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辰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9)
随着时代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视野的开阔,欣赏水平的提高,意识多元化的出现,以往那种主旋律电影的宏大题材,高起点塑造英雄群像,程式化展现故事情节,用明显的思想性贯穿的艺术手法,已经让广大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加之商业化电影的冲击,主旋律电影一度跌入低谷[1]。所幸的是,仍有不少电影工作者没有忘记电影艺术工作的初衷与使命,坚持为不断探索如何在主流文化传播和当下大众关注的欣赏点(价值取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与衔接点而不懈努力。近几年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中国机长》《古田军号》等一批新型主旋律电影的不俗表现,证明了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文化发展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与壮大,新型主旋律电影也经历了不断地变化与提升,尤其是在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为了让主流电影继续发挥宣传主流文化的载体作用,许多电影人也在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为新型主流电影适应市场的变化作出了一些创新与尝试,在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上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让“主旋律”不再是一个生硬的宣传词语,而是变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既增强了市场化的生命力,又没有失去其本身应有的宣传功能。具体看:
拿《古田军号》为例,以电影方式再现“古田会议”,传达“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绝不只是单纯地打仗,它除了拥有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离开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的思想[2]。如果按照过去的思路与方法拍摄,拍会场时穿插历史影像资料和人物旁白,按照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五要素公式来设计,回答“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这五个问题,最多半小时就能解决拍摄问题。但陈力导演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跳离会议本身,运用发散式思维,以小见大,用会前的准备进程,各种阻挠会议、影响会议、促进会议进行的人物、事件以及对伟人的生活化细节的叙述和特写镜头,侧面烘托出此会议召开的困难程度和重要性,阐明会议的主题思想。让观众看到许多比较生活化的场景和人物,有带入感,易产生共鸣;在技术上满足了影片的时长饱和要求,而整体叙事又不显枯燥乏味。观众可以从多个视角去感受“古田会议”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电影《古田军号》中,该片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两个突出变化,一个是蒙太奇手段的大量运用。影片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镜头将许多看似是叙事核心外的人物、场景、事件连接起来,彼此产生联系,如将当代人物与90年前红军建军时刻联系,突破了空间局限,通过多次的闪回镜头组接、平行镜头的切换等镜头语言,带领观众去领略不同的战争场面、主要人物之间的激烈论辩情形等。这样的视听语言运用,既避免了正面展现战争场面的庞大耗费,又使整个过程充满感染力,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元素与氛围。在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另一个是关于仪式化的道具呈现,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些富于表现力的特定道具符号,展现出其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如土楼热舞中的板凳龙,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人之间由分歧转为统一的象征的板凳,这也被赋予了领袖之间注重团结并重新归于团结的象征性器物的内涵;毛泽东与陈毅各自房间里的床之间仅仅相隔一堵木板墙,木板墙下方则开有一扇“窗户”,可以随时关上和拉开。于是两人就常常在临睡前拉开“窗户”继续交谈或争论,或者关闭它而“赌气”结束争论。当朱毛之间争论不下时,陈毅总是加以调和。有一次陈毅甚至让朱德取代自己睡在那里,便于他和毛泽东临窗交谈,达成和解。这一细节的描绘,成为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人之间冲突及调和的一种器物见证。影片中,镜头多次给到这个活动隔板,是让观众对人物的特定活动及性格特征等方面,获得感性的物质见证。
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使大众的欣赏视角变得丰富和多元,要求电影创作所展示的地理图景等基础元素也要作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人们进行艺术欣赏、文化熏陶的途径多元化,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使大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实现文化交流。因而,承载各种文化单元的地理图景范围空前扩大,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这些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变化,就要求主旋律电影即主流文化的传播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与创新,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图景,谁有国际视野,谁就能脱颖而出,占得先机[3]。从近几年热映的主旋律电影中可见一斑,创作者打破固有局限,顺应大众需求,将故事背景设置到不同的地理图景中,把疆域拓展到本土区域之外,如《湄公河行动》的金三角流域、《战狼2》中的非洲地区、《红海行动》中的索马里海域和《中国机长》中的恶劣空域。
