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及当代价值
——以王夫之民本思想为例

2020-01-01 23:12单春晓
文化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安民保民民本

刘 帅 单春晓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便提出了许多具有民本思想的主张,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贵”、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汉以来,民本思想不断发展,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民本思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思想的内涵,形成了新民本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反响,于今天也有重要价值。

一、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内容

(一)保民

保民是民本思想的基础性内容。先秦时期,诸侯混战不休,人民颠沛流离,孟子提出“保民而亡”的观点,成为后世保民思想的重要来源。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正是农民起义频频发生、明清易代的时代,保民成为王夫之民本思想的重点。在《读通鉴论》中,王夫之提出“长民者,固以保民为道者也”的观点,将保民作为统治者最基本的义务,要求统治者保护民众的安全,使民众免于“屠割”的悲惨境地。

(二)养民

养民是民本思想的核心,《尚书·大禹谟》载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孟子更从“制民之产”和导民向善两个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养民观。王夫之吸收借鉴了前贤的养民思想,将不饥不寒作为养民的基本要求,更在孟子“制民之产”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发,主张“金粟交裕于民[1]。“金”指的是资产,“粟”指的是粮食,相比于单纯的不饥不寒,王夫之提高了养民的标准,这也体现了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三)安民

安民思想是王夫之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王夫之将安民视作“大纲”,认为“大纲圮而民怨于下”,必须以安民作为统治的“定理”。安民思想不仅是王夫之的政治理念,也是王夫之为统治者提出的施政纲领。安民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经济层面而言,要求统治者“裕国”,让国家富裕起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政治层面而言,要求统治者“兴贤而远恶”,进行政治改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让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二、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特征

(一)以历史经验为依据

王夫之民本思想既来源于儒家典籍,如《尚书》《孟子》等,也来源于历史,前者为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后者则为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作为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历史学家,王夫之善于从历史分析中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读通鉴论》《宋论》是王夫之最为重要的两部历史著作,王夫之以史论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民本思想,如将“民散焉尔”作为西周灭亡的主因,体现了“水能覆舟”的思想,又如将“夫财之大患者,聚尔”作为民生凋敝的原因[2]。

(二)将民本置于君权之上

君与民的关系是古代政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对矛盾关系。先秦时期,孟子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秦汉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民本逐渐成为君权的附庸,朱元璋甚至以删改《孟子》的方式来否认民贵君轻。王夫之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进一步指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观点,将君权以及朝代更替视作“私”,将“民本”视作“公”,打破了君权至高无上的观念,将民本置于君权之上,这也是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宝贵价值。

三、王夫之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与传统民本思想相比,王夫之将民本思想从一般性的政治解说提到了政治纲领的高度,通过历史评论的方式,抨击了封建官僚、君主对民众的压迫,主张“厚生利用并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无论是保民、养民抑或是安民,均与“制民之产”息息相关。换言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民本思想的中心,这对当前我国发展有重要的启发。

作为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持续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一方面,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紧跟时代环境的变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思路,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效能。王夫之的民本思想为经济发展中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另一个解读视角。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以苏南地区为例,人均GDP已经突破2万美元,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而西北地区的甘肃刚达到5 000美元。2015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长期维持在0.46—0.47之间,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王夫之所倡导的“制民之产”以公平为第一要义,他痛感“天子聚之于上,百官聚之于下,豪民聚之于野”所带来的“民多捐瘠”现象,致力于革除封建政治的积弊,让广大民众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这与当前我国所强调的经济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谋而合。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不断改善民生

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是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体两面,二者均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想中的养民思想更与民生思想高度趋同。与前人的养民思想相比,王夫之养民思想的内涵更为丰富,养民的标准也大为提升,具有明清时期养民思想中的“富民”特征,这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古代民生思想均停留于孟子的“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民生,仅仅起到维持生存的作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数量持续扩大,这为“富民”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历史条件。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进一步丰富了养民思想的内涵,提出了“富民”的思想,为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富民”既是养民内涵的深化,也打破了传统“义利观”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具有了现代思想的萌芽。王夫之以“金粟交裕于民”作为养民的目标,对当前民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民生领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标准仍然偏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我国将来要汲取王夫之养民思想中的精华内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改革成果的普惠性。以扶贫为例,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2019年,现存贫困人口首次下降到1 000万人以来。但扶贫工作的开展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如贫困人口返贫问题等,需继续以改善民生为要点,推动扶贫事业深入开展,形成扶贫长效机制,巩固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作为王夫之思想的重要内容,民本思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除了和经济层面的养民有关,也包含政治层面的安民。在王夫之看来,安民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为历史学家,王夫之对我国历史上兴衰治乱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读通鉴论》《宋论》等著作中,辨析了历朝历代从盛到衰的根源,将君主、百官、豪绅的“交相为盗”“怙恶殃民”视作民众苦难生活的根源,鞭辟入里地指出“故民之死,非民自死,上死之也”。王夫之已经初步认识到革除封建政治的积弊有赖于贫苦群众的力量。虽然王夫之并未对此做进一步阐发,但他对贫困群众力量的重视,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要不断从传统资源中发掘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元素。王夫之的安民思想,对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3]。从本质上来说,民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因此,只要有利于实现此一目标,任何民主形式均可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中。以世界各国民主政治现状来看,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适性的民主制度,任何尝试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行为,均会对我国民主进程乃至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丰富民主形式”,这也是我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对此,一方面要完善民主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性,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丰富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形式,充分倾听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四、结语

王夫之的民本思想源自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发展。王夫之的民本思想不仅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今天也有着深刻影响,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安民保民民本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摄影作品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打羽毛球
见义勇为的“侠客”吕保民
吕保民:见义勇必为
易安民声
易安民声
掘进队长范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