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荣
(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高校作为职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近年来根据我国的发展形势不断深入改革。但是在全球经济低迷以及对职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仍是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现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有力力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指在学生在校期间对自我进行充分、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剖析,基于客观环境以及主客观因素,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设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根据既定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工作发展计划等,旨在通过各种积极活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过程[1]。并且这一过程较为漫长,通常将其分为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4 个部分,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和倾向,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具有一定的角色优势,能够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设定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目标。同时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感悟教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对大学生的成长和职业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性[2]。
高校辅导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学生管理者,其对大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管理和教学教育中辅导员可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 专业素质等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从而能够保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个人水平。 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优势较为明显,其能够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就业指导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而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通过思政教育以及管理活动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通过思政教育活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看到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自身定位、规划的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3]。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建立大学生发展平台,通过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实施提供强化建议,并指导大学生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比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或者创业大赛等,以竞赛的方式模拟招聘和职业实践,在帮助大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规划职业,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客观分析环境目标等,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职业人才需求状况,掌握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动态变化,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在预测未来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范围。 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单位建立职业岗位实践基地、 建立职业人才培养计划等,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广度。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所以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全面,缺乏主体意识和目标。 就出现了学成后再论职业的发展观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过分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职业需求的自我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是探索和实现自身兴趣的阶段,却忽略了兴趣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所以当前大学生对自身评价存在的偏差较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合理的区分专业和职业,就造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缺失,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懒散、浮躁的心态,不利于毕业后就业[4]。
大学生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前提条件,只有确定个人职业目标并结合主观和客观条件才能够定位最匹配的职业,同时也要求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实现统一。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准确定位则需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人、社会、就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自身要与职业要求和条件相符合。 在职业定位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择业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及时调整。 然而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及辅导员主要关注教学和科研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较少,各项资源投入较低,所以就造成了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准确,毕业后求职范围较为狭窄,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逐渐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纷纷开设了相关职业规划课程,但实际上由于教学资源的缺失以及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高校辅导员无法根据社会需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 具体的表现是高校辅导员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职业定位,就造成了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十分狭窄,在择业上出现迷茫的情况。另外高校辅导员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的程度不足,起到的指导作用十分微弱,不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和目标设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指导者,也是与学生沟通联系最密切的工作者。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身直接参与的目标设计,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和职业发展都缺乏充分的了解,所以辅导员要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相关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更为科学的设立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其次辅导员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在日常管理中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身、掌握主客观因素,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指导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比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家庭条件、学习能力、工作经验、思维方式等,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设计,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指导学生明确具体措施等,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增长、生活阅历丰富、社会环境需求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正。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诊断,对规划设计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比如,辅导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发展平台,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社会实践、职业心理测评等,为大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平台,促使大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自身、认识客观环境,从而能够保障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1 高校辅导员要及时转换角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施要求辅导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知识面。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及时转换角色,不仅是大学生的管理者,还要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要深入分析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质量和科学性。 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毕业生就业管理研究、人才需求趋势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指导能力。 从而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和辅导。
4.3.2 高校辅导员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标,而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普遍的方式是言传身教和经验总结,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实践依据。 同时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的标准。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年限,进行跟踪调查,并与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进行同期对比,从而可以获得更多、 更真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以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4.3.3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则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在毕业后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大学生甚至会因就业问题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悲观心理,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一定心理疾病,不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将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基于学生的心理层面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理和观念,促使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引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增强其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素质[5]。
4.3.4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生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职业人才。 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大学生将职业发展方面与社会主义建设相关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6]。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委会以及学生会、 党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树立先进榜样,激励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推动大学生良好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发挥自身角色优势,充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路者、辅助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并且通过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构建学生发展平台,修正职业生涯目标、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等对策,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加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作用,保障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