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坎北街道夹河小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写作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拼凑字数,内容空洞,没有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作文质量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构思,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作文质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并非教授学生写作方法,而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为学生注入新鲜血液,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最终爱上写作、享受写作。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教师不注意方法,一直告诉学生要“怎么做”,很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作文话题,不要设定太多限制条件,要给学生留足表达情感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在作文中抒发情感,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比如,利用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和参与户外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带学生到操场上自由活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同学们玩扔口袋、踢毽子的游戏。学生非常享受休闲的时刻,操场上笑声不断。10分钟后,回到教室,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过程是否开心、快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接着再问学生有什么遗憾,下次游戏时想玩什么,大家各抒己见,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然后,教师顺势引出作文话题“××的游戏时间”。学生短暂构思后开始写作,字里行间洋溢着愉悦快乐,感染力很强。
写作的目的是将真实想法和感情记录下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写作都是常用的交流手段。写作能力体现在写作方法、构思、情感抒发、遣词造句等多个方面,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许多学生因为缺少素材难以提升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教授写作方法、技巧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学生的生活圈子小,没有丰富的素材来源,但是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比如,以“春天的公园”为题作文,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思路,其实他们都去过公园,或者是和父母,或者是和朋友,还不止去过一次,只是去的时候没有留心观察,所以离开了就逐渐忘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当地春天公园的照片和视频,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唤起学生的记忆。有的学生听见鸟叫,想起公园里有一个鸟屋,曾在那里喂过鸟;有的学生看见假山,想起自己曾爬到山顶,在凉亭中休息……待学生有了思路后,作文课就成功了一半。
写作既需要灵感,又需要文笔,灵感的产生需要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而文笔的提升则需要多锻炼,熟能生巧。为了不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布置日常练笔任务时,不必要求字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在100-300字之间即可。除了话题,不必设置其他限制,学生可以写与话题相关的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任务形式方面不要一成不变,经常变换形式才能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写作兴趣,还可以写读书心得、游记、见闻、信件等,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蚂蚁和蝈蝈》后,教师布置了观察昆虫,并记录观察内容的任务。学生对这次练笔很感兴趣,尤其是男生,有的捉蚂蚱,有的捉螳螂,还有的捉蝉。而女生比较怕昆虫,大多观察蚂蚁、瓢虫这类小虫子。除了写昆虫的外表特征外,有的学生尝试喂昆虫吃蔬菜、面包屑等,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一个男生捉了两只螳螂,将它们放在一起,然后记录了两只螳螂“打架”的经历。一个女生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写道:“蚂蚁力气很大,而且很团结,一起把比它们身体大20倍的小饼干运到了蚂蚁窝。”这种日常练笔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其写作能力。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顺应新课改趋势,开展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运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日常练笔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爱上写作,享受写作过程,有效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