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相东
在创新型社会的背景下,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逐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并出台政策支持知识产权的质押及转让融资,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从笔者所获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到三方面。
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费歇尔蒂莫(Fischer T)、杨·雷丁格尔(Leidinger J)通过对专利拍卖数据的整理,构建出了一套专利权价值的测试指标体系,对专利权的质押及转让融资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1]。宋光辉研究了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不同点,并提出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当体现阶段性和地区性差异,政府应当履行好监管职责,发挥好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的主导地位,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的不断完善[2]。王波认为,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正在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等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张婷以重庆市为对象,研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转让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发现重庆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较低、政府政策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指出要从完善产权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完善融资风险评估和补偿机制等方面努力,以促进重庆市知识产权价值的转化[4]。任丽明构建了双向拍卖模型,对知识产权转让定价进行了研究[5]。
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可能由于其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受多重因素影响。约翰(John)、克劳福德(Crawford)、罗伯特(Robert)对企业信誉、信用和还贷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不同的阶段会存在不同的风险[6]。阿伯尔德格(Alper Deger)构建了期权评估模型,为专利权价值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以有效减少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风险[7]。陈丹文建立指标体系,对W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变现风险和评估风险进行了综合评定,并提出了对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风险进行管理和防控的具体办法[8]。杨行翀构建了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支持的,由政府、企业、银行和中介机构形成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控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9]。鲍新中以银行为视角,研究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价体系,可以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进行有效测评[10]。南星恒探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流程,基于流程分析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主体和类型,并构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评价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11]。
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的流程会涉及多个主体,这些主体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担一定的金融风险。洪锡克基姆(Hong S K)、孙松永(Sohn S Y)获取了韩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数据并探究了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认为SVM模型对企业的技术评估和银行的金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资本管理可以有效分散相应的融资风险[12]。尼基坚科(Nikitenko S M)、梅西亚特(Mesyats M A)、罗兹科娃(Rozhkova O V)认为,银行政策倾斜会鼓励中小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也会加大,政府、社会可以分担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的风险,文章中还设计了相关风险的规避范式[13]。彭建峰认为,银行和担保机构等主体参与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对的积极性不高,文章分析了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因素,设计了相应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并对政策法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14]。程海博认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风险应当实现合理分担,银行、律所、保险机构、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可以成为风险的分担主体,从而降低贷款银行的相应风险,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15]。王明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模型,并从政府、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和评估机构五方面研究了风险分担机制的实施路径[16]。李倩探究了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的分担主体及其互动关系,认为企业信用、政府政策和管控力度等因素会对企业的专利质押及转让融资风险造成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专利质押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17]。南星恒通过研究发现,企业、银行、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应当共同发力,逐步形成市场参与、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担模式,有效分散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的风险[18]。
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对中小型企业持续创新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其还未成为主流的信贷模式,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当前,企业以这种形式进行融资的积极性较低,加之金融机构相应的信贷资金投入较少,融资成功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因而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仍存在较高风险。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开始对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风险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只从宏观层提出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融资风险识别及分担的理论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机构及中小型企业尚不能完全掌握风险的分担和规避办法,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的风险受政策法规和企业信誉等因素影响,银行、政府、担保机构等可以成为融资风险的分担主体,将来可以从分担主体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耦合研究,逐步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及转让融资风险分担的模式和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融资提供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