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曙光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 430105)
食堂是学校后勤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与精神状态产生影响,从环境、文化、服务3 个方面共同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传统印象中,食堂只负责为广大师生提供伙食保证,其主要职责是保证食品健康。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学校食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在精神方面与心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食堂在此方面的引导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学校食堂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高校的食堂文化建设涵盖了管理、服务、育人及经营四大功能,故而我们不能仅将高校食堂看成一所高校建设的后勤服务部门,其对外体现也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成熟程度的重要载体。当下,我国高校的招生已冲破了过往地域条件的束缚,不同生源地、不同民族的学生会前往同一所学校学习求知,这就预示着高校在建设食堂文化过程中,不仅要整合高校所在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更于鏊融入校园文化的精髓,这主要是因为其服务主体在校园内。高校食堂文化是食堂在“三服务、三育人”的活动推进过程中产出的,其将迁徙、整合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精神审定为核心,引导食堂工作人员自觉确立责任感、能动性,并且是全体食堂职工普遍乐于接受与共同信仰的理念、价值理念、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与方式的总和。从微观层面上分析,高校食堂文化的内容也是多样、丰富化的,涵盖了企业理念、宗旨、精神、哲学、道德、制度体制等。
首先,国家对校园建设发展提出了现代特色要求,重视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工作。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对高校食堂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校食堂建设工作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学校食堂也逐渐由原始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朝向开放式改变,市场化运作方式出现在学校食堂建设发展中,市场直接向学校提供服务,为学校食堂变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在这样的经营理念影响下,学校食堂发展会趋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这与学校的育人理念与教育理念存在本质冲突。因此,在学校食堂体制改革与建设过程中,要融入文化建设,强化食堂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学校校园文化氛围,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校食堂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国家饮食卫生标准,建设具有人文气息的学校食堂文化,在食堂建设发展过程中强化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为学校构建具备文化氛围与育人功能的食堂文化[1]。
其次,建设高校食堂文化是食堂社会化改革的需求,从某种层面上分析,建设高校食堂文化能为食堂社会化改革提供精神支柱,文化建设阶段高校食堂自觉扭转传统的经营机制,逐渐使用食堂践行企业化运作及管理的发展路线,演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这就要求食堂在管理实践中有选择性地吸纳、 借鉴现代企业运营阶段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与经验,从内部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强化精神力量,促进优秀价值观与理念的形成过程,为高校食堂发展输注更多动力。
最后,高校食堂文化建设能协助食堂在管理层面上实现创新,并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高校食堂管理大体上经历了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与知识管理3 个时段,建设高校食堂文化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根基,也是食堂管理手段实现创新的坚稳后盾。若说过往高校食堂管理的重心从对人力、财力及物力的管理转型为对食堂发展战略的管理,那么在知识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运作的大背景下,食堂管理工作的中心应转移到强化食堂文化建设力度方面上。伴随社会化改革与竞争机制的导入过程,管理创新逐渐成为高校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动力,由此可见,建设高校食堂文化是急需落实的时代性人物。
我们可以将高校食堂看成是一个性质特殊的企业,其做出的社会化改革和社会上的第三产业之间存在差异,不仅要按照市场规律运转,也要依照教育规律提供服务、 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要求其毫不动摇的秉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顾及教育与经济量大属性,将基础、先行与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管理、 服务、 教育及经营功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由此可见,高效食堂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和校园文化及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建设密切的相关性,协同打造出性质特殊的企业文化。
(1)高校食堂文化建设开展不普遍。
尽管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陆续高校建设了后勤集团或后勤公司,并且推行了财务独立核算与企业化运作模式,但是真正将食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的高校少之又少。
(2)高校食堂文化建设不系统、不深入。
尽管一些高校开展了食堂文化建设工作,但分析后不难发现其内容零散化且整体性不足,可能侧重于提炼企业精神,也可能大力追求塑造企业宗旨的运作目标,或者将工作的重点投放在建设健全企业制度层面上。很多高校食堂文化建设阶段,因对高校食堂文化的内涵、拓展与影响、作用等解读时存在误差,部分校领导甚至片面地认为建设食堂文化没有现实意义。仅有少数高校对食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有较深刻认识,建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取得较显著的成绩。整体分析,当下国内大多数高校食堂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明确的价值观念,但因食堂员工观念落后等,导致食堂文化建设工作并没有有效落实[2]。
