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0-01-02 06:4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汉英太极拳文献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太极拳首先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拳种。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比注重“动作圆柔、刚柔相济、和谐”等理念,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易”文化和“道”文化的精髓,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美学等相关思想理论。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有希望在世界主流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促进太极拳的国际推广,离不开语言的译介和传播。尽管武术翻译研究可能涉及太极拳汉英翻译方面的问题,因为主要关注太极拳翻译研究,在这里我们也不讨论以武术翻译为标题或主要研究对象的少量涉及太极拳汉英翻译的文献。

1 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现状

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的国内外总体概况。通过以“太极拳”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共发现有几千种有关太极拳研究的文献,最早的一篇出现在1958年。而绝大多数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太极拳的养生、哲学理念、教学和不同派别之间对比等内容。如果加以缩小主题词,添加“翻译”,那么就会发现共有55篇,其中2000年之前的数据为零,也就是说2000年之前关于太极拳翻译研究是几乎不受学界人士的关注。这55篇文献都是2001年以后出现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和2017年分别出现了10篇和9篇,说明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太极拳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学者甚至指出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目前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较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别国的语言准确地阐释我国的太极拳文化,让外国人很好地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和真谛,是其中的难点。”从文献数量来看,太极拳汉英翻译现在只能说刚刚起步,2000年之前没有文献被中国知网收录相关研究,就说明太极拳汉英翻译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跟太极拳在全世界的传播现状对比起来看;从研究者来看,太极拳汉英翻译非常分散,没有出现较为集中的高水平的研究者;从研究机构来看,太极拳汉英翻译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说明力量有待加强;从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来看,太极拳汉英翻译还没有充分吸收和运用翻译学近几十年年来出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不言自明。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和加强。

1.1 太极拳术语汉英翻译研究

太极拳术语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太极拳术语是具体技法动作名称等,另一方面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思想和修辞方式在太极拳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具有文化属性。太极拳术语汉英翻译目前面临着同武术术语翻译同样的困境和难点,自然而然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目前的文献显示太极拳汉英翻译对于太极拳术语方面的研究还是较为重视的。

1.2 太极拳汉英翻译的文化研究

在中国武术文化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太极拳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拳种,经过历史上的重要先贤的努力,如王宗岳、武禹襄等“引文入武”“引雅入俗”。太极文化逐步成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道家文化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儒家文化提升了太极拳的文化品位,使得太极拳具有了高雅的文化特质。太极拳的高雅文化特质使得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保留这种文化特质出发,而不能仅仅为了传播太极拳的技法而忽略这种高雅的文化特质,这也是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建构中华对外话语体系所要求的。中国学界人士面对这种情况,已经在行动,对太极拳中的文化内涵及其译介做了不少的努力。如杨海庆、杨瑞玲与蔺志渊、张明玺[4]明确提出建立系统的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

1.3 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的其他方面

赵梅娟明确提出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太极拳术语翻译。译者主体性研究是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比较新的关注点,对于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可惜的是此类的研究目前少之又少。申国卿认为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建设应高度重视翻译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的传播功能。卢安的研究是篇太极拳翻译研究文献方面的优秀文章。

2 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问题

(1)太极拳拳名译名不统一问题。周庆杰曾考察了“太极拳”国内外翻译,发现“太极拳”有22种不同的拼写方式,其中国外出版物倾向于使用威氏拼音翻译,如将“太极拳”翻译成T 'ai Chi Chuan 而非汉语拼音Taijiquan。西方人还把T 'ai Chi 用来指代T 'ai Chi Chuan。国内倾向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译介“太极拳”,偶有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Shadow Boxing”。

(2)太极拳拳理体系中的核心关键词的翻译问题。阴阳一词英译就很难说明问题。音译为ying and yang或yin-yang,这不影响对外交流,但还有译者“保姆心态”过重,以为国外读者不了解或者理解不了,转而求向意译,如GIC-LAW 来翻译阴阳。这种翻译非但起不到中西交流的“桥梁”作用,反而会影响太极拳在西方世界的接受,这种翻译反而成了太极拳西传的“障碍”。“周天”“丹田”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3)太极拳动作名称翻译问题。太极拳动作的名称简单扼要,反映了动作具有“天人合一”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然而对于此类的翻译因望文生义而误译,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动作寓意和攻防要领。如对于“海底针”直接翻译为“needle at the bottom of sea”或者“pluck needle from the bottom of sea”“海底”指的是“会阴穴”,也就是裆部;“针”指的是手指,这个招式的实际含义是四指像针一样并拢,插向对方的裆部。经常可以看到此类翻译出现在各个不同版本中。

(4)太极刀、太极剑动作名称的翻译问题。笔者发现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动作名称分为现代动作名称和传统动作名称。因太极剑现代动作名称虽然有利于我们理解但缺乏相应的文化意趣,而传统动作名称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却不利于理解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太极拳文化和方便学习的初衷,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将两种动作名称一并给出。我们发现现在的文献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5)太极拳汉英翻译的研究理论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多运用目的论、跨文化视角、外宣和忠实对等等翻译策略,像译者主体性视角的研究就少有。翻译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了独立学科,研究视角已经扩大,不再把研究局限到双语文本的对比,走向了更宏观的视域,而现在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还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研究,更遑论从跨学科的视角,比如社会学等来研究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轰轰烈烈,硕果累累,翻译研究界早有学者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目前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似乎还未意识这个富矿,但体育界人士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研究的开拓性。从中国知网查看“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发现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队伍严重不足,而且这么少的研究人员在职称和学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缺陷,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难觅其宗,更是没有这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和成果突出的研究机构。

3 结语

笔者对太极拳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研究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为了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关注;当然,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给太极拳的对外传播造成了种种不便和困扰。首先我们加强太极拳汉英翻译团队建设,打造一批太极拳汉英翻译和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的高素质的队伍。从太极拳界发现一批外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与外语界有志于开展太极拳研究、传播太极拳研究的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进行结对子、建团队等方式结合组队,深入研讨太极拳汉英翻译中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吸引跨界人士尤其是国外拳迷加入进来,使太极拳汉英翻译团队和研究团队迅速成长起来,以紧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再者要积极吸收翻译研究界和传播界有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的领域和空间。运用新技术,比如语料库技术。搜集到的文献显示,似乎武术或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界还不太会用这些技术。要从文化战略高度,抓紧太极拳汉英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建构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太极拳翻译研究界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建构起太极拳对外话语体系,尤其是面对术语时译名的不统一就造成了对外传播的极大困扰。构建太极拳对外话语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比如日本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传播方式。同时也要民间和国家形成合力,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渠道,让太极拳译名和传播范式得到统一和固定,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太极拳对外话语体系,更好促进太极拳的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汉英太极拳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