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宏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人民政府 浙江 义乌 322000)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群众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文化,而是主动地参与文化活动,并主张积极地拓展农村文化形式,创造新颖的群众文化内容,以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精神以及文化素养。群众文化不同于其他社会性的文化,它具有自身的特色,是根据群众意识所长期积淀而成的,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沉淀而丢失,反而会保留着原本的传统色彩和自身特质,并紧紧跟随着时间的滚轮,在不破坏原本面貌的基础上作出创新和改变,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在进步,农村建设也应将目标转向群众文化,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各方面思想,使得农村居民自发地走向新时代进步的道路上,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
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社会历史、现实基础及本身特色,这也体现出文化的兼容性,这一特点使其不仅能够融合其他文化种类的优点,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更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迎合不断进步的国家,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文化多元化,本质上就是一个文化在继承自身传统特色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文化优秀点的过程,并以此形成自身文化特色为主,其他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态,所以,对于农村文化来说,这种多元化十分符合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标准。文化的多元共存为各种类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取长补短提供着条件和基础,使其可以彼此借鉴优势,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繁荣。
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建设逐渐变得炙手可热,为提升农村整体文化质量,丰富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国家将建设重心逐渐转向文化方面,为居民搭建出多种文化设施及平台,逐渐形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多元化。其不仅能使农村居民的文化权益得到重要、坚实的保障,而且能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丰富其文化活动的同时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更能够维持各种文化之间的平衡,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确保文化的精髓能够流传下去,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
比如:90年代末的东莞,其文化广场屈指可数,而现在已经有440多个,不仅设施齐全,且广场文化活动内容也丰富多样,东莞文化的快速崛起和发展使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农村在实行文化供给多元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和政府也积极响应,为共同建造更好的农村社会而不断努力着。然而,现阶段一些相关管理部门依然在按照原本的一元化模式进行文化供给,并没有作出创新和改变,政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难以跟随多元化文化供给的发展脚步,严重阻碍着农村的文化建设,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这种墨守成规的现象在农村居民的身上有一定体现,其本质就是主观意识不够明确、不够积极,缺乏对全新内容的接受能力,不愿意从根本上对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多元化做一个深入的了解,此外,大部分村民对已有的文化生活已经十分适应,不愿意为并不了解的新元素而打乱原本的节奏。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实质需求,而是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因此,原本单一的“送”文化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即多元化文化群体与多元化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现阶段,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手段和措施,但是多元化的文化供给模式仍然处于建设初期,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条件仍不够成熟,各方面的联系和配合还不紧密,以至于农村的文化建设滞后性严重;此外,一些基层的村委会只是开展以读书、画作等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无法吸引农村群众的眼球。所以文化的多元化供给策略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显著的成效,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也难以得到丰富,文化建设的进程无法更好地推进。
农村群众文化是从祖辈中流传下来的,经过一代代的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为了更好地得到教育,选择走出农村,使得原本能够继承和创新农村群众文化的人才十分匮乏。不仅如此,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多元化现在还在实施初期,许多相关部门的人才和骨干还对此方面了解甚少,面对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妥善的处理。与此同时,国家对于此方面的知识也还不够普及,资金投入力度也较小,人才的培养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导致文化多元化供给的实际进程无法进一步推进,其产生的效果也很微小。人才的匮乏使得农村群众文化在多元化供给的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导致上传下达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多元化的成效并不大。
自农村进行文化建设以来,相关政府统筹配合,实行文化供给多元化的策略,为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得更好更快而奋斗着,然而,此项建设并未完全发育成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使得该建设进程无法进一步推进,可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文化建设所要用到的设施比较落后,无法支撑农村文化多元化供给的进度。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平均每5000人才能配置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或书屋,而且书屋还经常出现闲置等情况。因此,建设文化供给多元化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不齐全,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实现多元化开展;此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缺乏资金上的投入以及完善的规划,使得经费分配极不平衡,资源配置力度也不高,导致现有设施和设备的水平无法跟随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步伐,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着该项措施的进程。
制度的完善性是一项措施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点,也是一个部门维持发展的重点,它可以帮助措施和策略走得更远,也可以使得项目的发展井然有序。然而,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安排和部署,但是由于文化多元化供给的建设项目缺乏专业的团队,使得很多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会受到阻碍,农村群众无法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因此,这些已有的制度和政策是缺乏考量的,没有真正地实现科学化的设计,在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强,以至于相关部门做出的整改策略很难落实下去,不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对此方面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使得其整体的建设力度低,意识也比较淡薄,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因传统模式而受到制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此提起重视,统一理念和思想,强化“四位一体”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让各级干部和农村群众都具备多元化文化意识,从而引领着农村文化逐渐迈向多元化。比如:政府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为已有管理理念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并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同时,带领各级人员参与学习,且在仔细研究之后详细为农村居民及干部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并成立心得交流小组,使其可以意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真正价值。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是一项能够一蹴而就的工作,应该要借助于完善的保障体系,将文化多元化供给的建设过程建立在制度、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从而使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价值得以体现。因此,相关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从根本上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制度的建设;不仅如此,相关政府还应该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团队进行整改,根据发展现状来提升建设队伍的水平,完成从制定目标到落实指令的全过程,使得农村居民能够全面地享受到文化供给多元化带来的满足。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在深思熟虑之后得出最终方案,之后交给下达指令的负责组,由其为农村干部颁发指令及要求,在此过程中,由监督组负责整个过程的落实情况记录,最后由群众将实际体验向反馈组进行叙述,以此来完成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整个体系,从而确保其能够万无一失。
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建设及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又能够体现出其中的社会价值,然而现阶段,该方面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使其无法顺利推进。因此,需要相关政府根据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持续发力,为农村文化打下夯实的基础。一方面可以鼓励老一辈继承人以开放的视野看待文化的继承,并培养新的农村文化继承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面向全国来招募具有责任心的人才,鼓励其一起致力于农村群众文化的学习,从而能够加快为农村群众文化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进程。比如:政府可以针对农民创业者以及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开展一些有关农村群众文化的培训,或者可以聘请有关专业人才来到农村参与建设过程,为农村群众文化的多元化供给提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多元化文化供给建设。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已经有800多场戏剧、价值200多万元的音响乐器以及1100多场文艺汇演进入到农村中。广州市海珠区的文化单位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社区文化为主体,联合社会各种力量,引进先进的平台和设施,为群众组织各种文化培训、演出和展览,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协调、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因此,政府应该在建设农村群众文化的同时考虑如何构建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设施平台的建立。比如:政府首先深入调查,了解到其热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接着加大投资,利用村里古老的剧院,为村民举办艺术节、话剧和舞台剧表演、电影节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尽可能地扩充文化活动的形式,从而丰富农民的文化内涵。
相关部门在进行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多元化模式时,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并不严苛,所以在落实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时候,没有专业制度可以遵循,导致该建设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所以,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针对此种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深究此过程中不完善的环节在哪里,之后才能有方向地进行改变,从而使农村的文化供给多元化能够得到提升。比如:政府可以在首次落实的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整体性的监督,之后针对此过程中各环节负责人员的表现作出评价,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后可以使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可以加快农村文化供给多元化建设的步伐,并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