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姿力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席卷蔓延,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此次疫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需求与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等均受到明显冲击,短期内还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和物价的上涨。快递行业也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如供需失衡造成的营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各地擅自封闭、阻断和隔离造成的运输不畅,疫情地区生产活动延迟造成的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等。但是物流快递行业必须迎难而上,不断突破与创新,推动物流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疫情防控初期,多地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与手段,依法对高速公路出入口、省界和服务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通道进行管控和体温检测工作。但也伴随着一些不合规的问题出现,如采取堆填、挖断等硬隔离方式,阻碍农村公路交通,从而造成很多农村人员不能“出村”,多地公共交通停运,一线人员也不能返岗。同时在疫情期间,物流企业存在大量的人员流失现象,且不少地方要求物流企业的外地员工返岗需要至少14 天的隔离观察,有的对来自疫情重点区域人员劝返,非重点区域必须有当地暂住证和企业复工批文通行证才能“进城”,短期内客观上造成人员的不足。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阶段,整个供应链处于不平衡状态。货源紧张、运输网络不顺畅等造成货物严重积压,有些商品发不出去,有些商品入不了库,导致货物过期、丢失等损失。物流效益大幅度降低,不仅要降低运输费用抢货源来维持基本的运营成本,还要支付高额的仓库租金。同时疫情导致“用工荒”,造成大量的人员流失成本。为确保企业员工和收发件人的人身安全,物流企业大量采购防疫用品,如口罩、消毒酒精、84消毒液等,也造成运营成本的提升。
为保障疫情期间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部出台相应应急物资运输政策,包括车辆通行证办理要求。同时各省市陆续公布并持续更新疫情道路限行政策及交通管制要求。但是由于信息并未互联互通,从而导致各省市限行政策、交通管制政策要求不一,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物流运输的难度。同时由于新冠疫情期间,需要优先集中资源保障医疗防疫物资寄递,导致快件时效。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直接传播,除了人传人现象外,不少人担心收到的快递会携带病毒,从而被感染,虽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但在有新冠病毒肺炎传播的地区,为避免接触传播风险,仍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防范于未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于新年伊始,正值春节期间,很多员工返乡探亲后滞留当地。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复工,不少员工对复工后自身安全表示担忧。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不少物流企业纷纷筹措大量的防疫物资,虽然防疫物资产能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复工复产带来的巨量需求,供给依然存在着不小的缺口,如口罩、消杀用品等。
出于防控工作需要,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快递员无法进入小区。随着全国战疫局面的不断好转,复工复产节奏逐渐加快,更多居民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网购需求大幅度提升。快递到达后采取由派送员向取件人发送取件信息,随后居民前往取货点取快递的方式进行派件。虽然快递员不进入社区,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与风险,如取件高峰时造成社区出入口人流集聚、车辆拥堵,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包裹多且杂,寻找时间长且容易拿错件或丢件等。物资卡在“最后一公里”,不能精准配送。
应急物资保障涉及物资的生产、筹措、储备、运输、中转、分发、配送等多个环节。在疫情防控前期,物资保障混乱、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主管部门缺乏应急物流理念和管理统筹的办法,物资保障处于环节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没能做到“有物可流”和“物畅其流”;二是缺乏专业化应急队伍,没有常态化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只是临时调度,可靠性低。
虽然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为避免接触传播风险,很多快递公司也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包括为员工准备充足的口罩、手套、消毒等防护用品,严格落实对邮件、快件、运输车辆、生产作业场所的消毒、通风等措施,严格落实安全查验制度,严禁收寄野生动物等。同时,快递员在处理和运送快递包裹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好口罩和手套,保持包裹的清洁。取件人取件后应第一时间进行包裹消杀并洗手,快递外包装按照生活垃圾要求及时妥善处理。
针对疫情,多家物流公司成立疫情防范小组,积极筹备口罩、防护服(主要以环卫消毒)、防护眼镜、75%酒精和84消毒液等。复工后每日进行员工体温检测,建立员工健康台账,填报健康状况;宣传防疫知识,要求运输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保持驾驶室通风;装卸作业前先进行车厢和货物消毒。为保障快递员工的安全,中通、圆通等快递公司还设立了疫情专项基金,其中中通的一线员工如果在工作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确诊,最高补助金额50 万元。圆通则针对有困难的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给予10-30万元额度、3个月免息借款扶持。圆通总部还统一购买了“新冠病毒肺炎险”,并免费赠送给包括全网业务员、操作工在内的全部员工,全力确保物流企业员工安全复工。
为解决快递员无法进小区的问题,物流企业采用无接触式配送措施确保“最后一公里”的顺畅与安全。快递员与消费者沟通后将包裹放置于小区附近智能快递柜、驿站,或利用无人配送机、无人配送车进行配送,使用无接触配送可避免直接接触。国家出台《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消费者可在下单前备注选择“无接触配送”,指定商品放置位置;而配送员在商品送达后拍照发给消费者,如无接触配送的商品损坏、丢失、错送,平台要主动协调解决赔偿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无接触配送让配送环节更紧凑,效率得到提升,不仅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户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也有利于快递、外卖行业的长远发展。物流企业应加大对智能快递终端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使配送服务更安全、更便捷。
由国务院牵头设立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物流保障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海关总署、国铁集团等有关单位,统筹协调公、铁、水、航、邮等运输方式,统筹做好应对疫情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医护人员等各类物资和人员运输保障工作。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强化应急运输体系的建设、运行、调度、指挥,做好客货运输应急运力准备和人员培训,强化部门、区域间协同,确保一旦出现应急运输任务时,能够即时响应、即时就位,高效顺畅、安全有序完成运输任务。对亟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和医护人员、紧缺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工人等人员转运,要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运输保障方案。要依法依规、科学有序组织应急物资运输,严禁车辆超限超载,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确保应急物资运输通道畅通。要严格落实防疫应急运输车辆绿色通道政策,保障防疫应急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便捷通行。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面复工复产达产,应将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巩固好、巩固牢,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放松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完美结合。物流快递行业应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保障防疫物资储备,实现供应链网络稳定,汲取经验教训,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