹幕、礼物等打赏环节后,由于网络背景下人员冗杂,平台监管加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首先,我们应确保弹幕下文明的语言环境,加强在线演出的平台监管力度;其次,直播平台在拓宽变现渠道接受打赏时,对未成年人的打赏一定要全面制止。只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我们的在线演艺行业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得以稳健发展。
由此可见,在后疫情时期,在线演艺行业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十分可观。面对日益多元化和分众化的用户需求,线上演出必定成为演出行业必备的补充方式,与线下相互融合为O2O演出形式,构成演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最终实现常态化运营。而在线演出实现常态化运营需要一定的时间打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核心产品与延伸产品,孵化出演艺行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