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旭 邓远建 屈 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变化,同时也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业在经济社会系统中承担的角色几经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确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在此之前,学术界对于林业发展的研究集中于林业生产[1]、林产品市场流通[2]等领域,关注的重点在于林业经济发展“快不快”;《计划》的制定,促进了学术界关于林业发展“优不优”的思考,而判定的标准是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提出,中国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要求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进一步促进了关于林业发展评价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林业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或水平的评价,如邢美华(2005)、孙楠(2012)等对某一省份或某一特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的评价;二是林业现代化的评价,如徐玮(2018)从全域视角出发对中国林业现代化发展动态演变过程和特征的系统分析;三是林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具体方面的评价,这方面的文献相对比较丰富,如张频(2013)和岳丹(2011)根据具体区域分别进行了林业生态安全和林业生态功能的评价,赵春飞(2007)进行了林业经济效益的评价等。纵览以上文献可知,国内学者对林业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价,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给予了深刻启示。总体来说,已有的评价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林业现代化为目标而建立的。
但是,林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客观标准各不相同。目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作为一个生产部门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3]。由于高质量发展提出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林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而已有的林业发展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准确把握林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通过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理解林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综合水平和协调度两方面测度了贵州省2008-2016年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基于评价结果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准确理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已有文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做出了阐释,例如:张军扩(2018)认为在经济发展方面高质量发展强调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强调从增长到发展的变化;金碚(2018)认为在人民生活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任保平(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增加反映产业、行业、地区等各方面的结构协调性方面的指标、质量效益指标和新动能发展指标,多用质量效益指标去考核各类主体,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宏观指导。
本文综合已有文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阐释,同时结合林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将林业高质量发展概括为:在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和创新能力持续培养为发展动力,目的是实现林业经济绿色增长和林业从业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具体说来,其内涵包括:其一,林业高质量发展不应是单纯强调放弃增长速度,而是放弃“速度第一”的发展方式,应表现为产出稳定提高的同时,其内在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新动能作用明显、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充满活力的林业经济形态[4]。其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能力愈发重要[5]。因此,创新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新动能。其三,生态评价指标是林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防风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林业在防范“生态风险”中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其四,实现绿色增长就是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培养创新能力等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6]。其五,改善林业从业者生活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无论任何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民生、提高从业者生活水平。
1.准则层指标的确立
结合上文中对林业高质量发展含义的界定,从林业经济活力、林业创新能力、林业生态、林业经济绿色增长和林业从业者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确定为准则层指标。
2.具体指标的选取
为对准则层指标进行量化,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按照指标可得性、可比性、综合性的原则,通过文献研读法,挑选了已有文献中使用频度较高、代表性强且与本文研究主题高度契合的指标;对于需要新增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的方式进行了严谨的推敲后确定,并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进行了修改或删除,最终确立了20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在林业经济活力方面,主要是侧重于林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效益。