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各领域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这意味着信息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因此,只有在教学管理中实现信息化,才能推动教育在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设备在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构建数字校园,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效果。虽然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已实现一部分信息化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给大学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信息化教学管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下列问题。
当前,随着国家信息化整体建设的飞速发展,在政务建设与企业建设的信息化中已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第一,许多大学还一直以人力管理为主,但是校园事务繁多,人力管理模式难以面面俱到,全部兼顾。以教学管理为主要代表,并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管理方面带来的优势,固守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得大学的教学效率一直没有很大的提升。第二,由于大学之间缺少竞争,没有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导致大学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缺乏热情,投入少之又少。第三,在主客观条件的束缚下,大学院校固守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对于教学管理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降低了现有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共享,阻碍了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
在不断加速的信息化进程中,大学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许多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准备好面对新挑战,成立教学云中心,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目的与任务,缺少整体的系统规划,导致信息化的道路异常缓慢与艰辛。尽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满足了一部分需求,但对于满足信息化需求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2]。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第一,教学管理各组成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导致资源无法共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录入重复的数据;第二,信息化管理进入端口界面不统一,师生进入系统需要记住大量的用户名与密码,步骤十分繁琐。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系统管理运营,也降低了师生使用的满意度,教学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管理系统需要硬件设施、设备的坚实支持,不但需要计算机等设备的支撑,也需要信息资源储存、共享、计算等软件的支撑。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基础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此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经费。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学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紧张,大部分院校无法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现象也制约着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在投入大量资金的院校中,部分院校只看重硬件设施,在设备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忽略了信息化建设从长远角度来看的利益,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成本在初期的信息资源建设上。此问题导致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建设中,系统利用率低,师生教学资源信息整合慢、不对称。同时,还有部分院校采取先建设网络,购买硬件设施的方法,忽略了软件建设在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软件与硬件环境不配套的现象,浪费了硬件环境。由于软件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而硬件设施又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间,更新迭代迅速,造成软硬件设施不同步配套,浪费资源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仅仅是从表面意识到要进行信息化改革,但未从根本上意识到为何要进行信息化改革,教学管理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什么,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忽略了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师生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一直依赖于简单的文字操作与数字报表制作,在新兴的信息化技术上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练,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应用较少。另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院校中的信息化人才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口巨大。如维护、运营、建设、更新、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实际情况中,院校管理人员在专业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仅仅配备一些负责日常系统维护管理的人员,负责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扛起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旗帜,无法及时更新信息。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集中行政权限,部门的管理、维护运营人员只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具有权力,缺乏主观能动性。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达成资源共享,信息计算,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就是所谓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参与者与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管理活动,将管理人员、师生全部加入系统中,设立上级管理部门,在系统中就可以与各个部门、其他院校、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实现教学资源与信息在最大程度上的共享,建立高效的沟通与管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选课、查询成绩、学籍管理等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也减少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效率更高。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才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人才的质量和标准,这些都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培养新型创新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主力,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载体。以创新创业为教育中心,构建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这不光是教育部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实现本科院校的信息化 建设就是为了将教务管理流程系统的衔接起来,让教务管理工作能够科学、高效的开展,让各项数据更加精确和安全,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资源
教学管理工作应是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的管理工作,信息化教学管理恰好可以实现教学管理参与者在统一的协调管理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也可以使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信息化技术为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信息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实现网上选课,教室管理、教学评估、查询成绩等功能,教务工作者可以利用系统进行排课、安排教室、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利用系统上传学生成绩、分享课件、布置作业等。上述这些教务工作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高效的完成,同时保证工作的规范化管理[4]。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必然需要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刚好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这一功能。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分为校内资源共享与各个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共享由原本的不畅通、缓慢变得高效迅速,逐渐趋于虚拟化。相比于传统的纸上资源分享不同,信息化的数字资源更加容易实现共享,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只要院校开放端口,就可以访问浏览相关信息,没有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
信息化进程是如今时代发展的大势,教学管理必然趋向于信息化管理。学院首先要加大对于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重视度,将其作为重点科研项目,然后在进行对系统软件的策划时,要学会吸收国外高校的经验,将其作为借鉴应用到国内教务管理当中来,在考虑它的实用性的同时,完善系统的相关功能。具体而言,可以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首先需要制订一个学期的整体规划,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一个智慧校园,然而建设的过程是具有规律性的,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然后分不同的阶段和步骤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另外,还需要配合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当下各个教育局已经制定了多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高校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还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教务工作者应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除此之外,各院校不可盲目地进行教学系统信息化的改革,要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与需求,探寻开发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管理系统。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争取投入最少的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将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利用率最大化。除此之外,学校主管部门应对信息收集整理,及时更新,全面共享,施行统一化管理,减少信息重复录入、信息共享不对称、信息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高效地进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程度对于学院实现对学生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全面推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构建出一支管理水平高的队伍。具体可以从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始,学院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互联网认识度[5]。另外,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也非常关键,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一些机密信息流出的情况,所以,院校方面还需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素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对现有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在学校、师生与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这座桥梁的建设者。
对数据库进行规范。要想规范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的标准,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完善的数据库。构建院校各个层次的数据库规范管理,将各种信息交由师生管理和查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包括奖罚制度,增加教师对教务管理的力度和效率。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除了需要资金、人员、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系统高效地运转,各相关部门之间有序的协调配合。就目前而言,院校应根据目前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应遵循系统性、合理化、人性化、可监督性的原则,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而不是成为管理系统信息化道路的阻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阶段对于管理系统的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
提升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度。由于教务系统在开发工程中存在的BUG 和教务管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系统安全隐患,学院应该要加大对于管理系统的安全度。首先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做好防火墙的建设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以防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丢失,其次就是对于部分操作进行密码登录管理,比如,学院在将学生期末成绩上传到教务系统中后,需要设置相应的登录密码,密码正确才能进入系统[6]。最后就是要提升相关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减少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除了信息技术以外,信息系统还包括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系统开发建设的基础。开发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同时,应保证信息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教学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收益;其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投身于教学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共享课件、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最后,学校主管部门确保教师共享资源的安全性,保证师生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
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合理的利用分配教学资源,使得师生受益于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该文指出了目前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现状,并为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