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时邕墓志考

2020-01-01 01:25乔相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会昌幽州墓主

乔相宜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墓志录文及基本情况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续集》[1]和1991年的《北京文物与考古2》[2]122、《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丛书(二)》[3]125以及《北京志 文物卷 文物志》[4]中均载唐王时邕墓志。它的志盖为盝顶式,四周线刻出十二臣怀抱十二生肖像和云纹、宝像莲花图案,周围由以枝纹图案缠绕,对于其尺寸有不同的记述:《北京文物与考古2》中记志盖长宽尺寸为74厘米,成正方形,厚8厘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丛书(二)》中载盖为64×65厘米。由此可知,志盖大致为长宽相近约70厘米左右。志盖正中刻篆文“唐王公墓志铭”六个字,背面有楷书作的“释迦单尼佛图赞并序”残碑文。“释迦牟尼佛画赞”原为碑,后因改为王时邕的墓志盖,末端被截断,但其前端似尚有文字,现在仅存全行一半左右,无法识别。其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约二十余字不等。录志盖全文如下:

“释迦牟尼佛图赞并叙 前国监书学博士王南金词

绠短汲深者无成仰乾俯坤者有象以无成之智观有象之元元早不可得而睹矣

况视听表名言绝大圆凝寂金轮□风乘辩详乎至至哉然息六趣途伏三界字发越十

地超腾□拯难其惟我法王大师欤奥有清信邑人太原王公思贞英秀德高纷华沉略

泉飞雄断电烁或入墓筹算之决胜千□料敌以不顾百身既烈且忠伟哉良士矣闻夫

功高志远者心腹各安其能道之将行文武不坠凭是福业有阶必登时□清旷之域防

患发念偶明悟之上人焉方之古流澄什之谓也信精条法躬比量宏崖孤松目仰千

仞诚梵场之栋干也灵廊周流纱窗月窥粉壁岑耸从之游者作礼而道生洛诵次土

以诠其本教发玄著可不谓之阶渐欤榷贡慢舍泉布利徽真朱之绿之焕灿陆离吉

云惠日兮荫兹炟兹相好青縓豪若飞动兮睟容千变假祐护力仰徽猷德佛历绵邈而

无息法海汗漫皇家铁围之一贯兴是愿已侯其壹如我温亘香宝座陈法远迩称叹

铭诸宿心南金不才忝成均之任□□释氏之义焉敬闻高风勉为之赞赞粤:

如栰喻者其法无舍得象悟真真留亦假俱为至至大圆明智像亦无二睟容如在莲目

入海嗜相念兹悟理无待凭诸福业□皇祚群生晖映沙劫

押官于乾育路奴子李怀岳李景登天宝二年岁次癸未十二月丙寅八日

癸酉建。”[2]122

它是当时的国子监书学博土王南金作,并用“释迦牟尼佛图赞”的刻石改制而成,时间在会昌六年(846年)三月。

志石成正方形,《北京文物与考古2》中载尺寸为66厘米,厚9厘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丛书(二)》中为61×61厘米),墓志由汉白玉制成,全文有二十九行,每行约三十不等,楷书载。墓主的墓志铭全文录为:

“唐故幽州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

前卢龙节度驱使官宜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贾睻撰

外生乡贡明经李方素节

公讳时邕字子泰其先太原人也昔因之宦徒家于燕乃为燕人也曾祖讳洪瀛州录事

参军忠谅孝友克宽且仁气和质方天所授也当莅官之际以㽵明慈惠为政衰止狱讼

为誉令俗殊变人莫俦矣祖讳解公错综五经深秘奥义礼闱对策而取十全条奏精辫

才冠等列首选涿州范阳县丞察俗以明抚众以道滔滔德音溢灌世路皇考讳杲躅其

先迹以五经及第获瀛州河间县主簿终幽府功曹参军力行博学温故知新在理民守

事之时鉴通高远犹巨镜新砻而众象无逃质素言行序述而不备矣侍御公则幽府功

曹第三子也幼学在志匪怠欤时惜寸阴重于尺壁徙义通经兼富词彩诗之秀丽疑

新锦濯哂于春江笔术标奇犹晴天远倚孤岛嗜五常四教偃仆而非忘之年弱冠易怀

土之节有达四方之志辞田园赴春闱已行及离乡千里而遇德音如得坎则止增益厥

道旅游一十五祀是以骤驰乡思而怀归焉知知克禄燕地从仕军门首署佩刀之职霞

成高位时君知其廉平刚直特为闻奏皇恩既敷勋贶御吏而名立于世是公之操行也

公常慕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之徒是公心源之好也见暨于勇而嗇于祸以足其性而

求名焉者公则视之如仇焉世难俦之节也但取交之道或有是非于己者公则未曾求

之于人谓之犯而不校也公又能之或有于人无信不孝于家不直于道暴获荣禄者天

何从之岂不是罔之生也幸而免公则于家有孝于国有忠于人有信未至于知命之

年天锺璺欤何异于琬琰与顽石俱焚芝兰等萧蒿同烬诚可哀哉诚可痛哉在于军门

寮寀智识弘深者皆万口一口惜君名贤霣萚何速况乎亲戚朋友哉公娶前节度押衙

陇西李氏全实之女也柔明孝慈天之质也礼乐风操家之范也清净奉先采□之节也

李氏之闺仪肃九族之睦则夫人是赖育一子二女子才生三月殊不辨亲疏天夺恩思

父子爱阻长女年九岁次女六岁仪范未闻于时不保父之道育实可伤悼矣公享年四

十有七会昌五年十一月遘之疾矣医卜无验乙丑岁日次大吕廿有四日终于燕都坊

之私第取会昌六年沽(始)洗月朔日卜葬于蓟县南一十三里广宁乡鲁村东一里之

原礼也虽不泓师相地或用泓师之范叶兆良焉胡善如之刱斯莹陇暄以才谀亟囊日

之誉课虚为词而志幽础词曰

英英君子 秀而多文 其干修直 其气清醇

孝以名家 忠以□君 志洁冰雪 心勤典坟

人间俭宝 寂尔沉沦 泉火穸暗 陇月空春

魂埋幽壤 骨委穷尘 借哉时彦 翻成故人”[2]122

2 墓主的生平

2.1 生平简介

据志可知墓主为王时邕,字子泰,其先为太原人,从家于燕。关于墓主人的生卒年,墓志记录王时邕于“唐会昌五年(84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卒 会昌六年(846年)沽洗月(三月)葬”,”及“享年47岁”,据此逆推,依历史人物年寿计算的惯例,时邕应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墓志还清楚地记录了墓主的卒地和葬地:“会昌五年十一月遘之疾矣,医卜无验,乙丑岁,日次大吕,廿有四日,终于燕都坊之私第。取会昌六年沽(始)洗月朔日,卜葬于蓟县南一十三里广宁乡鲁村东一里之原”,由志载可知,墓主卒于燕都坊私第、葬于蓟县。

2.2 仕官经历

志载王时邕列首选为涿州范阳县丞,后获瀛州河间县主薄,终为幽府功曹参军,军将名称为幽州节度押衙,后受皇恩赏为御史。胡三省注中有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使府,节度使幕府也。御史,幕僚所带寄禄官,亦谓之宪官。”[5]卷第二百四十三,7858皇帝知道他廉平刚直,其受皇恩赏为御史而名立于世,赐“宪官”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和监察御史是墓主获得的唐中央的宪官和检校官。“宪官和检校官是一种加官,用以秩官员品阶。”[6]宪衔和检校衔都是虚衔,与实际的官职职掌无关,设立的目的是为借用中央中高层官的品阶来解决藩镇军将没有品阶的问题,以此安抚军心。检校衔是中晚唐藩镇使府为中、高层幕僚请奏的一种阶官,检校太子宾客一般授给中层武职,有时也授给高层武职官连用,由此可知墓主最终的武官官职已经做到了中高层。

墓主并不属于中央官员,而是专为边境地区所设置的蕃官,在他之前,周屿在大和初年也曾任幽州节度押衙一职。据周玙志载,“周屿,字仲信,河中河西人。元和中侍奉彭城公,授散兵马使。长庆中授正兵马使知都虞侯事。会昌四年(844年)授妫州刺史。会昌六年(846年)授涿州刺史水泰军营田团练等使。大中二年(848年)辞职,授平州剌史卢龙书度留后柳城军等使,终于幽都县遵化坊之私第。撰书者周在中志载为其子。”[3]127墓主长期担任幽州节度使的将校,所历职任基本都是节度使的亲要之职。志载,周屿受封侍御史、国子祭酒、 兰陵郡王等职,对此,大和七年( 833年) 周玙夫人的墓志也有记载“夫人彭城刘氏之女,幽州节度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兰陵郡王周氏之妻也。”[7]他的受封已经是军将这个层面的最高级别,“开成元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准太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敕。诸道节度使下。都押衙。都虞候。约五年以上。方得改转。押衙兵马使。约七年以上。方得改转。三万人以上军兵。每年许奏四人。其序迁合与宪官者。以曾历两任。奏授宾詹者与监察。以次迁序。止于侍御史。其御史中丞以上官。并须因有战功。方得奏请。诸道团练下万人以上军。所奏不得过殿中侍御史。如未有宪官者。不在奏限。万人以下军。不因战功。并不得奏论请。敕旨。依奏。”[8]从周玙墓志来看,幽州节度使属于三万人以上的大军,任押衙,属于节度使的亲信,职位重要,做到了军将的最高级别。