人均林业生产总值=林业生产总值/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是判断一个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宏观指标;林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可以反映林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林业经济景气程度,动态地体现林业经济周期运行状况;林业加工业、服务业所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可以判断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其占比越高,产业结构越优,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越大;林地产出率=林业总产值/林地面积,用以反映单位面积林地利用情况,是反映林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表1 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林业创新发展方面,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渗透以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对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新技术研发是关键,没有高技术人才,创新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而高技术人才往往是稀缺的,所以新技术的创造力指标为区域林业系统高级技术人员数,而不用所占比重;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应用后才能算是新技术真正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渗透力以每万人中林业科技交流与服务推广人员的比重来反映;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会保证林业系统内信息上下通畅、组织成熟度高、氛围优良,会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该指标为林业系统内拥有大专以上文凭者所占比重;财政的支持力度是保证,也是极为关键的指标,林业科技支出力度=林业教育与信息化投资/林业支持与保障投资。
在林业生态方面,主要从森林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评价。森林资源的丰富度是衡量一个区域森林承担生态风险大小、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能力,用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以及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三个指标来衡量;林业生态的稳定性是指森林内部的稳定程度,体现出一个区域对林业生态的综合管理水平,用森林火灾发生率以及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来衡量。
在绿色经济增长方面,主要是从能源的消耗量来进行评价。煤、电和水是最为重要的能源,煤和电的过度消耗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用于衡量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绿色经济增长情况;水资源利用是衡量绿色集约生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衡量林业种植业的绿色经济增长情况。
在林业从业者生活方面,从林业系统内从业人员、林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水平和林农人均林业纯收入均直接体现林业的发展是否让林业从业者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是否增加了人民福祉,是体现林业发展普惠性的指标;而家庭林业生产支出间接地体现林业发展对林农生活的影响,林农会理性选择效用最大化,只有林业的发展让林农得到实惠,林农才会继续在林业上增加支出,所以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林农能从林业中获取的收益越高,从而林业从业者生活水平就越高。
层次分析法(AHP)是主观赋权法的一种。应用该方法,首先是基于指标的重要程度建立指标两两比较的矩阵,采用1-9的尺度对两两指标进行重要性的比较,如表2所示,从而计算出每一层指标层相较于上一层指标层的相对权重;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对整体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便认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最后,通过连乘法得到指标层指标权重[7]。
表2 评价基准
注:2.4.6.8表示第i行指标与第j列指标相邻等级之间的评价值。
熵权法是客观赋权法的一种。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数据本身变异程度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数据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多,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其所占权重越大;反之,所占权重就越小[8]。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所得权重结合会使最终权重得到最大可能的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评价更为准确。对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在诸多文献中已做了详细阐释,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乘法合成法和线性加权法可以应用于二者的组合赋权,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得的权重分别为Wi和Pi。乘法合成法的计算公式为:
(1)
线性加权法的计算公式为:
qi=aWi+(1-a)Pi(i=1,2,…,n)
(2)
根据已有研究认为,乘法合成法存在使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倍增效应”,适用的范围比较有限;而线性加权法能克服“倍增效应”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效果[9]。应用线性加权法,a的取值是影响最后权重的关键,本文中a取值根据两种方法的指标权重排名情况来确定。
如果两种赋权法得出的权重排名完全相同,说明数据本身可靠性极高,重要的指标得到的权重相对较大,次要的指标得到的权重相对较小,为了清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则取熵权法所得的权重,此时a=0。
如果两种赋权法得出的权重排名完全不同,说明数据本身的可靠性极差,此时熵权法得到的指标权重根本不是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得出的,则取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此时a=1。
如果两种赋权法得出的权重排名不完全相同,此时就应根据排名差异的大小来确定。若排名差距较小,说明主客观赋权法都发挥了作用,二者可以互相优化,此时a=0.5;如果排名差距较大,说明熵权法得到的权重可信度仍不高,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此时a=1。
(3)
根据具体得分情况,将林业高质量发展层次划分为五个等级 ,如表3所示。
表3 林业高质量发展层次划分
协调度是度量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林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对外体现为综合得分的高低,内在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度即是指这五大准则层协调一致的程度,五个方面越是协同发展,其得分越接近,则协调度越高。具体计算公式为:
(4)
式中:A为同一年准则层得分的平均值,S为各准则层得分的标准差,S/A称为离散系数,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
从准则层各指标的自身发展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五大准则层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评价其各自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了解其自身发展的协调程度。此时公式(4)中A代表一段时间某准则层指标平均得分,S为某准则层得分的标准差。
最后,根据协调度得分情况,将其协调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如表4所示。
