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志群认为,职业能力评价是职业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能力评价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等技术性问题。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至少有三处明确提出了有关要求: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二是启动“1+X证书”试点;三是“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按照“职教20条”的定义,“X技能证书”是“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无法通过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实现。要想反映被试的综合能力发展水平,不仅要评价动手操作技能,还要评价认知技能(或称为心智技能),认知技能由于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等特点很难被测量,这是“1+X”制度建设的一个主要技术性困难。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力评价,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职业能力评价对高职扩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扩招将生源扩大到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多种成人受教育者。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探索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要求“各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面试或技能测试”,这对相关招生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技能证书考试采用“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其中实践考核采用专家观察评分法,即通过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观察进行考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技能的涵义得到了极大丰富,它是“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仅靠观察法和标准化测试是不可能支撑起“职教高考”和“1+X”的历史重任的。2017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试点方案》研制工作中采用COMET法对3个省4个专业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实验性测评,以“从初学者到专家”能力发展逻辑为基础建立测评模型,经多种效度检验证明有较高的评价质量,其情境化的开放性试题也被企业和学生所认可,对于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