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石侠,张 宝,侯丽丽,程 靖,杨 乐,蒋建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而导致软骨及骨质破坏,使关节僵硬、变形甚至功能丧失。因为RA患者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RA 疾病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僵硬、结构残障导致的运动下降,致使RA患者较普通人群在体型及人体成分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并可能由此增加代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2],从而产生不良临床结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RA患者机体成分的改变及其与糖、脂代谢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但目前国内此类研究并不多见。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比较RA患者与健康人群机体脂肪、瘦体组织和骨骼肌等成分的含量及其分布,以期为RA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1.1 病例资料采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关于RA的诊断标准[3],选取2015年1月~ 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353例。 排除标准:有重度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病史;全身性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明显水肿或大量胸、腹水患者;无法站立及正确抓握人体成分分析仪手柄的患者。同时在该院体检中心选取3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安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21090), 所有入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人体测量及人体组成检测研究对象空腹、排空大小便,脱鞋、帽,着单衣,采用德国seca764电子秤用统一的方法测量身高及体质量,身高以厘米(cm)为单位,体质量以千克(kg)为单位,均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2(m2),单位为kg/m2。采用韩国Biospace公司的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人体成分指标。研究对象在安静及空腹状态下脱去鞋袜,站立于人体成分分析仪平板上,双脚后跟及脚掌分别接触脚电极,上臂自然下垂,双手拇指和四指分别接触手电极进行检测。测定指标包括腰围、臀围、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体脂肪(body fat mass,BFM)、体脂肪占体质量百分比(percent body fat,PBF%)、去脂体质量(fat-free mass,FFM)、肌肉量(soft lean mass,SLM)、四肢肌量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计算身高校正后的四肢肌量[4]。
1.3 研究指标的评估标准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将BMI≥24 kg/m2判定为BMI超标;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内脏型肥胖的诊断标准为VFA≥100 cm2[5];男性PBF%≥25%脂肪超重,≥30%为肥胖,女性PBF%≥30%脂肪超重,≥35%为肥胖[6],将男性PBF%≥25%、女性PBF%≥30%定为PBF%超标。以身高校正后的四肢肌量[四肢肌量(kg)/身高2(m2)]为判断肌少症的指标:男性<7.26 kg/m2,女性<5.45 kg/m2可判定为肌少症[7]。
1.4 生化指标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Roche公司日立-7600型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1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及FB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的TG高于对照组,TC及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间机体脂肪状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RA组腰围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FM、PBF%和VFA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在RA组内:有229例患者PBF%超标,超标率达64.87%,显著高于BMI超标率29.46%(104/353)(χ2=88.812,P=0.001);关于腹部脂肪,有145例患者VFA超标,超标率达41.08%,显著高于腰围超标率23.51%(83/353)(χ2=24.901,P=0.001)。
2.3 两组间肌肉相关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RA组FFM、SLM、四肢肌量及身高校正的四肢肌量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RA组符合肌少症诊断的患者208例,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肌少症的发生率23.62%(81/343)(χ2=89.318,P=0.001)。
表1 两组间基线指标比较
表2 两组间机体脂肪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间肌肉相关指标比较
2.4 不同BMI人群中肌少症发生率的比较RA组在不同的BMI范围内肌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4)。在RA组及对照组组内,随着BMI的增加,肌少症的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χ2=71.266、69.260,P=0.001)。在RA组内,男性肌少症患者为62例(发生率为80.52%),明显高于女性肌少症患者的发生率52.17%(144/276)(χ2=19.905,P=0.001)。
表4 两组不同BMI范围中肌少症发生率的比较[n1/n2(%)]
n1:肌少症例数;n2:不同的BMI范围内受试者例数
BMI作为公认的营养筛查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然而,对部分特殊人群而言,如果仅依靠BMI判断机体营养状况,并不能全面反映因年龄、疾病等导致的机体成分含量和分布的改变[8],尤其是RA患者,一方面因为疾病本身导致关节疼痛,患者运动减少,肌肉萎缩;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减少及药物治疗等,使机体脂肪增加及重新分布。本研究在身高、体质量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人体成分指标检测,以探讨RA患者营养状况。
RA患者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且以腹型肥胖更为常见[9]。在本研究中,RA患者和对照组BMI相似,而VFA显著增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两组间腹型肥胖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但RA组的内脏型肥胖的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样,两组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RA组体脂肪超标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与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RA患者体脂肪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即使在BMI正常的RA患者中,仍可能有较多患者存在脂肪含量及分布异常。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脂肪的增加伴随着肌肉的增加,而RA患者体脂肪含量的增加却伴随着肌肉量的减少[10]。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在体脂肪增加的同时,FFM、SLM、四肢肌量均显著降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RA患者机体肌肉量减少甚至出现肌少症,增加了跌倒及骨折风险,RA患者运动减少、肌肉萎缩,进而加剧运动下降,形成恶性循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