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丽,张丽霞
(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鸟类。褐马鸡这一物种具有鸟类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多种研究价值。近年来,太原动物园成功繁育褐马鸡100多只,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园养褐马鸡繁殖基地。
褐马鸡呈浓褐色,喙短而坚,呈粉红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形似白犄角,因而得名“角鸡”。尾羽向后披散翘立,披散状如马尾。翅膀短圆形,飞翔能力较差,脚及趾均呈珊瑚红色。雌鸟稍小,雌雄同色,靠跗部是否有距鉴别雌雄,雄鸟有距而雌鸟没有。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禽,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由于森林面积减少等原因,分布区面积已明显缩小,目前仅在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局部地区残存[1]。褐马鸡栖息于海拔1 800~2 300 m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中,为典型的森林鸟类,主食植物的嫩根、茎、叶、种子,也食昆虫。
褐马鸡从3月上旬开始便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鸟对外界刺激敏感,饲养员进入笼舍时部分成鸟嘴啄饲养员,进行驱赶,有占领巢区现象,雌雄鸟眼帘变大且鲜红,雄鸟头顶浓褐色短羽换成婚羽,酷似黑绒,有金属光泽。褐马鸡非发情期叫声较少、平稳低沉,但发情期叫声高亢,频率提高。雌雄配对成功后相随不离。
每年4月1日至16日为交配期,一般雌鸟性行为表现迟缓,雄鸟积极主动。发情不同步时,雄鸟追逐雌鸟,雌鸟紧急奔走,颈背部的羽毛被雄鸟啄光裸露。交配时雌鸟呈半卧式,双翅展开,颈部缩短而头左右摇摆,发出咕咕叫声,雄鸟跳其背上,双脚踏在左右翅肩上,叨住雌鸟,尾羽下压,雌鸟尾羽偏左,尾部向上翘起,雌雄泄殖腔相对[2]。此时,雄鸟伴有响亮鸣叫声,交配后各自寻食或走动。
产卵期从4月上旬或中旬开始,5月上旬达到高峰,6月底结束。雌鸟每年产1窝,产卵前3~5 d选择巢位,也有当天择巢。褐马鸡卵壳坚硬光滑,呈卵圆形,与鸡蛋相近,颜色多为淡青色、鸭蛋青、青白色或鱼肚白,蛋色不一,同一窝卵颜色也有差别。全窝卵产完后雌鸟开始孵化,孵化期26.6~27.0 d,雄鸟负责警戒。
太原动物园笼养褐马鸡产卵但不孵卵,目前有孵化机孵化和抱窝母鸡代孵两种孵化方式。但孵化机数量有限,将不同批次、品种的卵放在同一孵化机,难以达到褐马鸡卵最适湿度和温度,孵化率低,孵化出壳雏鸟多为弱雏,故一般采用抱窝母鸡代孵的自然孵化方式。
抱窝母鸡入孵前,将褐马鸡卵擦净,放入高锰酸钾溶液1%(水温45℃)浸泡消毒。平均每窝卵不超过12枚,卵放于人工巢内,将抱窝母鸡放在人工巢内1~2 d,观察抱窝情况,专人饲喂母鸡,减少对母鸡的刺激,以防母鸡受惊离巢、弃巢,离巢时间过长或者弃巢均会造成孵化失败。
褐马鸡雏鸟出壳24 h后应给饮水。饮用清洁的凉白开,水温与室温接近。为提高雏鸟成活率,前3 d饮水可加入葡萄糖约5%。雏鸟刚出壳时不能站立,2.5 h后可离母鸡走动。褐马鸡为早成鸟,羽毛干燥后有啄食行为,饲喂商品蛋雏鸡饲料,面包虫等。1~4周龄雏鸟需要饲喂6次·d-1,饲养1~2月龄后转至育成阶段,随着日龄增加每日饲喂次数逐渐减少,投食量增加,16周后饲喂2次·d-1。雏鸟饲料的变化要由一种至几种,由少到多,避免因饲料变更产生不良反应[3]。雏鸟14日龄内,由于雏鸟体温调节机能较弱,暴雨等恶劣天气时饲养员要将笼舍的门窗关好,必要时在内室打开电暖器。
2018年太原动物园封园改造时,褐马鸡笼舍面积小,活动拥挤,缺乏理想的栖息条件和隐蔽物,且饮水不便,虽然采取冰块降温,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等措施,仍有部分成鸟因高温应激死亡,致使褐马鸡繁殖受限。19年底褐马鸡笼舍建好后产卵量明显提高,为褐马鸡就地人工饲养繁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建笼舍坐北朝南,包括内舍和外活动场,原则上活动场馆越大越好,最小规格内舍为5 m×2 m×3 m(长×宽×高),为保证褐马鸡采光,设有长1.8 m,宽1.5 m通透窗户,舍外活动场5 m×3 m×3 m,围挡用铁丝网,网眼3 cm。雌鸟产卵需要安静隐蔽的场所,人工放置巢要设置在舍内角落,巢箱80 cm×40 cm×60 cm,中间开一个小门,供雌鸟进出,巢内放置柔软垫草,供雌鸟做巢材用。褐马鸡有夜栖行为,因此舍内、活动场设置用直径10 cm圆木搭建不同高度的一组栖架,分别为长2 m,高0.7 m,长2 m,高1 m,供褐马鸡休憩。内舍和外活动场为水泥地面,以方便清扫消毒,外活动场中间设置2 m×1 m×5 cm(长×宽×深)沙坑,供褐马鸡沙浴,驱逐体羽中寄生虫。在活动场适当种植常绿灌木、杂草,提升视觉观赏效果。内舍和活动场通过小门连通,高2.1 m,宽90 cm,方便褐马鸡出入和饲养员清扫。相邻笼舍之间安装单扇门,方便褐马鸡运输笼进出以及饲养员日常操作[4]。内室用60 cm×50 cm水泥水槽,安装独立水龙头,便于更换水源,保证动物水源清洁。为避免褐马鸡日晒雨淋,笼顶一半铺设遮阳竹片。褐马鸡笼舍定期消毒灭菌,每周1次,严防鸡病发生,不同的消毒液交替轮流使用,防止病菌出现耐药性。及时清除粪便,粪铲和料铲不能混用,装粪工具与装料工具不能混用。
褐马鸡成鸟喂2次·d-1:上午8:00~9:00,下午4:00~5:00。投喂颗粒料,蔬菜,水果,鸡蛋,面包虫,小米、麦子、高粱等谷物饲料,自由采食,喂料时首先清理剩料,少喂勤添。饲料防止发霉变质,发现霉变及时更换,防止褐马鸡误食,造成严重后果。褐马鸡繁殖期,饲养操作以及笼舍周围环境,尽可能安静,减少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受惊时,褐马鸡易产软壳蛋。成鸟体况欠佳,会影响受精卵质量,繁殖期成鸟需要加强营养,补充动物蛋白、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高钙饲料添加剂、各种蔬菜等绿色食品等。冬季适当增加饲料中粗脂肪含量。
动物园内饲养的褐马鸡经过几代繁殖后,会出现体质下降、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等退化现象,主要是由于饲料配方不当,营养不足,饲养密度大,饲养方法不宜,近亲繁殖等原因[5]。作为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太原动物园救护野外褐马鸡,输入的新个体,提高褐马鸡种群遗传多样性;不断改善生存环境,建立褐马鸡谱系薄,择优选配,分笼配对繁殖,避免近亲交配;同时加强褐马鸡的人工饲养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和技术措施,增加人工饲养种群数量,为褐马鸡的生产建立种群基础,解决褐马鸡的种群濒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