人本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与教师为基础,人才是食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对食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文本。一切建设都应该建立在需求之上,否则毫无意义,设计本身就是以人为核心展开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彻底了解并分析学校中师生的需求,掌握教师与学生对饮食的需求及他们在设计方面的审美建议。保证学校食堂在设计方面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喜好,不仅要在学校食堂空间造型设计方面达到师生的审美标准,还要遵循师生的用餐习惯。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一些靠窗的位置或者是一些相对隐蔽安静的位置进行就餐,在食堂设计建设过程中,都要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从而更好地揣摩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统计可知,学生与教师在对就餐位置选择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周边位置,其次才会考虑中间位置,周边位置更便于隐蔽与观察,就餐视角要比中间位置好,方便观察到食堂的整体情况。此外,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在此空间内不希望被人打扰,周边位置能够让人们有庇护感。最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是人与人关系的最好状态[2]。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宣传活动,能够让师生对食堂文化印象更加深刻,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食堂管理者要建立餐饮文化意识。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食堂文化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条件,将食堂文化宣传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为学校的广大师生展现出学校食堂员工的全新精神面貌,提升学校师生对学校食堂文化的信心。此外,可以利用网络途径开展食堂文化建设宣传活动。通过在学校内部网络环境中建立食堂网站,为师生构建与食堂沟通交流的平台,将食堂的最新动态发布到网站中,使得学校中的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食堂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途径提出对食堂文化建设的建议,食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采纳有效意见,从而有效推动食堂文化建设发展[3]。
学校食堂文化建设要考虑到具体的现实情况,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食堂经营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营理念会不断更新变化,为此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学校食堂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食堂相关负责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层次,餐饮文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内容,根据整体趋势的发展变化,要做出相应的文化更新与进一步优化策略,学校经营管理者也要改变原有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物质服务,还要为其提供精神服务与文化服务。水吧、咖啡馆是当代青年人休闲的主要场所,食堂可以增添新的功能区域,为学校师生提供同样功能的区域,构建现代化食堂,满足学生与教师的休闲需求,提升学校食堂的文化价值,学生与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水吧与咖啡吧功能区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4]。
学校食堂文化建设工作不仅是食堂自身的责任,食堂为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用餐服务,学校食堂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效对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影响,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为学校食堂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学校食堂经营者要建立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从不同途径收取与食堂文化建设相关的意见与想法。此外,除了要收集学校师生的意见外,还要了解食堂工作人员的想法与建议,食堂经营者要重视食堂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动员工作人员的参与性,发动食堂员工的力量,收集一切与食堂文化建设相关的意见与想法,并对搜集的意见进行全面研究,集中学校所有成员的智慧,促进学校食堂文化朝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5]。
学习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食堂经营管理者要联合学校开展多项活动,让食堂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可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食堂可以与学校共同合作帮扶贫困生的活动,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为校园中的贫困学生提供通过劳动改善自身生活的机会,同时提高学校食堂文化建设发展。食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食堂组织的主题活动中,如厨艺大赛、最期待菜肴、菜肴故事、我最喜欢的菜肴等,通过丰富多彩的食堂文化活动,拉近食堂与师生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能够增进了解,食堂也会逐渐提升自身的服务,完善服务质量。食堂还可以开展美食评分活动,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对食堂美食进行评分鉴赏,扩大食堂文化的影响力,定期推出美食新品,尝试美食创新,通过美食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解美食文化的行列中,食堂的文化建设工作也逐渐提升[6]。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物质条件逐渐提升的条件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逐渐发生变化,从而调动了学校食堂功能的转变,高校食堂不仅要满足师生对食物的物质追求,更要满足对饮食文化的需求,通过饮食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精神追求,为此高校食堂在建设、改造、管理过程中都要融入文化,从硬件上来看从空间布局上要满足师生的心理需求,满足社交要求,提高食堂的使用频次,从服务上来看,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提升是让文化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