表4 林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等级划分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自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2011-2017 年期间,贵州连续七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最近十年的经济增速均大于10%,但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仍靠后,人均GDP不高[10]。一方面,贵州必须寻求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帽子;另一方面,贵州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又是贵州必须面对的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的正向耦合,贵州省高度重视林业在其中的作用。自2004年森林覆盖率从23.83%增长至2018年的57%;仅2017年,贵州省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发展刺梨、油茶、核桃、竹等林业产业,吸纳农村人口171.9万人(次)就业,参与农户年人均增收865元;全省以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开展的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共吸纳农村人口681.8万人(次)就业,参与农户年人均增收1508元。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提出:“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此背景下,对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客观评价,明晰贵州林业发展的具体状况,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以及2008年至2016年《贵州水资源公报》。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对人均林业生产总值、林业从业者相关指标以2008年为基期分别利用林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
1.一致性检验
按照上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办法(以准则层指标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对六名专家发放问卷,经反复讨论后确定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软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如表5所示。
从一致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最大特征根λmax=5.0919,CR=0.0205<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别以准则层为组别,将同一准则层下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进行两两比较,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的结果CR分别为0.0093、0.0208、0.0357、0.0048、0.0132,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获得指标层对准则层指标Wij。
2.综合权重的确定
表6 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所得权重排名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准则层的权重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只在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上排名存在差异,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皆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组成部分,皆对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林业生态、绿色增长和林业从业者生活方面,在具体权重上虽有不同,但排名完全一致。在指标层权重排名上,20个指标中有14个指标排名相差在5个位次以内。综合二者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所得权重排名虽不完全相同,但偏差较小,两种赋权法皆发挥了作用,二者可以有效互补优化,所以取a=0.5。最终综合权重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中,Wab为准则层对目标层所占比重,Wac为指标层占目标层比重,Wbc为指标层占各自准则层比重。
运用公式(3)(4)分别进行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协调度评价。
1.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从发展速度和发展层次两方面分解来看,2008-2016年贵州林业在发展速度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0年增长速度缓慢;2011-2015年处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2016年增长速度再次放缓,大体回到了2008-2010年的水平。在发展层次上也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0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2011-2013年处于中等水平发展阶段;2014-2016年迈上了中高水平发展阶段,面临着向高水平迈进的门槛,如图1所示。
表7 综合权重值
结合发展速度和发展层次两个方面的评价,贵州省2008-2016年高质量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2008-2010年,这一阶段为低水平的低增长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可能是因为发展的侧重点不同,2004年贵州省《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思路,贵州林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征程。2004-2010年,这一阶段贵州林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打好生态立省基础,森林覆盖率从23.83%增长至40.52%,森林总面积从420.47万公顷增长到703.39万公顷,其年均增长率为9%,远远高于2008-2016年均3%的增长速度,相对而言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不足;客观上可能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林业的发展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必然承受着经济和自然的双重风险,2010年贵州省经历了百年罕见的大旱,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致使2010年经济活力明显下降。
2011-2015年,这一阶段林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正是“十二五”时期,正如贵州省总结的:“十二五”是贵州省林业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主要原因在于林业生态、林业从业者生活和绿色增长保持着稳中有进,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足够重视,2011-2015年,贵州林业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林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了黔东油茶产业集群、黔南刺梨产业集群、黔西北核桃产业集群等[6];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贵州省依托良好的森林景观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到2015年底全省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40亿元;科技支出力度加大,林业科技教育和科技信息化投资占林业支持与保障投资的比重从3%上升至17%。
图1 按年份各准则层得分(左)及综合得分(右)情况
