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宏飞
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前提。只有家长认同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并能够积极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发挥协同育人的力量。作为专业的教育者,针对当下家校协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
当下,家校协同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家长的不认同或不理解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让孩子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无所适从。首先,由于家长不理解或不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常常会使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校园学习和人际交往。例如:一些家长一味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些家长对孩子总是迁就护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等。家校的不协同、不一致会让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认知,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如学生定义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时大多是受别人如何看待自身的行为方式所影响,由于错误的自我判断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较低,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其次,家校的不协同、不一致,也会影响良性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建立。家长和孩子不认同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和纠正,也会严重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所以,在家校协同中,教师要做好引领,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家庭教育观念的纠偏。教师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及行为进行解释和纠正。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积极接受家长的建议或意见,并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及时进行相应整改,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感。
二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行引领。要让家长认同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家长亲身参与进来。引领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走进学校和班级,了解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进而认同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只有家长主动参与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