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及现实启鉴
——以《单向度的人》为例

2020-01-01 12:33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人类

齐 其

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溯源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中对先进的工业社会进行批判,指出发达的工业社会逐渐走向了一种新形势的极权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提升了社会的幸福指数,但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更为隐秘的剥削,无产阶级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逐渐被新的枷锁套牢,成为“坐稳了的奴隶”,变成了丧失了否定性思维方式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脱胎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劳动异化”理论,他所阐述的劳动异化是指工人参加劳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生活必需品,这既是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同时也是为资本家积累财富的方式,工人所付出的劳动力与个人价值成反比,生产的商品越多,资本家占有的财富也就越多,无产阶级占有的财富也就越少。这种非自由自觉的劳动违背了人类本质,劳动产品不仅不能提升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反而剥夺了人的自由,把劳动者变成了劳动产品的奴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指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唯一出路便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的飞速发展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科技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便捷的生活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逐渐丧失革命性并且被技术同化和控制,革命意识丧失,由革命的主力军变成资产阶级的拥护者,当科技统领一切,文明社会的“精神之殇”便不可避免。“科技的力量不仅在物质层面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意识层面反向塑造人类的世界观。”[1]马尔库塞称科学技术统治下的人为“工具的人”,这是被制约、单向度的人,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受到社会制约,不再是自身观念和思想的生产者,人的主体地位被颠覆。但盲目否定科技并不科学,马尔库塞没有深层挖掘资本主义内在的腐朽制度,只是从科学技术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有观点认为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隔靴搔痒,并未撼动资本主义的根本,但是“单向度理论”所阐发的忧患意识、批判方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有启鉴意义。

二、极权社会下“单向度的人”异化的表现

(一)封闭的政治领域

发达的工业社会似乎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所描述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的自由,在这种表面的安逸和繁荣下,人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工人的劳动环境、社会地位、个人生活似乎已经得到改善,但实际上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从未停止。首先,表现在资产阶级借助科技的力量普及机械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工作强度,在缓解了阶级矛盾的过程中使无产阶级沦为机器的奴隶,削弱了工人的革命能力。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自身的力量越弱,资本主义的统治越稳固。其次,表现在将工人的利益与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捆绑,如股份制和福利待遇的提高、蓝领技术工种逐渐转向白领,工人从革命的对立面转化为同一面,“各种各样制度存在的实质,已不在于使人能够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在于使人们能够选择不同的操纵和控制技术”[2]。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以前,工人既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也有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工业时代的浪潮席卷全社会之后,科技在无形之中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工人积极投入社会生产仍难免面临失业的风险,整个社会群体都被异化,工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对人的局部奴役变成了全部奴役,而掌握科技核心技术的资产阶级在人类社会的金字塔顶端站得依旧稳固。竞争是累计资本的重要途径,当科技带有阶级色彩,帮助资本行驶其支配权力,工人阶级突破政治领域的封闭难度加大。

(二)单向度的思维

比起暴力恐怖,利用技术对人进行控制和异化,更具有魅惑性。马尔库塞指认,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侵略自然而不断扩大人类活动范围的过程,人类征服世界的欲望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膨胀,发达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幸福与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幸福有着巨大差别——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没有带来精神层面的极大提升。单向度的思维模式首先表现在革命性思维缺失,资本家利用技术设计出丰富多元的商品世界,大众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获得满足,在物质的裹挟中失去自由。“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3]阶级不平等的实质被隐藏,虚假的现实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众对真正自由的思考和追逐。单向度的思维还表现在批判性思维的丧失,机械化大生产歪曲了人的精神世界,小轿车、豪宅、奢侈品是人的灵魂,符号文化的灌输让人坠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信用卡、房贷、车贷等提前消费方式透支了无产者数年、数十年劳动力,对待现实生活只剩盲目的肯定,甚至连喜爱和憎恨也由不得自己决定,统统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操控,对资本主义社会只剩归顺、依赖和支持,因为现有一切好或者不好都不再受个人评判的影响,对现状的维持和肯定才能保持自己“坐稳的奴隶”的地位。工人变成了大机器的工具,像机器上的螺丝钉,为整个商品世界的繁荣奉献自由和灵魂。无产阶级以前受资源分配压抑,现在受机器分工的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变成技术的载体。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枷锁美化了阶级矛盾,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先进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无产者所受到的精神压迫比肉体压迫更痛苦——人正在丧失独立的思考、探索能力。

