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孙斌
家庭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家庭体育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随着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就表示,必须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家庭体育锻炼是学生放学后回到家进行锻炼的活动,活动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小学生年龄较小,一个人室外运动很容易出现危险,而家长没有时间每天陪伴孩子运动,因此教师制定了家庭锻炼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在家就可以独立完成。
教师指定的家庭锻炼内容,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质,重点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机体协调性,每个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细胞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内容。采用“3+x”的训练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锻炼内容、锻炼方法、练习次数等进行记录,计划制定完成后,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体质的差异,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运动的信心,避免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情绪,能够自主参与家庭体育锻炼。
根据国家政策实施家庭体育活动内容的部署,根据调查可知,小学生课后参加培训班的有58%以上,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33%,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课业负担过重,因此“减负”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家庭体育锻炼缓解课业过重的情况。
第一,活动的需求。家庭体育活动是让小学生自愿参与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自愿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有88%,不愿意参与的有12 例,因此小学生家庭体育运动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能力和运动态度等。第二,课外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半小时以下的小学生占比为25%,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占比为52%,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有21%。关于运动的频率,每周1~2 次的占比50%,每周3~4次的占比28%,每周4次以上的占比18%。
经常有人说,28天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坚持就能养成锻炼的习惯,教育也是培养习惯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受益终身。培训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指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不需要监督、不需要自身意志的坚持就能自主地参与活动。习惯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提高体育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指定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督促学生完成体育锻炼,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锻炼计划,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针对我校的220 名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家庭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以及身体机能提升上的应用效果。见表1。
表1 家庭教育锻炼计划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家庭体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还能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教师的监督和帮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己。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改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眼光更加长远,重视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手段,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虽然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体育教育也开始拓展新的教育思路,重视家庭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