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视创作中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

2020-01-01 04:04李广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阶级影视剧影视

李广霄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影视创作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生活和精神风貌的风向标,也是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汇集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电视剧、电影、网剧、短视频等已经全面渗透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影视创作质量的高低、影视创作中的指导思想以及影视表达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了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值得警醒得到是,有些影视作品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特别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巢穴,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影视创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在充分学习借鉴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来探究影视创作中到底应该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影视创作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影视创作中克服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摆正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如果把社会发展看作一部长篇历史剧,那么,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既是历史剧的表演者,又是历史剧的编导者。

到底是谁创造了历史?历史最终属于英雄人物还是属于群众?这是在社会的历史观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界限,更是影视创作尤其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人物塑造必须不容回避而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是否对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发挥的作用予以承认,并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多数成员的总和,使人民群众数量和质量都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人民群众是社会能够进步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从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成员本质上都属于人民群众。可以将人民群众当作一个历史的范畴,对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其代表的内容都是各不相同的。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衣服、粮食、房屋这些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只有保证这些物质的供给,人们才能够存在和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人就无法生存,社会交往、科学研究、政治艺术等活动更无从谈起。“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1]这是马克思的原话。恩格斯也说过:“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2]。在社会中,劳动群众在社会的进步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之中起到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作,我国的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行进步,他们的劳动实际上是人民群众为了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进行的劳动。

第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是人民群众。恩格斯曾说:“人们必须先吃、喝、住、穿,也就是说,先要劳动,再要争取统治,再要涉足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3]如果没有人们不在社会中创造物质财富,那么就不会有社会的精神生产,也就不会产生社会的精神财富,社会精神财富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实践。这些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生产以及对世界进行认识和对科学的实验进行总结的过程。离开了这些实践经验,社会精神财富的产生便失去了源泉,就不可能有科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一切科学文化的积极成果和一切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联系。

第三,推进社会产生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实际上就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发生,进而导致社会上的基本矛盾得以展现,为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出某种理论或者是思想。社会矛盾的解决从来都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索以及不断实践实现的。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都是如此。特别是在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会起来推翻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实现社会的大变革,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恩格斯曾说:“在十七世纪的英国以及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从来没用为自己争取到什么成就,他们都是依靠工人阶级以及农民阶级,让他们为自己争取。”[4]民众积极参与伟大的社会变革斗争,作为社会主宰和历史创造者,充分展示了他们推进社会产生变革的创造力。

因此,影视创作在进行人物塑造时要深刻理解人的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有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以及思想家们创造的。他们的性格,意志,愿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的最终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历史并不是由个人而创造的,历史应该是由某一种精神影响而得以改变的。少数英雄人物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体现者和执行者,而人民群众只能听从这种精神力量及其代理人的支配。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虽然既看到了环境的作用,又看到了意识的作用。但在用“环境”和“意见”解释社会历史时,陷入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之中。

2 影视剧创作也应该认识到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影视剧创作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并不是说看不到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作用,而是把不同与英雄史观,把英雄人物看作决定历史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不可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个人分为两类,一是普通个人,二是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限,但绝不能被忽视。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而突出的作用,他们能够极大地推动或阻碍、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地改变历史面貌。将历史人物产生的影响作用作为划分依据,可将历史人物分为两类,一是正面历史人物,二是反面历史人物。其中正面历史人物主要指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即对于历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比如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领导者,优秀的政治家等。

首先,英雄人物是一定时代的典型代表。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影视创造在塑造历史人物时,要想对历史人物有正确、明晰的认识,前提是需要将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客观形势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出现离不开历史环境,多数英雄的出现的关键因素是时势。马克思对于历史人物的出现有这样观点:“就像爱尔维修所说,每个时代都会需要符合自身时代发展的英雄,若是没有,那么,时代自身会将社会需要的历史人物创造出来。”[5]若是没有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历史人物的出现也变得困难。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也就必然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他们只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发挥作用;时代变化了,又会呼唤和产生新的杰出人物。影视剧创作在塑造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时候,必须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对其历史作用做具体分析。

其次,处于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一定是某种阶级的代表。影视创造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必须看到他们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与其所在的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看其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该阶级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不同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同一阶级在其上升时期和没落时期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影视剧创作在塑造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历史命运时,都要联系这种历史情况,不可抽象地加以评论或通过影视创作加以渲染,陷入个人英雄主义。

第三,英雄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影视创造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必须看到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英雄人物的思想、行动符合历史规律,对历史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也是必然。既要承认英雄人物的经历、学识、性格、作风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但又不能过分夸大这种影响。因此,在影视剧创作要把握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时,要善于透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深刻展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影视剧创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英雄人物的重大作用结合起来给以全面、科学的把握,进而在影视创作更好塑造英雄人物。习近平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6]英雄人物总是比同时代、同阶级的普通人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政治家等杰出人物,在所带领或所参与的历史活动中,对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起到核心促进作用,他们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这就要求影视创造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候,展现英雄人物历史命运时,必须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思想和活动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主要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知的正确程度以及他们对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反映程度。

3 正确处理影视创作中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关系的基本方法

影视创作在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人物塑造时还要掌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阶级分析方法。处于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一定是某种阶级的代表,是为该阶级进行服务的。影视剧创作在塑造历史人物时,必须将历史人物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认清历史人物所属的阶级在当时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各阶级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起的特殊作用。不论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有什么独特性,本质上都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其历史命运也同他所属阶级的命运相一致。

第二,历史分析方法。影视剧创作的历史分析方法要求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形势下,对其进行塑造和评价。时势对他们的出现具有深刻影响,特定的环境为他们的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既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对他们的活动就有约束力。既也要看到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贬低无视。就像列宁所说:“对历史贡献进行判断,并不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对比,而是依据他们之前的时代,来判断有没有新的进步。”[7]这就要求在影视剧创作中塑造历史人物和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必须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形势下,对其进行塑造和评价。

第三,辩证分析方法。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影视创作在塑造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其前半生,又要看到其后半生;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不能一刀切,既要肯定,也要否定,将二者相结合,通过坚持辩证分析方法,把握人物塑造社会发展中实际进程,揭示人物命运,发现社会历史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性,并且以理论的、逻辑的形式再现这种命运和联系。这是影视剧创作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四,逻辑与历史统一方法。塑造人物,不能离开历史与逻辑。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过程,逻辑则指对历史发展的顺序以及过程的认识。社会发展的过程为逻辑奠定基础,而逻辑是对其的反映,通过人的大脑意识得以体现。逻辑是一种重要方式,只有通过逻辑才能摆脱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不至于在纷繁芜杂的历史材料、历史事件中迷失方向而打断思想进程,才能透过历史的表象,以逻辑的必然性和理论的前后一贯性再现和揭示人物命运,展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要求影视剧创作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将历史划分为片段,片面的去看历史,同时不能允许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持否认态度的错误倾向发展,二是要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说不,同时,不能用逻辑统一、说明历史,进而使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在影视剧创作人物塑造中更好地展现真实的历史,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总而言之,进入新时代,影视创作要坚持群众史观的文艺创作导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特别是个人英雄主义,就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关系,通过精品力作和人物塑造,来更好巩固新时代安定团结党的政治局面,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猜你喜欢
阶级影视剧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影视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