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于泰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出血性疾病,尽管该症具有自限性,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易反复或迁延持续,转变为难治性ITP,影响患儿的健康。该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TPO)不足是ITP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临床可通过外源性增加TPO,以改善临床预后[1]。对此,本研究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3例ITP患儿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辅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ITP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ITP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症状。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障碍、先天畸形等生理缺陷、伴有恶性肿瘤、其他病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治疗依从性差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 20 例,年龄 5~12岁,平均(9.82±1.37)岁,病程4~31周,平均(18.23±2.57)周;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 6~12岁,平均(9.62±1.28)岁,病程6~30周,平均(17.91±2.4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止血、输血、吸氧等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727,规格:40mg(以甲泼尼龙C22H30O5计)],甲泼尼龙80mg/m2+生理盐水100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050049,规格:7 500U/ml),300U/kg,1次/d,皮下注射。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期间若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或血小板(PLT)升高≥50×109/L,则需停药。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LT水平;③观察对比两组PLT上升时间、PLT计数达到峰值时间;④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定标准根据出血症状及PLT检测结果评定临床疗效[3],其中完全缓解:无出血症状,PLT升高≥100×109/L;部分缓解:出血症状有所缓解,PLT升高≥30×109/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PL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L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PLT 水平对比(±s,×109/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PLT 水平对比(±s,×109/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3 9.54±1.35 81.82±3.05 142.103 0.000对照组 43 10.02±1.76 48.26±3.14 69.662 0.000 t 1.419 50.273 P 0.160 0.000
2.3 两组治疗后PLT恢复情况观察组PLT上升时间、PLT计数达到峰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LT 上升时间、PLT 计数达到峰值时间对比(±s,d)
表3 PLT 上升时间、PLT 计数达到峰值时间对比(±s,d)
组别 n PLT上升时间 PLT计数达到峰值时间观察组 43 6.25±0.82 18.24±1.33对照组 43 9.87±0.93 25.94±1.67 t 19.145 23.651 P 0.000 0.000
2.4 两组治疗安全性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且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亦无异常改变。
ITP是血液科常见多发症之一,因血小板破坏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获得性出血性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该症与病毒感染有关,使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单核巨噬细胞破坏血小板,继而引起PLT含量明显减少[4]。儿童ITP的发病特点和成人有所不同,多数患儿发病后6个月内病情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出血症状,甚至出现PLT<10×109/L现象,因此需及早积极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首选一线治疗方案,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加速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降低出血性疾病发生;且可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以提高PLT含量[5]。然而,大量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可形成药物依赖性,停药后病情易复发,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继而随着病程进展,形成慢性难治性ITP,增加治疗难度。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ITP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ITP患者存在内源性TPO不足症状,而TPO是巨核细胞调控因子,有助于激发巨核细胞分化,继而有助于促进PLT生成[6]。因此,如何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以促进PLT生成则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rhTPO是一种由含有高效表达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提炼而成的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素,其结构与内源性TPO相似,具有相似的升高PLT的药理作用,可刺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个阶段均有刺激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血小板计数,且可缩短ITP患儿减少血小板时间,降低其出血风险,并可调节免疫,诱导免疫耐受[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上升时间、PLT计数达到峰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提示,辅以rhTPO治疗ITP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PLT水平,促进PLT上升,且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ITP患者应用rhTPO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PLT水平,缩短PLT上升及达到峰值时间,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