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困境研究

2020-09-01 01:38◎左
文化产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产业一带

◎左 熹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通过将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运送到其他国家,加强了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丝绸之路的发展带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新时期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使沿线国家享受到了文化与经济互通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伴随着新的难题,也面临诸多困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困境

(一)外部环境的干预

“一带一路”致力于实现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14亿人口,在国际事务中一直主动承担责任、担当使命,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与其他各国的交往也是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并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其他国家,让成果能够共享,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但是有些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崛起,造谣了“中国威胁论”来抹黑中国。他们在经济上不能阻碍中国发展,便从舆论上给中国施加压力,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时候,西方某些国家紧盯住中国不放,到处宣传不实言论,这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制造了被动的客观环境。

(二)民族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性

世界是一个民族文化万花林,不同国家在长期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文化土壤中,而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伴随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了思维模式的不同,国与国之间沟通不顺畅,使得不同的思想和见解传递困难,造成许多误解,制约着国家与国家之间对话的流畅性,导致“一带一路”的实施难度加大。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特征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国家间的合作。

(三)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

“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65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中国有着相对丰富完善的文化体系,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范围广。根据《201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GDP排在世界第二位,达到134572.67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最大,达到59.7%,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定,宗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例如也门,2017年GDP为18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9%,通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甚至还没有通讯技术,仍然处于原始阶段,文化产业发展更是滞后。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环境,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范围受到限制。

(四)缺少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我们需要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让其它国家通过贸易往来认识中国、记住中国。品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符号,它代表了企业的定位与品位,也代表了产品的质量和水平。《2019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共计60251个,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授权综述118432项。2018年,国有文化企业共计1.7万余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企业数量庞大,文化商品种类繁多。然而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领头人,并没有充分运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提升为有实力的文化品牌,其能力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故事没有讲好。文化企业粗放式的文化产业运营发展模式也使得文化品牌缺乏创新能力及活力,品牌影响力和价值没有充分挖掘,不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例如电影《功夫熊猫》就是美国挖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打造的美国品牌,美国再由此把文化和技术输出到中国。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更应该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及转化工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品牌建设,让民族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二、走出文化传播与交流困境的路径研究

随着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联系不断加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带一路”强调实现经济上的优化资源配置,倡导和谐文化,致力于经济的共享共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家之间不同领域、各个层面的交往日益增多,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路径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尊重文化差异性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本土性。对于外来文化,中国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我国是开放包容的国家,对待外来文化,我国的态度是“求同存异”,从没有民族优越感,也不会将本国文化强加给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但是文化共识要建立在相同的背景下,这就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包容、合作、共赢思想对于沿线国家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合办艺术节、文物展、电影节等活动,建立广泛的民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推进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进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我们更应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尊重文化差异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二)加快发展国际文化贸易

根据《2019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1171亿元,占GDP比重为4.48%。从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了3.7倍。(见表1)2018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1370亿美元,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占到74.67%,超过1023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占到25.33%,突破346亿美元,同比增长8.3%。而根据《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公布》的数据,2007年-2020年,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由142家增加至335家,全国重点文化出口项目由118项增加至129项,并且出口项目由传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向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倾斜。(见表2)我国的文化贸易持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明显。但是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快速发展初期,文化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文化贸易的政策性投入还相对欠缺,吸引民间资本能力较弱。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思路,建立“互联网+文化+贸易+金融”的平台,完善文化贸易配套服务建设,从而拉动文化贸易与文化投资水平。

表1 2009年-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表2 2007年-2020年度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与全国重点文化出口项目

(三)促进文化平等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站在互利共赢的角度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惠及沿线国家人民。各国都是平等的,都是文化交流中的主体,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环境不同,导致文化产业体系发展不同。要想合作发展,就需要各国完善本国文化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环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并不是文化侵略。利益决定关系,正是由于利益的共同性,决定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制定有效地人才与文化交流机制

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各国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与文化发展、交流机制,形成规范的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及时有效的互联网交流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文化与经济往来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及论坛的形式,推进沿线各国进行资源共享,促进有效地沟通和协商。同时要加大沿线国家教育、科研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沿线国家人才流动及专家学者互派互访。建立“一带一路”人才信息库,采用“候鸟式”人才战略模式,与沿线国家实现人才库共建共享。

(五)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沿线国家已经开始在文化旅游发展上进行深度合作。2019年,我国旅行社数量近39000家,中国出境游人次超过1.5亿,入境游人次超过3000万,入境及出境游人次已经超过了20%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之后,中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人次增长了近80%,2018年突破了3000万人次。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涵,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大趋势。我国也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开展民间合作,引导旅行社“走出去”,将国外游客“引进来”,领略中国文化。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旅游年活动。通过活动,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推动文化交流,带动更广泛的文化合作,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友好往来。

三、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和发展,为国际发展贡献着中国方案。通过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想要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认知度和影响力,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通过助推文化产业发展,调整产业体系,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制定有效的人才与文化交流机制,才能实现“一带一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文化互通。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文化产业一带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