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丽
(江南艺术幼儿园,江苏无锡 214000)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应该要密切配合[1]。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应该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艺术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艺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家园合作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起着阻碍作用[2]。
案例一:画画“耽误”学习。
果果是某幼儿园大(2)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强的绘画天赋,每次的绘画作业他都是完成最快最好的小朋友,而且在绘画的时候十分的认真投入,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也经常夸奖果果的作品,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学习。在某次幼儿园家长会时,教师单独与果果的家长沟通了这个问题,建议家长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绘画能力。谁知家长当场指责教师不负责任,把孩子送进学校是让孩子学知识的,教师却一天天带着孩子画画,让孩子玩耍,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有画画的闲工夫不如让孩子多背几首古诗,多学几个汉字。教师与果果家长耐心解释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习绘画能够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绘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等。 但始终没有做通果果家长的思想工作,聊了一会教师便放弃了和果果家长沟通这个问题。后来,教师发现果果对待绘画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了,常常看着蜡笔发呆,绘画作业也完成地很敷衍,磨磨蹭蹭的不想画。教师问果果是不是不喜欢画画了,果果说妈妈说好孩子不应该画画,要好好学习。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正处于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新奇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但是这份热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身边的教师家长不积极地加以支持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就会对某一个事物丧失兴趣。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果果刚开始对绘画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但因为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理念相左,幼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且没有坚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正确地看待艺术教育,使家长真正地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最终使得果果很快丧失了对绘画的兴趣。
案例二:家园合作帮助孩子“爱上”艺术。
幼儿园内结合“打击乐”的课题研究,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许多认识乐器、演奏乐器的平台,如在教室布置音乐角,创设音乐环境、开展《两只老虎》《加油干》等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并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去参观乐器馆。 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有节奏地敲击着乐器,有模有样的演奏时,非常震惊,平时在家只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好听的音乐,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也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熙熙奶奶说:“和孙女玩这样的打击乐,我真是太开心了,好像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小圆子爸爸说:“非常感谢老师提供了这次机会,让我和孩子玩乐器,活动的亲身体验让我变得和孩子一般大小,回炉了一次幼儿园的生活,真是非常有趣!以后我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女儿一起学习、成长,一起去发现艺术的美好。 ”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父母多为宠爱,因此有些小朋友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存在差异。 通过家园合作,让孩子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来,不仅有利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身心愉悦。 父母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来,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来,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出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幼师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结合上面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家校合作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意义。据相关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幼师对于联系家长方面缺乏计划性,使得家园合作活动开展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一个权威的状态,与家长缺乏沟通交流;(3)幼师在和家长沟通时,沟通次数较少,阶段性较强,连续性较差;(4)幼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以及对家长心理的分析,沟通内容多强调孩子的不足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家园合作中普遍存在幼儿教师和家长就艺术教育沟通不及时,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了解不多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艺术教育存在偏见,甚至有的家长存在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什么用,幼儿只需要学好文化课就好等错误的观点,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家长在这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来。李生兰所著《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中提出: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频率与孩子的发展基本水平是成正比的。 良好的家园合作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开展起着积极作用,反之则起着消极影响[3]。
陈鹤琴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単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够胜任的[4]。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时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合作,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使家长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且对幼师的教育工作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促使幼师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教师与家长更团结,建立稳固和谐、轻松友好的家园关系。如菲菲妈妈在电视台工作,工作之便她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和艺术资源; 积极地参加各种幼儿园里的亲子活动,参与到幼儿园里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并带动着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为幼儿园的教师提意见,积极地和幼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她的影响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与幼师的沟通,促进了园内艺术教育更好地开展。 通过家园合作幼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在学校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根据幼师的反馈,积极地配合幼师进行艺术教育,幼儿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从而引发更强的好奇心,激发对艺术课程的兴趣,树立起自信心[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来,不仅有利于幼儿园更好地确定符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艺术教育课程,还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评价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之中,并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进行评价,有利于打破以往单一化的评价模式,改变以往单一化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幼儿园广泛吸收外界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6]。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虽然这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可以论断该观点的正确性,但是这从某些方面可以告诉我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要做到能够充分的了解幼儿各自的特点和基本情况,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对儿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要想真正地做到充分的了解幼儿,除了依靠幼师平时课上对孩子们的观察外,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课外的情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来,幼师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有利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加深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解,意识到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好的支持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7]。 同时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和兴趣特长等可以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如可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在开家长会时,让一些家长谈一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和对艺术教育的看法,引导家长积极的支持幼儿园艺术教育工作,邀请家长利用自己的“特长”来为孩子上课,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艺术作业”等。 案例二中熙熙奶奶是一位文艺爱好者,经常和社区里的一些文艺积极分子参加各类演出,教师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积极地邀请她来园为小朋友表演节目,当幼儿看到熙熙奶奶穿着演出的服装,表演着非洲鼓《小宝贝》时,场面一下子就热腾了,在奶奶出色的表演中,幼儿情不自禁地也用小手跟着拍打节奏,那一堂艺术教育课获得了良好效果。 这样做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孩子对艺术教育的兴趣,顺利的实现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推动各项艺术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8-10]。
当前,家园合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学者、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园合作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实践,有效推进家园合作工作,利用家园合作更好地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首先,幼师和家长都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应该要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从思想上做到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育儿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也应该要谦逊恭谨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在向家长提出意见的同时,也应该要积极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和观点,耐心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得双方能够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其次,幼儿是新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教师应和家长联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二者应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作为幼儿家长,他们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家长应该要改变以往那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意识到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认真听从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向幼儿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幼儿是早晨的朝阳,是祖国的希望,需要幼师和家长共同进行呵护,两者相互尊重,给予彼此充分的信任,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家园合作的形成。教师和家长只有改变对家园合作的传统观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合作,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