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雪
【内容提要】提及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人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教育供给侧上。但老年教育供给并不能自行创造老年教育需求,教育有效供给必须由教育有效需求来引导。因此,提高老年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有效匹配程度,是实现教育供需均衡、解决“一座难求”问题的关键。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对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的诉求日益强烈。以往提及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时,人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教育供给侧上,倾向于分析教育投入及其比例构成、配置问题。但依据供需理论,供需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由此可见,老年教育供给并不能自行创造老年教育需求,教育有效供给必须由教育有效需求来引导。因此,提高老年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有效匹配程度,是实现教育供需均衡、解决“一座难求”问题的关键。
从供给对象看,老年教育供给主要是为生源市场和社会服务。老年大学在面向学员提供教育机会供给的同时,也面向劳动力市场提供老年人力资源供给,满足老年人再社会化和社会人口红利减少背景下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
老年教育有效供给是在一个时期内,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不仅能直接满足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还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要,从而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这一界定中,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稀缺程度是老年教育供需关系的决定因素。
从量比上看,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给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对近阶段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趋势和老年教育发展规模的对比可知,2009至2019年的11年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累计增长8674万人,净量增幅达到52%;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累计增长6294万人,增幅为56%。
随着老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老年大学学员规模也在逐年增大。2019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8.1%。而同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共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7.6万多所,包括参与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余万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可见,老年大学现有的教育资源供给难以承载教育需求的增长规模,老年教育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表象上属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实则是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老年教育的入学率和普及率。教育需求是人们在一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愿意购买教育的行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于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导致了萧条。在此理论框架下,教育有效需求不足可视为教育消费需求不足与投资需求不足的总和,既包括有支付能力而不愿购买,也包括有需要却无支付能力。将老年教育有效需求不足代入总量需求分析的理论范畴,可推导出老年教育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校学员规模占适龄人口比例较低,从而造成老年教育入学率不高、普及率低下。
2014至2018年,我国老年大学数量增加了1.2万所,增速明显,而在校学员人数长期保持在1000万人以内,毛入学率低于4%;2018年,学员规模统计口径包含远程教育学员规模后,学员人数为1300余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区域办学方面,选取在全国老年教育发展排名居前的福建、江苏和老年教育发展迅速的湖北、四川几个省作同项比较,除福建省老年教育毛入学率突破10%外,其他三省均在10%以下。由此可见,我国老年教育的总体有效需求和区域有效需求都不充分,这也是当前乃至以后较长时期内老年大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除了收入、价格等经济因素外,社会政策、价值观念以及需求者自身特征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老年教育供需关系。以湖北省为例,2018年全省建成各类老年教育机构2418所,其中省级1所、市(州)13所、区县(市)99所、基层老年大学2265所、企业校11所、事业校50所。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近44万人、72万人次。
由此可见,湖北省内不同层次的老年大学在发展规模上出现了局部分化,与市(州)一级实现全覆盖、事业校数量渐进增加不同,县级以下尤其是基层老年大学办学数量明显减少。在区域“虹吸效应”作用下,优质老年教育资源集中上浮,由此引发了教育对象“用脚投票”,不少老年人舍近求远,优先考虑优势资源突出的老年大学,这也是造成“一座难求”现象的集中爆发点。
老年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意义上讲,老年教育供给侧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供需数量均衡,老年人有充分的机会参与教育;二是供需质量持衡,供给质量与需求质量之间匹配适度;三是供需结构平衡,老年人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然而,老龄化发展新特征带来的需求增幅过快和结构演化迅速,导致了老年教育供给侧矛盾日益凸显。在办学实际中,老年教育供给体系会受到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办学主体是影响老年教育供需数量的推进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年大学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公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和社会力量办学等多种形式并存。但政府仍然是老年教育的首要供给主体。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2023所老年教育机构中,公办802所,公办民助13所,民办公助245所,社会力量办学963所。其中,组织部门或老干部局办学149所,民政部门办学13所,教育部门办学2所,卫健部门办学376所,其他(乡镇、村组织等)办学1424所,事业单位直属机关办学48所,国有企业直管学校11所,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办学体制。
