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国宇
(河南博物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满足传播学的基本定义,但是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载体,具有鲜明的优势和传统。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物、展陈、讲解、社会教育活动、多媒体等传播手段,实现社会传播功能,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文物说话,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文化的内涵,激励民族精神,并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与交流。
从博物馆学角度看,博物馆的本质是文化记忆机构,而博物馆的价值在于记录文化特征,并向社会进行广泛的有益的传播。没有了信息的传播,博物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只是一个“仓库”而已。
博物馆文化传播独具特征:一是深层选择性,博物馆依据文物价值、社会需求、价值取向,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传播。二是不可替代性,博物馆运用其社会记忆载体——藏品,向公众传播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相关知识,这是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独特的属性。三是社会系统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目的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这些活动架起沟通观众的桥梁,博物馆不再是展示、保护藏品的封闭场所,更是跨区域、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四是文化的共享性,博物馆的共享性不仅体现在藏品、展陈中,也反映在建筑、环境、服务等多个方面,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科技为博物馆带来新的表达空间,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催生出了更多的交互式博物馆参展方式,使得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展方式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博物馆文化冲出馆舍天地,博物馆文化传播真正实现了时空的共享性。
博物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其征集的藏品标准和收藏体系也有地域特征的区别,而植根于地域文化特征、贴近公众需求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肯定与不断的提升。
河南博物院在文化传播上立足于河南博物院馆藏特色和河南省文化风貌,展示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整个轨迹,其文化传播在深度挖掘院馆藏文物内涵、立足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紧贴河南“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功夫文化”“名人文化”等省级文化名牌,做到立足馆藏、拓展内涵、辐射中原。“活”化文物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的讲好中原故事,满足公众的多样化、分众化的文化需求。立足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品牌提升,先后打造 “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华夏古乐展演”“专业讲解”“志愿服务”“暑期少儿活动节”“中原国学讲坛”“社教人才培训”“连锁化历史教室”等八大品牌,以品牌树形象、以品质谋发展,努力实现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民共享,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打破时空界限,将河南博物院的精品文物、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用丰富的形式加以体现,传输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明确提“馆园一体”的办馆理念,其定位为:融历史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三星堆博物馆在充分发挥博物馆专业职能的同时,突出其独特的文化旅游功能,保护与利用并举、文化与旅游争辉,通过“三星堆+”跨界营销,推动三星堆古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三星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IP”。最显著的是三星堆博物馆创新宣传形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微博@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粉丝量达到387万,被网络公众亲切的称为“堆堆”,并由此吸引大量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经统计,三星堆博物馆2018年度到馆参观的观众中28岁以下的“90后”观众比例达到45.07%,在以“两微一端”为主要活动平台的“互联网新生代”“00后”也逐渐成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新公众。
地域文化特色决定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决定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博物馆的生存现状。博物馆强调的是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公众。因此必须在服务公众上下功夫,只有以其独特的内容与传播形式,才能构筑了博物馆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内多数博物馆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都会推出独具特色的活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9年的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4.15亿,其中走进博物馆的人次有40%之多。故宫博物院在元宵节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用灯光“点亮紫禁城”,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以来首次接受公众预约在晚间开放。这一文化传播创新举措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活动预约票也被火速“秒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通过举办“2019年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利用成都大庙会这一文化品牌,在短短18天内,共接待观众153万人次。
纵观国内博物馆文化传播不难看出,有些博物馆对于自身在本区域的文化定位都很明确,但有时文化传播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依然有些博物馆沿用陈旧的办馆宗旨,业务范围还是以文物展览和研究为主,这种初创阶段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对博物馆本质特征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忽视了对传播媒介的深度利用,忽视了对受众即“人”的需求研究。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国内很多大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无一不是立足本馆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持续发挥自身传统传播的优势,并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传播策略实现互补。他们紧紧围绕自身区域性特点举办具有鲜明的本馆特色的陈列展览,教育宣传。同时各博物馆通过建立共同的交流组织,如博物馆学会等进行资源共享,推进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通过区域内合作,以各种形式和主题整合文物资源,举办巡回展览等,深受观众欢迎。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传播一是要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关系,更新文化传播理念,深挖地域文化,探寻独具一格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围绕区域性特点进行文化宣传和扩散。二是在注重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更关注细微参观环境给观众的舒适度体验。三是在做好基础文化服务的同时,给文物和历史增值,无论是讲解服务还是教育活动开展,都更注重让文化与观众直接发生关系,让观众可以更好的参与进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四是对新兴传播方式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结合本馆特色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得到多层次、立体化地传播效果,使观众更好的融入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让观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享受者和受益者。
作为文化现象的博物馆,在交互体验方式日渐丰富的今天,必须立足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及时咨询调研,了解受众需求前提下,积极探索,持续创新,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并把这一特色不断地完善、提升和维护。强调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对博物馆观众的不同文化需求,进行分众化服务。尤其是导入博物馆“无边界发展”新理念,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空间障碍,让博物馆文化冲出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博物馆教育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