幽州地区的军将及其子女后辈的婚姻都局限在幽州节镇内,通过军将之间联为姻亲,强化了幽州军将之间的关系。“如墓主作为幽州节度押衙娶的是节度押衙李全实之女,幽州节度使万泉栅守将曹某娶了幽州先烽赴团使、游弈马军将张荣之女等,可以看出婚姻基本都是在幽州节度使的辖区内的政治联姻,形成一定封闭性和地域性的特征。”[9]这也是幽州形成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家族世系

“纵观整个中古时期,太原一直是王氏最著名最重要的郡望之一。太原王氏经过魏晋至隋初近四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在隋唐时期呈现出房支众多、成员组成复杂的特点。”[10]除了主要的房支晋阳王氏、祁县王氏等之外,在墓志和正史中还有许多出自太原郡望,但房支不明的王氏,例如《新唐书》卷 149《王绍传》云:“王绍,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焉。自太原徙京兆之万年。父端,第进士,有名天宝间,与柳芳、陆据、殷寅友善。据尝言:‘端之庄,芳之辩,寅之介,可以名世。’终工部员外郎。”王绍虽出自太原,但后来移至京兆万年县,世系房支没有记载,难以考订。墓主王时邕与王绍一样属于没有史料记载其支系,泛称为太原王氏。

3 结论

“幽州范阳郡,大都督府。本涿郡,天宝元年更名。县九:蓟、幽都、广平、潞、武清、永清、安次、良乡、昌平。”[11]卷第三十九,1019唐代的蓟县在幽州城的东部,西部是幽都县,而志载的“终于燕都坊之私第”中的燕都坊在蓟县的北部,也就是幽州城的东北方。关于燕都坊,1951年出土于北京东城区东单御河桥的桑氏墓志中有载“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冬十月二十九日考终命于燕都坊之私第”[12]和1976年出土于北京地安门西大街北海中学楼前的唐蔡氏夫人墓志载“唐会昌六年(846年)十月三十日,蔡氏夫人卒于幽州蓟县燕都坊之私第”都有类似记载。又有“蓟、望。天宝元年析置广宁县,三载省。有铁。有故隋临朔宫。”[11]卷第三十九,1019中所出现的“广宁县”可能就是墓中所出现的“卜葬于蓟县南一十三里广宁乡鲁村东一里之原”中的广宁乡。

王时邕墓志中的志盖正面刻有“唐王公墓志铭”六个字,但背面是“释迦单尼佛图赞并序”残碑文。“释迦牟尼佛画赞”原碑因被改为王时邕的墓志盖,末端被截断,但保留下来前端二十余行碑文,志盖是当时的国子监书学博土王南金用“释迦牟尼佛图赞”的刻石改制而成,时间是会昌六年(846年)三月。由此可见唐代佛教的兴盛,但从敬宗开始有灭佛的倾向,到武宗会昌时掀起了“武宗灭佛”,有“会昌五年(845年)七月,上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华,户化翻。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祅僧皆勒归俗。寺非应留者,立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财货田产并没官,寺材以葺公廨驿舍,铜像、钟磬以铸钱。”[5]卷第二百四十八,5402勒令拆毁寺院、令僧尼还俗等,除此以外,刻有佛经碑文的石刻等也被要求将文字磨去,王时邕卒于会昌五年,其墓盖应是“武宗灭佛”的遗留物,可能由于在丧家时没有查看,故以保存下来。

猜你喜欢
会昌幽州墓主
谭学念
品悟经典
僧俗·经藏·碑板:辽刻房山石经书经活动的变局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雪夜
醉菊
让生命开出“鲜花”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