(三)单向度的文化

“科技作为当今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文化形式或文化的样态,在为现存社会的合理性辩护中,取代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及其统治。”[4]马尔库塞批评资本主义利用科技隐性奴役无产者,此时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都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而资产阶级建立的总体管制的语言,使得社会的论域和文化呈封闭性。文化所带有的思考、批判、评定的功能丧失,哲学归顺于现实,高雅的艺术沦为消遣,娱乐多样化的同时真正的文化在走向干瘪,简略的单面语言渗透着病态思维,大众文化变成了意识形态和供人挑选的商品。如主流媒体利用一切电子产品和社会宣传对大众进行思想灌输,大众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被大数据处理后精准投放,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被电子屏幕淹没,代表着批判和否定的文化被各种社会新闻占据。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几乎所有的现实都能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需要,幸福的意识占了上风,但是无产者却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迫,没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作为支撑的现代人类社会只剩钢筋水泥。马克思说:“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5]文化被塑造成迎合口味的流行文化并出版发行,与债券、股权等结合在一起,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难以分辨,一切都在为促进社会凝聚和虚假满足提供支撑,维护既定的现实存在。人长时间处在紧张压抑的条件下是对其精神的摧残,工人阶级从“自由的一无所有”到“失去了最后的自由”,物质的丰裕不能掩盖思想的贫瘠,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剥削是最彻底的剥削。单向度的文化是被制约的、畸形发展的,单向度的人亦如此,当人的思想被同化,文化产品顺从市场需要贩卖,人的主体地位将被颠覆。

三、对社会发展的产生的影响及消解途径

马尔库塞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人类的历史不应是技术的发展史,大量的工作用机械代替人工,科技不断“入侵”生产生活,用工作环境、缓和劳资关系的假象来抹杀剥削的存在。马尔库塞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技术极权的倾向,但必须明晰的是,过度排斥科技的发展会跌入技术恐惧的窠臼,科技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盘否定科技无疑等同于因噎废食。当科技宣布其中立性并作为意识形态出现时,树立科技与人的安全距离意识应该出现,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应是掌权者,资产阶级对无产者的剥削没有停止的原因并不在于科技,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固有的阶级矛盾没有解决。虽然这个社会的结构正常、运转有效,满足了众多的个人需要,实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外在的繁荣难以掩饰本质的病态,对于人本身,尤其是精神世界,造成了压抑、攻击和摧残。单向度的社会弊端已初现端倪,如每年攀升的抑郁症人数、持续走低的婚育率、过度娱乐化、外来文化侵略等现象层出不穷。发达工业社会的人失去了安静、思考和自由,对心灵港湾的追求而不可达破坏了人的本能结构,侵害了人们要求的、生物学上独立的必须,由此可能会出现离群现象。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都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类不幸的根源,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代如何利用科技、如何与自我相处、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是急需探讨的问题。“单向度的人”是先进工业社会压榨下的产物,也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失衡发展的产物。辩证看待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最大限度造福于人类社会才是正确的思路。

(一)净化网络环境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网络安全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开启了一个“集体裸奔”的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广告营销、“毒鸡汤”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渗透大众的日常生活,虽然网络世界真假难辨但网络的力量可以影响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的操控下,个人隐私与公众生活没有明显的界限,公众穿上“皇帝的新装”躲在电子屏幕后面,众多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成为大数据的数据库资源。网络舆论也对国民价值观和心态有一定影响,“被灌输”的价值观使大众无法对现有生活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而它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是必须守好的重要阵营。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导向意义,文化阵营的建设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但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发展也给大众带来了痛苦,并在短时间内无法消解。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价值虚无主义和对绝对自由的盲目追求,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本身没有界限,但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长力和意识形态,由此便带有了民族标签。其次,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文化,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文化要服务于现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精神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强大,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引导,实现物质资料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关注人类的命运,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不应遮蔽人的价值,学界主张“为科技去魅”意在扭转人在科技面前的被动地位。自启蒙运动以后,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便从未止步,科技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为人类套上了“美丽枷锁”,发展科技的初衷是扩大生产力和生产规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出新的社会问题,这提醒公众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处理人与机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康德说:“要把人当作目的看待,决不要把人当作手段使用。”一切方式、方法都应为人类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把人当作财富积累的手段。现实的人集社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先有个人的发展才有社会的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单向人类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