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0-01-02 11:46马风藤孙宗辉王婷婷
文化产业 2020年26期
关键词:嫩江流域受众

◎姜 易 马风藤 孙宗辉 王婷婷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播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智库建设,助力嫩江流域非遗建设,做好文化普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嫩江流域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智库建设

(一)非遗数据库

“非遗”网络数据库力图将非遗的文化内容全方位呈现在大众面前,充分利用数据库整合非遗传播的内容,使其不再碎片化和表面化。提供给感兴趣的人以及有其他需求的受众查询服务,做到“一站式”了解非遗内容。

(二)非遗人才库

“人才才是保护与传播非遗的关键力量”,非遗人才库力图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专家资料信息全面整合,建立新型“人才库”,力争做到人才全覆盖、人才全划分、人才全保障,做到信息共享、问题共解。

(三)非遗数字化图书馆

非遗数字化图书馆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社会力量进行建设,是一种新型互联网数字化式图书馆,依托网页搭建技术进行非遗资源内容填充,提供查询、解疑、向外宣传等服务。非遗数字化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和相关部门服务,达到青年人甚至是整个社会认识非遗、热爱非遗、加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播的队伍中的效果。

二、“互联网+”助力嫩江流域非遗的传播

(一)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新闻报道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平台。今日头条官方于2018年发起了“非遗在身边”活动,邀请头条号创作者和广大用户把身边的“非遗”介绍给更多的人。利用两个平台将嫩江流域非遗传播出去,可以更好地倡导和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嫩江流域非遗从地方走向全国和全世界。

(二)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集信息推送、品牌传播、分享等一对多功能,具有前期编辑便捷、中期传播范围广、后期受众反馈及时的优势。简单地分享操作使得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加有效,有助于非遗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创作和产出门槛更低,传播平台更广,且可以搭配“线上+线下”的双平台模式进行内容的共享共通。

(三)微博/绿洲APP内容分享

微博具有用户草根性强、内容短小精悍、影响力弹性强、信息共享便捷迅速等特点,新媒体优势明显。绿洲是微博旗下的一款社区APP,定位为图片社交应用,该应用与Instagram、小红书对标,尽管只是新生应用,但凭借微博庞大的用户群支持,在非遗传播和宣传上能展现强大的力量。

(四)抖音/快手短视频APP视频分享

当今的网友们对于抖音和快手这种短视频APP热衷度飙升,不论是应用下载量还是应用内活跃人群、视频播放量、转载量、收藏量都是千万级甚至亿级的,这些庞大的数据旧媒体无法企及。大众关注度直接影响账户热度,庞大的账户热度才能带来庞大的经济价值。

(五)虎牙/斗鱼直播等直播平台视频直播

对于非遗来说,许多音乐类、美术类等艺术类和手工艺类非遗内容可通过直播方式向大众展示,相较于其他新媒体,直播的传播方式互动性更强、亲民性更强,能实现网络和现实间“面对面”的交流,破除受众和非遗之间的“代沟”,及时接收外界对非遗的评价和反馈。

(六)百度贴吧/知乎APP内容推送

百度贴吧是论坛类的讨论平台,发布“帖子”科普非遗内容和宣传非遗内容同样具有一定的价值。“知乎”是新生的“手机论坛”,应用内提供问题答疑和讨论,还包括资源分享和推荐,一些科普类账号在应用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用户通过搜索和关注即可了解到非遗的相关内容。

(七)喜马拉雅/蜻蜓/荔枝FM电台节目播放

喜马拉雅、荔枝FM等电台突出声音的传播优势。这类电台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人们的双眼,观众接纳了从“眼睛”到“耳朵”的转变。围绕嫩江流域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非遗制作技艺展示进行电台内容制作,用户通过搜索和关注账号收听节目内容,有效提高新媒体文化传播效率和效果。

(八)非遗H5

提取非遗中有关服饰、图案、美术等的元素,融入时尚、年轻、活泼的现代化特色,创作非遗H5背景模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引用H5模板,或者在网络上进行个人照片、服装的DIY设计,增强互动感、代入感,力图引起参与者对非遗的关注。

(九)非遗宣传片/纪录片

拍摄非遗宣传片、纪录片,通过宣传片、纪录片动态的视觉效果,使受众认识非遗、热爱非遗、保护与传播非遗。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CCTV-9拍摄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再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的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受众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服饰、歌舞、音乐等民族艺术引起了极大关注。

(十)非遗访谈/真人体验纪实类节目

非遗访谈、真人体验纪实类节目包括视频和音频内容,主要在电视频道上播放,以公益广告和宣传片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并以视频的形式对非遗内容进行记录和统计,可实现“永久保存”。

三、“互联网+”下嫩江流域非遗的活态传播

(一)数字化非遗主题公园

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数字化主题公园,利用绚丽的交互方式、灵动的网站动画让游览者轻击鼠标便可以轻松查看公园构造,而数字化非遗主题公园是在数字化主题公园二维的网站中结合照片缝合技术、三维影像技术、VR和AR等技术,以非遗历史为线索融入非遗元素,通过旅游网站的形式构建。游览者只需通过页面展示就可以观看公园的构建、路线、项目等,拥有很强的代入感和轻松感,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进行体验。

(二)数字化非遗项目体验馆

利用VR和AR将整个非遗项目体验馆进行360度的全景展示,可以较为完整地将体验馆进行三维成像展示。体验馆内含实物静态陈列和展示,还通过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展示娱乐性小游戏,使趣味性、艺术性与知识性共存。虚拟体验设计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项目体验当中来,达到全民参与、有效宣传效果。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观看非遗视频,实时展现非遗工艺品创作过程和成果,还可以观看非遗传承人的采访视频。

(三)驴妈妈/美团网低价电子游览券

向APP平台投放嫩江流域非遗电子游览券,通过新颖的电子游览模式,让受众在疫情期间可以“云览非遗”,有效避免聚集性游览,达到足不出户利用手机就能了解非遗知识的目的。实景增强技术与移动设备的高契合度,也可以使受众群体验到更加真实和有温度的非遗文化。

猜你喜欢
嫩江流域受众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嫩江玛瑙红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