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水墨人物画从古代到现代的一个发展历程,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传统的绘画程式又有很大的改变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徐蒋体系”引领发展,写实水墨占据上风。再到当今的水墨人物画发展是多元的,本文用田黎明水墨人物画的水墨语言为典型来讨论传统水墨语言的当代转型。
中国的人物画一直延续着工笔的画法前进着,一直到唐末至五代时期水墨画才开始兴起,因此水墨人物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历史上是相对较短的一个画种。北宋的石恪、梁楷的“简笔画”受张旭狂草的影响和山水画的启示,开泼墨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吴伟、仇英、沈周、文徵明、陈洪绶他们大都是有着较高历史地位的文人出身,绘画功底颇深。清代的扬州画派中任伯年的影响较大,他注重人物的形与神,将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和水墨气韵很好的与人物的形神很好的植入其中。截止到这个时期中国水墨人物画在题材、构图、造型上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程式。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的绘画观念不断传入我国,其中以徐悲鸿和蒋兆和的人物画为代表。今天新水墨实验、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为今天的水墨人物画提供了参考和发展契机,扩宽了画家们的表现空间和绘画语言。我们就对当代水墨人物影响之一的田黎明先生的水墨人物语言进行探讨。
所谓没骨法其实就是说笔墨在宣纸上产生的带有水墨韵味的墨团,这种技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没骨法多用于局部的描绘与表达,而对于那种相对带有复杂的解构和精准的造型的事物来说就很难用这种技法去表现了。当代画家田黎明的用笔用墨继承并强化了没骨画法。如他的作品《乡村人家》中女孩中的面部、衣服和作为背景的山石树木都是用大面积的彩墨进行渲染,都淡化了轮廓线。在创作画时他先把墨色浸入宣纸中,让颜色无法与墨色相融使墨与色相互挤压的色团中间产生很自然很和谐的轮廓线。这种弱化线条的技法具有相当重要的当代作用。
在1988年之后创作的《小溪》《老河》《草原》等“人与自然系列”和“红衣少女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在淡淡的墨色中好似飘渺的云雾或远山,他运用水的感觉和体验,用没骨的方法充分把水色铺开,这使色与墨在水墨气韵的铺排、融染的情况下营造出画面的一种平染的感觉,他在塑造人物时也采用了传统的没骨画法,表现出的清新明亮的视觉效果是由他将光感引入了画面[1]。从这幅作品中可以总结出什么是融染法:在宣纸上用添加胶或者掺粉的墨画出平展的墨块或者有水纹的墨色,再用饱含水分的色与墨一笔笔的接染。在用这种方法绘画时要注意所用画纸的性能,接笔的快慢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想要笔触清晰的效果就需要接笔慢一些,要想笔触隐晦一些就要接笔快一些或者在墨中参入胶或者粉的介质,使墨的胶性增大从而使墨色舒展的铺开,在纸上留下淡淡的水痕,这样就会形成类似画出了时间的感觉和空间的浮现。团块式的造型与笔墨。虽然每一笔下去都不追求浓淡的变化但是每一笔又生动、分明。田黎明运用这种方法创造出的语言来体验一种心性,显现人与自然的那种恬淡、淳厚的感觉。
连体法是田黎明在一次课堂写生时偶然出现的一种绘画效果,墨色透入宣纸中后,有几块淡淡的赭色中出现了色与墨交融的现象,在衔接出又很自然,先利用画出淡的后画出重的墨色出现的水纹的肌理在墨色中渗出来,有种边缘线的感觉,这种线可通过水分中含粉或含胶来控制线的软硬,这种由宣纸的肌理产生的内线会让人在心中有全新的感受。他在1999年创作的《人体写生》主要是用连体的这种笔法表现人物的结构,可以从中看到笔与墨和色在纸上形成的笔触,在田黎明的“游泳的人”系列作品中有进一步的体现。连体法有支撑融染法所无法起到的可以支撑线的作用,连体法在形式上是与融染法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的。
围墨法源于田黎明再一次偶然的意外中产生的,而这个意外却成了他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当时他在创作中无意间在宣纸上滴上一滴水珠,随后在它未干的情况下用墨在上面铺过,从而产生了一个斑点,这个斑点使田黎明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阳光下的光斑的感觉。这种光斑是可以赋予变化的可写可染,大小也可以随意掌控。《都市假日》描绘的是很多都市人在河边,这些人里有蹲着的、坐着的,还有游泳的,画中淡淡的墨色在宣纸中渗开,将墨色围在周围成为一种光斑的感觉,这种感觉若即若离。
这些绘画技法在田黎明的充分利用下产生的绘画作品感觉像人一样有呼吸、有心跳,让人能从绘画中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存在,他将这种简单的、纯净的笔墨转化为一种人们可视的语言,使画面在意象中都以直观地感受体现出来。田黎明将围墨法、融染法、连体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加以转换、互补,服从人性,相得益彰。田黎明他本人也说:“技法本身非常简单,而赋予这种简单以意义,就需要生活来补养,在生活中来感觉生命存在的意义,来感觉文化的意味[2]。”
田黎明绘画中所提到的“光”与西方绘画中的“光”是有区别的,西方的绘画大都是通过光在绘画对象中出现的立体空间的表现而他更多的展现出的是“光”在绘画中的平面性的视觉效果,是体现平淡、祥和、天真的生活理念,有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但是他面对西方文化的融入还吸收借鉴了西方印象画派“光”的艺术效果,同时并不会削弱中国画中独有的诗意,用“意象”去表现“光”。
1996年创作的《三个游泳的人》画面中三个男孩在小河里好像刚游完泳在小河中的石头上休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打在男孩的身上。也许是田黎明先生喜好游泳的原因,这种生活中细小的一瞬间被田黎明捕捉到脑海中,在创作中运用围墨法、连体法、融染法将这种画面描绘出来。
2006年他创作的《在都市中行走》,在这整个浅浅的灰蓝色调中间站着一位扎着马尾辫一身打扮干练的都市女孩的形象,身后是城市里来来往往的汽车还有高耸着的大厦。田黎明面对都市中无时无刻都在反复出现的画面并没有习以为常,而是细心着观察生活然后对画面中的光斑进行了主观的处理,使画面具有强烈的都市气息。这个在快节奏的都市中田黎明的画让人们感受到一份的安静。
田黎明的绘画语言,在形式上与传统的水墨语言有一些差别,但是透过现象去看其本质就会发现他的绘画与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都是相协调的。由于他的作品有亲近、祥和之态,这是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在内心所祈望的世界。田黎明的作品中所刻画的蓝天、小溪、阳光这些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感受到的元素,这种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审美观念以及绘画语言的完美契合中则是对“心之本源”和“物之造化”的领悟中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