经费投入是影响老年教育供需质量的保障因素。老年教育经费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由于老年教育的准公共属性,我国老年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和扶持,老年大学的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湖北省老年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得益于优先保障、加大投入的政策红利。湖北省委、省政府从2014年以来,每年安排省预算内投资计划2000万元,对部分基层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进行补助,拉动老年大学建设投资11.74亿元,新增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全省建设老年人学习活动阵地4974个,场所总面积突破125万平方米,12所学校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但运营经费上,全省老年大学财政预算普遍不多,县一级老年大学经费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政策供给是影响老年教育供需结构的环境因素。在高度重视发展老年教育的地区,其政策供给的预见性和执行力相对较好。2013年,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规定了湖北老年教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主管、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相关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办学体制,从制度层面为全省老年大学建设作出指导性规范。这一政策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早了近4年,早发优势为区域内老年教育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资源配置是影响老年教育供需均衡的有效因素。除了有效供给不足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与“一座难求”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方面,优势老年大学学员沉积多,流动性弱,进一步加剧了学校容新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基层老年大学由于设施落后、师资薄弱等原因,教学活动的知晓率与参与率相对较低,存在着资源闲置的情况。为此,2018年,湖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省内已经初步建立起老年教育和教育载体间相互衔接和协同发展的机制,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机会”为核心的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得到稳步推进。
人口特征与老年教育需求类型相关。在性别结构中,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约为1:2,女性参与学习的比例更高。究其原因,一与课程内容适配度相关,二和退休年龄有关。目前,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可以更早地进入老年大学参加学习。在年龄结构和健康状态上,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教学形式和学习场所需求重心趋向下移和收缩。低龄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好,参加学校老年教育的兴趣和意愿强烈;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收窄,更倾向于就近参加便利的社区老年教育。
个体需求多元化与群体需求扩大化并存。与其他教育对象相比,老年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导向性善于将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带到学习体验中。从老年人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教育经历看,其教育内容需求是多元的。麦克拉斯基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分为应对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五类。他主张“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能满足这五类学习需求为前提。”笔者在随机调研中发现,老年人学习需求具有大聚集、小分化的特点,频次从高到低分别是促进身心健康、获取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提升文化水平、拓展人际交流以及打发闲暇时间。因此,老年人普遍对文化艺术、体育锻炼、养生保健、实用技能等课程需求度较高。鉴于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学习需求不仅体现在个体教育需求多元化,而且群体教育需求也同样在扩大化。
学习参与度与老年教育机构层次匹配不高。随着老年教育重心下移,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的基层教学点开始承载更多的基层老年教育任务。与城市老年大学的学校教育相比,基层老年教育具有就近、便捷和灵活的特征,是扩大老年教育基层参与的重要路径。但不同于城市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基层老年教育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相对较低。随着老年远程教育的深入推广,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先后建立起了老年大学教学点,但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依然相对较少。
根据老年教育网络中的分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角色定位各有侧重。随着老年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老年教育载体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衔接,理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引领、市级老年大学辐射带动、基层老年大学全面覆盖的老年教育体系,把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点、难点放在扩展基层老年教育供给面和覆盖面上,攥指成拳、合力致远,以满足老年教育多样化需求,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突出目标导向,畅通老年人个体和群体教育需求表达渠道,准确定位老年教育对象的学习机会需求、内容需求、时间需求和支持系统需求。二要推进完善老年教育载体的需求反馈机制。关注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在关注民生焦点、回应社会热点方面的需求和实践反馈。在稳步推进解决老年人“上学难”问题的同时,积极回应人民对老年教育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上好学”的新期待。深入推进老年教育区域顶层设计与基层扶持的良性互动,确保老年教育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一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发挥政府在政策引领、规划制定、环境营造和加大投入等方面的作用,更多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和标准设计带动老年教育投入。二要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将老年教育引入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制定区域内老年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探索建立区域内老年大学生均拨款制度,确保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提高投入使用绩效。三要落实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探索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扩大社会投入,逐步提高老年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协同推进老年教育发展。
对湖北省老年大学而言,聚焦管好用好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学习活动主阵地作用,突出信息化、精准化、标准化“三化并举”,将是破解“一座难求”和后疫情时期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省老年大学为代表的老干部局系统老年大学,要持续发挥好规范的制度保障、良好的组织保障、完善的机构设置和方便的属地管理等优势,积极构建与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为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形成有序、有力、有效的工作新格局。
“文化养老”新常态下,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不仅反映出我国老年人群体从基本需求向高层次需求的转变,也折射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我们只有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答好老龄化大考中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