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雪
(黑龙江省穆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穆棱157599)
溃疡性肠炎是年轻鸡、小火鸡和部分野生禽鸟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溃疡和局灶性和/或弥漫性肝坏死。本病的病原是鹌鹑梭菌,为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典型的肠道溃疡和肝脏色彩鲜明的病变,可初诊为溃疡性肠炎;确定病原应该进行分离并鉴定。治疗应通过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和预防性用药是防控本病的关键。
1907年,美国报道了溃疡性肠炎,而在此之前此病已经在英国出现过。最初命名为鹌鹑病,鹌鹑病这个名字还是保留了多年,尽管该病在多种其他禽鸟都有发生。1934年在鸡发现此病,1944年在家养火鸡中发现。该病的发病率在持续增长,如今已经是了解得非常清楚的疾病。溃疡性肠炎的病原体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产气荚膜杆菌。
溃疡性肠炎常发生在年轻的家养高原猎鸟中,在小火鸡和雏鸡中感染有增加的趋势。鹌鹑通常是最易感的宿主。尽管该病常发于成年鹌鹑,但是幼年禽鸟比成年禽鸟更易感。该病遍布美国,并且在欧洲和亚洲也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鹌鹑场、种鸡场陆续发生溃疡性肠炎,造成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在鸡,此病频繁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包括:鸡球虫病、鸡传染性贫血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近认为溃疡性肠炎的病原是产蛋鸡局灶性十二指肠溃疡(FDN)的病因。
该病病原体是鹌鹑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有芽孢的杆菌。该菌有很强的抗性。此菌可以经受3 min的沸水,或者10 min 70℃的水。分离该菌时可煮沸可疑物质排除其他造成污染的细菌。鹌鹑梭菌能从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新鲜肝脏中分离到。首选的培养基是含有8%马血浆的胰蛋白-磷酸盐-葡萄糖琼脂。在厌氧条件下培养。病原主要通过急性感染期或康复期的病原携带禽鸟的粪便传播,在土壤中,芽孢可存活数年。在易感禽鸟中可发生种间传播。采食感染性粪便的苍蝇可以传播该病原,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鹌鹑之间。
在多个品种的禽鸟观察到的临床症状与患球虫病的鸡相似。包括:精神萎靡、弓背、缩脖、翅膀下垂、部分闭眼、羽毛粗乱、腹泻、贫血以及有些可能便血。在鹌鹑中,白色水样便十分明显。在鸡群中,病程2~3周很常见,之后慢慢恢复。可能会出现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突然死亡,尤其是在刚开始的阶段。突然死亡的禽鸟肌肉良好且较肥,尤其在鹌鹑中。病程较长的禽鸟通常瘦弱。在鹌鹑中死亡率很高,在数天内可达100%。鸡的死亡率很少能超过10%。除了鹌鹑以外的猎鸟死亡率通常比鸡的死亡率高,但是低于鹌鹑的死亡率。
大多数禽鸟的病变相似。多数病例在尸检时在整个肠道包括盲肠中可见较深的、分散的溃疡;溃疡很多,足以连成一片。溃疡呈圆形或扁圆形,后者在肠道前段多见。未打开肠道的浆膜可以检查到深的溃疡,这些溃疡可能穿透肠道,进而诱发腹膜炎。肠道可能含有血,和球虫病相似。急性病例的小肠有严重的肠炎。在受感染的肝脏通常包含大的、发黄的或黄褐色区域、局灶性黄色病变,或两者都有。损伤的颜色多彩且可区分。脾通常肿大,可能有出血。
(1)典型的肠道溃疡和肝脏色彩鲜明的病变提示为溃疡性肠炎。肝脏切面压片染色可能有棒状的杆菌,并接近其顶端有芽饱。(2)如要确定病原应该进行分离并鉴定。应当仔细区分该菌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3)在鸡,应当仔细区分该病与球虫病。球虫病通常出现在同一禽鸟,区分这两个病的相对重要性是很难的。这两个病都可能引起死亡。
第一,应笼养或在该病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地方饲养禽群。饲养中途不再向群中混入其他禽鸟。防止与其他种类的禽鸟接触。如果可行,网上饲养是有用的。第二,将老年禽鸟和年轻禽鸟隔离开。如果可能,不要将两种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饲养在同一个禽舍。认真搞好卫生,包括勤打扫和消毒。迅速移走并扑杀所有发病的禽鸟。第三,在饲料或饮水中间歇性使用链霉素、杆菌肽、青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预防该病。轮换使用这些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有助于预防出现抗药性鹌鹑梭菌菌株。
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用于预防,提高用量即可用于治疗。治疗应该通过饮水给药。治疗方案1:氯霉素1~3 g·kg-1饲料;或杆菌肽锌0.1~0.2 g·kg-1饲料,连续饲喂3~5 d。治疗方案2:链霉素,每只雏鸡2 000~5 000 U·只雏鸡-1,2次·d-1,连饮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