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平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第一中学,甘肃陇南 7464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良好的教育,一个人在社会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方面都有可能落于人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避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校教育中也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远远高于对学生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当前的中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中学生教育不全面,中学生都有教育不足的问题。该文对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及可采取的对策进行一些讨论[1]。
1.1.1 错误的成才观念
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期待和愿望,但这样的期待应该以孩子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以孩子的兴趣为培养和引导方向,社会上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的人才去完成一些创造性的工作,然而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学习的文化成绩,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天赋的遵循和兴趣的尊重都不尽人意,所有孩子都被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指引。在高中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上,家长过分的期待来给学生准确的建议,而过分期待的社会氛围给学生造成了额外的压力,造成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上难以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造成了在现实中出现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来找到工作,没法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无非就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阶段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不能以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实际水平为出发点,不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还是过度偏离现实,这与中学阶段家长对学生的过分期待以及学校教育没有做好正确引导有很大的关系[2]。
1.1.2 错误的教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由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在教育中更加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在家长似懂非懂的、模糊混乱的“平等交流”或者“快乐教育”思想认识下,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道德品质表示了极大的宽容,而对于孩子知识的掌握几近苛刻。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和粗糙的家庭教育措施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既没有道德的规范,也没有亲情的温暖,家长的错位的“平等”思想助长了孩子飞扬跋扈,家长的“快乐”教育让孩子接受不了挫折,难以正确认识自己,而家长对孩子的种种“关爱”都缺乏对生命自身的尊重,只是在自己对“才”的幻想中落实着自以为是的工作步骤,缺乏对“人”的基本塑造,孩子感受不到尊重,也学不到规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看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教育,导致教育中学生的“育人”教育严重缺位。
学校教育是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开展系统的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学校教育当以德育为首,育人为先,但是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不能坚守育人目标和教育规律,出现了学校教育错误舆论或者错误期待起舞的现象,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差异,而且在考试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获得高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较低,这本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没法实现,让每一个人的成绩都并驾齐驱,当然如果成绩落后为此努力,有补足短板超过他人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但是在考试中过度的看重成绩,容易淹没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有明显超过他人的表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远远超过他人,也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优秀,有的学生可以与其他人和睦的相处,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然而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难以将这些内容纳入考试或者考核,我们经常谈论到有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而有部分学生低分却有超强的能力,其本质上就反映的是学生的执行力、创造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或者学校的学生和师生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过分关注于成绩,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而学生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德育教育、习惯教育和品质教育也在这些不受重视或者受到抑制的内容之中,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严重错位,影响了学生教育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就是常有人运用互联网消极词语对学生进行群体性描述,造成不良暗示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在言谈中,甚至有的学校在教研中甚至会场上强调:“如今的孩子难管理”之类的认知。本质来说,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尤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知识认知决定,也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正是要研究其规律,找出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教育办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从互联网上抄袭简单的归纳和群体性暗示。
互联网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过多的传播一些负能量的词语和故事,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规范和行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这是青少年逐渐成长的基本标志,但在互联网普及以后,针对重要而积极的成长阶段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又负面的词语:叛逆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其最大特点是有了自己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是青少年成长和自我认识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的独立并不以叛逆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用叛逆来描述的,只是部分孩子在极端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特例,然而近年来这描述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词语的使用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的暗示,也给成人放纵青少年叛逆的理由,缺乏了对于青少年错误行为的及时教育,从而给青少年教育留下空白和缺憾。互联网的普及状态下,类似的负面词语,消极的心灵鸡汤式的杂乱信息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当前青少年教育方面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重视[3]。
要改变当前的德育教育现状,首先要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认识,要分析德育教育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从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上予以重视和引导,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和管理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分析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全面分析典型德育问题存在的背后原因,找出提升德育教育的指导措施[4]。从当前中学生德育发展的动向来观察,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人口数量的减少并不必然带来人口质量的提高。独生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的是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高期待,然而过高的期待和错误的成才观,促使家长对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追求远远高于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扮演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每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也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儿,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只有家庭教育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学校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中取得效果。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做人教育的缺失,当下的中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出现问题推卸给他人,不愿意努力,也接受不了批评,正是这种错误的成才观念和缺失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其次是电子产品的泛滥,当下的中学生在电子产品应用上缺少管理,一般来说学生在电子产品使用上受到学校的严格管理,但是这一管理得不到家长的有效配合,网络游戏以及网络情绪化的语言,对于当前的中学生影响巨大。最后是学校教育中过于强调文化课教育,忽略德育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当下的中学生德育教育处于缺位状态,而学校在教育中又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学生德育教育,同时由于教师惩戒权缺失,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习气,长期以来予以姑息和妥协,由于过于强调文化课教育,在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引导和品德教育的养成严重欠缺。以上种种原因都是造成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的原因,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以利于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5]。
组织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专题研究,从人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当前德育教育中缺乏的环节,研究补上德育教育漏洞有效措施和可行办法,组织教师跟踪研究给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教学造成不良影响的消极信息的渠道,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以积极的语言解释互联网传播的不良信息,比如,可以组织专家讲座,指出孩子青春期逐渐变得独立自主是积极的成长过程,是孩子对于社会规则逐渐建立起正确认识,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形成自己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叛逆” 是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和自我情绪调节中出现的偏差,是需要不断调整和纠正的内容,不是孩子成长的方向,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让孩子认知到“叛逆”并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但是当出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与外界初选冲突时,要做好调整和调和,而不是一味地“叛逆”。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对这一词语的认知,以及对于这一词语错误使用的认知,了解自己应该选择的正确方向。中学生德育引导有多种方式,除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之外,教师应该专门组织一些专题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这些主题教育或专题教育,并不能一次性实现很大效果,但是长期坚持可以让中学生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得到品德的提升和思想的陶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中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认识方式,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思想到行为,从认识到习惯都逐渐地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当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得到改变,他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并为此做出应有的努力。在中学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不仅要通过课堂德育渗透和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指导,更应该在学校组织一些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德育教育中,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彻底的改变。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风引领的缺位成为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中存在的最重要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繁杂,在各类信息中甄别正确积极的信息变得更加困难,全社会过分关注成才教育、忽视成人教育,学校作为教育专业阵地,过度迎合不良的风气,不能坚持教育规律,轻视德育,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中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助长了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成绩不重视“育人”教育的不良风气,使教育失去重心,出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错位和不足。针对这些现象,学校要开展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研究,实施全方位的德育教师,包括家长、学校引导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专家讲座的积极引领等措施,全方位开展德育教育。
中学生德育教育除了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强调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来提高学生德育教育之外,还需要学校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个方面,重视中学生德育的日常养成教育,比如,从学生到校到学生仪表,从卫生习惯到日常生活,从文明礼貌到待人接物,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学校日常到校外日常,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教育,让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自觉,让人格和品德养成成为学生的日常自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实现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教育的目标[6]。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知识积累和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青少年人格、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中应该根据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来提高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