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蕾,王晶,吴冬雪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处置室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场所。处置室内多为被污染的器械和医疗垃圾,加以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如不及时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轻者引起处置室程序混乱,重者引起院内交叉感染。据有关资料统计[1],将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在处置室中,在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同时,对风险事件给予处理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该文以该院于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98 例患者为例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治疗的98 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n=49)。以上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不全者;②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依从性较差者。对照组患者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为(38.65±8.65)岁;男性患者 23 例,女性患者 26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22~77 岁,平均年龄为(39.25±9.01)岁;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1 例。经过一般资料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意识,具体步骤如下:(1)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在处置室设置中:处置室设置规模根据医院的规模而异,床位较多规模较大的大型综合医院,可设置独立的科室门诊处置室和病房处置室,对于小型专科医院可设置公共处置室[2]。且处置室设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处置室设置在护理站附近,房间宽敞明亮,采光好,且墙壁和地面采用无毒材质,且便于清洁与消毒。②处置室内配有洗手池,清洗污物水池,同时设置脚踏式或者是红外线感应式开关,避免手接触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安装干手设备,提高手部清洁的有效性。同时处置室室内备有单独的紫外线消毒机,定时对室内消毒[3]。③处置室室内区域划分:根据处置室的建设要求,将ICU 分为医疗区和医护人员办公区,利用较没明显的颜色区域线、箭头、标识等标明污染区和清洁区,污染区内放置盛有消毒液的容易分别浸泡使用过的引流管、剪断的输液器、输尿管以及止血带等。同时医护人员按照要求进出,并且按照各区域的划分行动,防止交叉感染[4]。④各种物品要根据物品的性质以及使用频率合理放置,并且要分类明确。用途相似的物品放置相邻位置,标明物品的名称以及用途。使护理人员对物品摆放位置一目了然,减少护士寻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当班护士要及时检查物品储备是否充足,及时申领,根据补充物品的效期分开放置,先使用近效期物品,减少过期浪费[5]。(2)风险管理意识应用人员管理中:①处置室预防院内感染中,人员管理尤为重要。定期对处置室人员进行接收消毒规范以及院感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以及风险意识,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人为造成院内感染。同时手卫生也被列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正确的洗手方式即可降低交叉感染,同时也是在自我保护,因此手卫生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6]。②同时端正工作态度,规范护士言行举止,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做到“六心”服务,包括: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同情心,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另外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③进行配置溶液时,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并做到一看二摇三倒四拧瓶塞,检查配置溶液是否在保质期内以及瓶体是否出现裂痕,仔细核对医嘱,保证配置药物、浓度准确。(3)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在污染器材和医疗垃圾处理中:污染物品应遵守先消毒后清洁后送往供应室的操作原则,根据污染情况合理配比高效消毒剂,常用1:600~1:900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且标明配比消毒剂名称、时间以及浓度,在使用的过程中检测消毒剂浓度是否合格,不合格者杜绝使用[7]。初步消毒后进行清洁后送往消毒供应室。对于特殊的(沾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医疗垃圾使用1:200 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搅拌,静止35 min 后,将消毒剂注入污染水池,对于传染性患者的医疗废物直接装入密封袋做集中焚烧处理。并且护理人员在处置医疗垃圾是做好自我保护,避免造成自身传染。当被针头刺伤时,立即挤压伤口,挤出血液,用水反复冲洗后进行消毒,必要时肌肉注射药物进行预防[8]。(4)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在环境卫生与消毒中:定时对处置室进行通风,地面出现污染物时,应用1:500 的含氯消毒剂擦地,同时室内物品用1:1 000含氯消毒剂擦拭,拖把、墩布专用。并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2 次/d,30 min/次,1~2 个月之间做一次细菌培养。
观察组两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两项,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分,严格控制发放问卷数目,要求患者认真填写,且如数收回。各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应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应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意识,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对比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意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质量5.87 7.64 37 00
在处置室中实施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可有效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范意识,确保风险管理意识有效落实,将护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中,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观察组出现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04%,而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1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服务态度评分(83.87±7.86)分,护理质量评分(84.04±7.6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74.23±6.35)分,护理质量评分(75.18±5.87)分。由此说明,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处置室管理中加以风险管理意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医疗事业良性发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