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星 赵 慧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24;泰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在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市场化和大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韩国影视剧自90年代初《嫉妒》一剧放映以来,日益深入人心,颇受中国观众特别是年轻女性群体的喜爱。在此后近30年间,相似包装的偶像组合、千篇一律的“肥皂剧”、雷同制作的电视剧急速扩张,几乎占领中国受众大部分的业余消遣时间,成为大众共同享受和消费的文化,而且有日益向主流文化形态靠拢之势。
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由于日渐浓厚的商品化色彩,受众驱动性很强。占领消费者心智,统领市场逐渐成为法则,对于艺术价值和创作风格的追求却逐渐淡化。像韩国电视剧采取的“边播边拍”的创作模式,是一种完全根据受众喜好而灵活调整的拍摄模式,观众的兴趣和收视率是唯一能够让电视剧续拍的动力。在韩国风靡一时的《女人天下》从原计划的50集,令人意外得拍摄到150集,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国肥皂剧生产者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善于利用多种电视要素把消费者的观影兴趣调动起来,达到文化消费的目的。“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时尚的人物,幽默的语言”为许多韩国影视剧所共有。譬如《加油!金顺》的画面唯美清新;《大长今》音乐“乌拉拉”曾轰动一时,响彻大街小巷;《顺风妇产科》的诙谐幽默,满足了多元受众的心理需求,令其在观影中享有巨大的精神快感。与此相类,韩国影视剧《周末同床》《我的老婆是大佬》《狼的诱惑》等剧片,为满足受众的胃口,吸引受众的眼球,充斥着令受众窥伺和膨胀的情欲,最大程度上攫取经济利益,却逐渐磨灭了对艺术真实和审美价值的不懈追求。
韩剧生产者的商业头脑不仅局限于韩剧本身带来的收视率的提升,更大的商机其实在于韩剧热播之后衍生出的巨大消费市场。韩剧衍生品受到韩国政府和商家的极力炒作和大力开发,推动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韩国发型、服饰、化妆品、美食甚至韩国游借机迅速席卷中国市场。“哈韩”一族成为靓丽的都市风景线。比如《大长今》热播后,养生主题的韩式料理走俏。《想你》热播后,人气女星尹恩惠同款唇膏的大卖。《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热播后,取景地束草和南怡岛带来的旅游井喷等。据官方统计,60亿韩元制作费的《冬季恋歌》竟给当地政府带来每年近3亿美元的旅游收入,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一夜之间变金银岛。我们不得不惊叹韩剧背后巨大的商机。
韩剧剧情丰富,风格多样。但其创作模式的单一和粗制滥造常被人所诟病。比如《我叫金三顺》《浪漫满屋》等剧作,主人公常以家徒四壁、出身贫寒又姿色平平的灰姑娘出场,以嫁给兼具社会财富和地位的帅气男主角结尾。表面上剧情各异,风格多样。但是细看之下,每部剧又像是前一部剧的复制品,遵从同样的程序和标准,把人物和剧名稍加改造,改头换面后投放市场,重受青睐。这种格式化、程式化的生产方式,令受众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精神愉悦,却经不起细细的“品味”。
文化工业的这种统一和标准化,引起受众崇拜,却具有规定性和强迫性。比如,偶像崇拜就是一种对标准的崇拜,从外表冷酷热辣的HOT到外表清纯可人的美男子组合东方神起,再到炙手可热的Super Junior。在接受过程中,消费者其实是被动的,偶像生产早已被规定且特定,这种强迫性其实剥夺了个体的自由选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所言,文化工业使得产品的精致包装成为可能,数以千万计的复制品,仿造品被卖出,丧失艺术创作个性换来的是标准化和同一化的生产常态。然而,虚假的风格和个性也应运而生,我们喜好不同,但本质上却有一致的消费。
韩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节的虚幻性。通常俊男美女,爱情唯美,曲折离奇。比如《巴黎恋人》《浪漫满屋》《蓝色生死恋》等影片,表面看来均是穷困女孩几经波折,偶遇高颜值的富有男子,终成眷属、实现人生逆袭的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甚至带有奇幻的色彩。那种冰雪奇缘般的童话爱情美好而令人向往。从深层次看,韩剧一方面满足了现实人生惨淡的女青年对幸福感的幻想,令其混淆象征和真实,沉醉于虚幻的满足感,但真正触碰赤裸裸的现实,她们又会陷入迷茫和不安。另一方面这种爱情也误导着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仿佛只有嫁入豪门,才算成功的人生。本该纯真的爱情却沦落为索取财富和地位的工具。她们开始信奉“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并且在观影中反复确认这种价值观,从而逐渐放弃充实、提升和价值追问,最终陷入商品拜物教的享乐主义陷阱。
韩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物的时尚性。韩剧给受众创建出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时尚装扮、豪宅豪车、奢侈消费、高档餐饮在电视剧中随处可见,变成上层社会符号化的存在,一点点渗透进观者的潜意识中。而韩国偶像剧宣扬的消费至上价值观恰恰满足了社会转型期中国许多受众群体的内心渴求。比如《巴黎恋人》《我叫金三顺》等韩剧常出现的“灰姑娘”形象,曾经流行一时,成为韩国影视公司挖掘海外市场潜力的利器。“灰姑娘”的造型靓丽、服饰优雅。其妆扮、用品甚至居家设计经过韩剧生产者的精心打造,散发迷人光彩。它们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成为大众在商店热捧的对象。
韩剧的商业化运作、机械复制属性以及时尚虚幻的人物情节设计,共同导致了中国受众的沉溺和非理性消费的发生。当然,我们承认韩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具有真切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慰藉作用。但经历了韩剧热之后,我们应当冷静分析、理性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重要是,我国应该鼓励和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求实创新,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同时立法规范行业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