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0-01-02 10:17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锁龙九年制学校邱想科
家长 2020年22期
关键词:立德习作道德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锁龙九年制学校 邱想科

小学阶段学生道德思想的养成,将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渗入教学中,而使学生在进行文化课学习时接受德育,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及引导,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因此,笔者将探究在“以德树人”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以期为祖国培养更多适合新时期发展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

一、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道德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启蒙阶段,而基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对其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规范自身的行为,并贯穿“以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道德思想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学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定位,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中;并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例如,在问题上对于答对的学生要适当夸奖,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树立学习榜样。而对于答错的学生,也要对其进行适当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素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思想,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

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在教室粘贴古代思想家的名言,并将表达的思想内容写在固定区域。并且每天或者每周进行一次更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能将德育内容进行记忆,加强对德育的认知。同时教师也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道德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在“以德树人”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思想。在新课改推动与实施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得到了优化,新课改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并且在这些文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思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教师能培养学生独立成长、主动探索的精神。在《詹天佑》的教学中,能让学生体会到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并且激起学生的爱国思想,树立其为国争光的道德思想,并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将其进行趣味化设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

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实施的重要渠道。在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将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这样就能将古诗词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缩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时间。例如,在《游子吟》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增加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友情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为学生推荐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外读物,如《中华美德故事精选》《中国寓言故事精选》《爱的教育》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道德思想,达到“以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五、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语文习作教学

指导学生开展语文习作训练,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思想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能从习作中掌握学生对道德思想的理解,更正学生的错误,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是“以德树人”的重要渠道。例如,在《怀念母亲》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视听上的教学感官,让学生进入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对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情感同身受,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以《妈妈,谢谢您》《我的母亲》等题目进行训练。在“以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能将德育渗透,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在当今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它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而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以德树人”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要正确评价每一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进行正确培养,以保障学生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立德习作道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