2016年,林业发展为中高水平的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贵州省林业发展综合评价得分为0.77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即将迈入林业发展质量的高水平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林业发展速度放缓,主要是由于创新能力的急剧下降,具体原因为对于科技投资力度的下降,仅为2015、2014、2013年投资额的1/7,与2011年投资额持平。固然,政府需要投资的民生、教育、维稳等领域的刚性投资日益增加,但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时间积累效应,投资的锐减不仅会造成之前投入的浪费,更加不利于未来创新能力的培养。经济活力这一指标得分虽在2016年保持继续上涨,增长乏力的问题却隐含其中,2016年贵州林业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比分别为40%、14%和46%,同时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为32%、48%和20%,林业服务业产值占比较高说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以林业加工业为核心的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过低,如图2(左)所示。而且,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总产值占比多年来变化不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图2(右)所示。以林产加工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是林产品最丰富的产业,也是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的优势所在,多年来却持续弱化,发达国家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比一般超过70%,甚至90%以上,大力发展林业加工业是贵州林业亟需面对的问题。
图2 林业加工业产值占比(左)及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产值之和占比(右)
2.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分析
2008-2016年,林业高质量发展准则层各指标评价值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是各准则层指标发展协调度存在差异,如图3所示。
图3 2008-2016各准则层指标发展情况
2008-2016年的综合评价得分是对某一年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某一年林业高质量发展内部各准则层的协调度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方面。依据公式(4),计算同一年份各准则层的发展协调度,如图4(左)所示。
通过计算可知,2008-2016年各准则层发展协调度分别为-0.10、0.37、0.41、0.39、0.43、0.66、0.76、0.82、0.84;2008年出现了-0.10的极端数据,原因在于该年份内部比例极不协调,经济活力评价值为0.24,而绿色增长和林业从业者生活评价值仅为0.03和0.01,该年份处于“极端不协调”阶段;2009-2012年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绿色经济增长、林业从业者生活和林业生态评价值迅速增加,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却发展缓慢,这与贵州省生态立省的基础战略实施有关,不同准则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仍落在了“系统失调”的区间;2013年处于“勉强协调”的阶段,这一年林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协调度的重要原因;之后贵州林业服务业产值占比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14年进入了“一般协调”阶段,2015-2016年进入了“良好协调”阶段。
某一准则层指标在不同年份间的协调度能够说明该指标的稳定发展状况。根据公式(4),计算得出单一准则层指标不同年份发展协调度,1-5代表B1-B5如图4(右)所示。
图4 各年份发展协调度(左)以及各准则层指标发展协调度(右)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贵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各准则层指标协调度差异不大,位于0.5-0.7之间,其中林业经济活力(0.61)、林业创新能力(0.58)、林业生态(0.70)、林业经济绿色增长(0.66)、林业从业者生活(0.60),均落在了“勉强协调”的区间。创新能力协调度最低,其一说明近十年内贵州省林业创新能力有明显地改变,其二说明创新能力指标评价值的离散程度偏大,增长在不同年份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林业生态的协调度最高,原因在于随着贵州生态立省基础战略的完成,2012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达到了同时期全国排名前列,其他林业生态指标也达到了新高度,之后总体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独立生产部门,既要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也要保持自身的特殊性。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发展动力、发展要求和发展目的三方面的核心内容。本文建立了一套符合客观实际且可操作的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程度而言:林业经济活力>林业创新能力>林业生态>林业从业者生活>林业经济绿色增长;利用贵州2008-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6年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为0.77分,明显高于2008年的0.12分,说明贵州林业历经近十年的发展,林业发展成果显著,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发展速度并不稳定,大力发展林业加工业是贵州省提高林业经济活力的紧要任务。近十年来,贵州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年际间协调度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先打基础后提能力的循序渐进、层次发展、最后融为一体的科学路径;五大准则层协调度差距不大,可以预测贵州省林业创新能力协调度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低水平徘徊,林业生态协调度将会进入更高水平。
通过对贵州2008-2016年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协调度评价,对贵州及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是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这是一条符合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但是各市(州)的情况不同,具体的发展方式应该依据各地区的特殊性来决定。例如,贵州依托良好的林业生态景观,大力发展了森林旅游业,在中国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内虽无法实现。然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碳汇交易等方式却是可行之路。
2.重视林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时间积累效应,人才和资金支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两大方面。在林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既要注重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同时一线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对于资金支持,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进入,减小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
3.注重林业内部发展的协调性。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林业生态承担着防范化解“生态风险”的重任,绿色增长涉及发展的可持续性,林业从业者生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不同时期的重点不同,发展策略也有差异,贵州省林业发展走着一条先打基础后提能力的循序渐进、层次发展、最后融为一体的路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