从这些创作思维方向的拓展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发展与大众需求的契合,给今后主旋律电影的再创作以启发。面对海量的地理图景以及诸多可采集元素上,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大众的欣赏需求,重点还要有选择地,引导性地去运用,来展现主流先进力量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便于弘扬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大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大部分人更倾向于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兼具,单纯展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成为小众。在以前,文化匮乏、思维单一,物质紧缺的年代,生活中只要有一点点艺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存在,大众都会觉得是一种不一样的精神享受。但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大众的欣赏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欣赏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通过消费性的欣赏来缓解一些负面情绪或只是在业余时间享受生活。这又要求艺术作品必须兼具娱乐性。当然也有一部分观众依然选择纯思想性和纯艺术化的文艺作品,但显然是一小部分,这样的小部分是无法支撑起电影事业的发展的。就这点而言,在今后的电影创作上,要求创作者们应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达成融合,才能达到广大文化消费者的需求。
1.细节入手,以小见大
结合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抓住观众的心理和视听语言基于心理上的运用,继而再穿插宏大主题思想。电影《中国机长》,由真实的事件改编,该影片既抓住了大众对生命安全的利益关切,同时弘扬了行业工匠精神,切合如今经济运行升级转型、社会服务提档升级、国家发展由大图强的主基调。影片在对于声、光、电的技术表现处理手法上,流露出对“好莱坞都市灾难大片”的致敬以及对于前沿电影技术的取长,使得整部电影无论是在特效还是在叙事情节方面,都可以由始至终,牢牢地能抓住观众的心。在精彩的故事叙述中,同样也实现了主流价值的渗透,整部电影没有太多标语、口号式的宣讲,而是通过对乘机人员真实生活状态的再现与切换,生活化地展现了大众的关切,让观众迅速融入到情境中,产生出飞机上的乘客中也有自己的亲人的心理幻象,在情感上产生了深刻共鸣,休戚与共。在观影过程中,乘客、机组人员、观众的情绪凝聚成一个整体,紧张、焦躁、恐惧、庆幸、喜悦等等一系列情绪有节奏地递进,统一。
2.做好人物的性格刻画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这是 《人物志》中对于英雄的注解。早期的主旋律电影从我国古代文化中汲取养分,把完美无缺、近乎于“神”的英雄塑造成主人公,而这样虚幻浮夸的英雄已使大众产生了审美疲劳[4]。多角度、立体化、有血有肉、有脾气有个性的平民英雄,往往更接近真实,更能缩短广大人民群众与英雄形象之间的距离感,容易激发出大家的英雄情怀,同时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建树、提升和传承。潜移默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介入,对于精神大楼的建造也一样,正义感一点一点地积累,终会汇集成正义的洪流,洪流一旦形成,宣传的效果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人民的意识也会逐渐提高,这也正是主旋律电影不断创新发展的核心意义。
3.从年轻受众着手
将艺术性、娱乐性结合思想性,提高欣赏性,可看度,又要不忘初心,实现主流思想的传播。一阶段以来,由于大批具有好莱坞大片特点的作品,以其强烈的娱乐性与英雄主义思想,充斥着中国的电影市场,尤其是受到了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群体的猛烈追捧,不知不觉中,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已经远离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90后”“00后”作为我们发扬主流文化的关键群像,这块阵地决不能丢,若失去这样一个群体,那将是非常悲哀的事。面对如今影视行业的现状,大力倡导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将艺术性、娱乐性结合思想性,提高欣赏性,可看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大众,尤其是承载着民族复兴未来与希望的广大青少年,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二是避免侥幸心理,懒政思维,不能因为有些项目是政府提倡的,高雅健康的,各级政府予以支持,所以在制作上就走老路,用思想性代替艺术性,如此以来的话,恰恰又会远离群众,适得其反。另外,也可探索一些未涉足或少涉及的领域(以科幻或其它的形式)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主流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如《攀登者》之于吴京一样,以前拍过陆地,拍过海洋,这次拍一下登山,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总之,新的历史环境下,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新,必须要让大众从主观意识上真正接受、欣赏,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跟随你的思路,产生共鸣,形成合力,才能达到从精神上、思想上引领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一些新的、更高层面的主流文化、国家意志需要通过主旋律电影这一重要载体来体现和传播。这就要求广大电影人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不断创新,始终走在主流文化传播与弘扬的最前沿。因此,这项工作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