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植生活沃土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

2020-01-01 01:2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心校陶艺君子

李 维

(桂林市大河中心校,广西桂林 541000)

桂林市大河中心校创办于1946年2月,学校在美丽的漓江之畔,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已拥有美丽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备,政府的大力投入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量涌入,使生源学情已开始呈现出复杂化,农村学校教育相对薄弱,这样学生人格缺陷问题日渐突出,知识内涵、健康情趣的建立意识等相对缺失,这一客观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做好学校的传统文化建设工作。

1 寻根定位,遵循孩子内心

教育部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增强荣誉感[1]。于是不谋而合,我们一直在想:纯朴与封闭令农村的孩子们略显呆憨,不够自信,家长们大部分文化不高,大多是周边村民,陋习和沿袭的观念让他们不懂得如何配合工作;老师们满足于现状,对传统文化认识较肤浅。怎样才能让孩子、家长、老师们接受并愿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

2013 年,大河中心校的校园里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化”运动,通过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只有关注人格培养,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深入灵魂,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君子”一词更能握住这所学校内在的律动,“君子”这颗心,愈加明晰,这粒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基于此,溯源校史,挖掘优势,思考当前,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君子文化”特色理念形成。

溯源校史,挖掘优势,思考当前,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君子文化”特色理念形成。通过学校广泛调查发现: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随着学校的君子文化应运而生,学校秉承 “做最好的自己”君子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定位于培养具有民族的情怀、文化根基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就必须从他们的身边,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他们是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呢?通过学校广泛调查,学校发现原来“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首先要让他喜欢传统文化[2]。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办法是体验,而不是在课堂上教授,最好的方式是由感性到理性。传统文化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表现在文学艺术当中以及节日和生活当中[3]。

教育部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增强荣誉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纯朴与封闭令农村的孩子们略显呆憨,不够自信,家长们大部分文化不高,大多是周边村民,陋习和沿袭的观念让他们不懂得如何配合工作;老师们满足于现状,对传统文化认识较肤浅[4]。怎样才能让孩子、家长、老师们接受并愿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

随着学校的君子文化应运而生,学校秉承 “做最好的自己”君子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定位于培养具有民族的情怀、文化根基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就必须从他们的身边,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 相约成长,探寻最佳途径

因为学校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是让我们享受的,特别是好的传统文化,所以关键是怎么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5]。很多教师说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他们学习、获得一些知识,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3]。

结合学校“君子文化”特色建设,创新出“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生活”的模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当前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教育。

2.1 让古代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田

国家一直在提倡做好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传承,不断地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地发展和转化[6]。于是,我带领语文组选取的经典诵读,推崇国学吟诵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三每”的坚持锤炼了孩子的积累。每天,都以素读的形式,来迎接晨读、午诵;每周的约定,每周一次“君子讲坛”;每月的相逢。每月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得到孩子们的高度追捧。学校制定君子传统教育实施计划,各班级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育。

近几年央视推出几档文化类节目,比如《乡愁》、《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学校积极鼓励、带领学生观看,看完后,也带着学生来一次“飞花令”,在全校来一次古诗词大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刚进小学的孩子从“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开始背诵:“教不严,师之惰……”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在规范行为方面,“弟子规”能够起到比说教明显得多的效果。语文老师雷毅欣说:“我们希望培养儒雅懂礼,清秀斯文的孩子,让学生浸润在经典中,通过不断地诵读,一点一滴地内化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他教的一年级孩子,每天都坚持诵读论语,并放在群里,老师每日点评,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家长也看到孩子的成长。就这样,一二年级的孩子与家长忙乎起来了,吟诵课上起来了,连零基础六年级孩子都能对吟诵课感兴趣,年轻的特岗教师从模仿到钻研吟诵课,可以胆大地与全国知名吟诵专家戴建荣一起在研讨古诗词吟诵课的教学,可以代表城区到桂林市乃至广西自治区参加语文阅读课竞赛,把一首《泊船瓜洲》入情入境,吟诵感悟,在吟诵中触摸诗歌的灵魂,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得到在座专家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当我再走进课堂,历代大家的名句经典很多同学都运用得如鱼得水,我听到的赞美春景时不再是简单的好美,而是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大量诵读会给孩子的大脑里留下记忆,积累本身是为他未来成长提供养料的,可以滋润人的心灵,调整行为,塑造人格。我们一直在强调经典应该走进生活,这就是我们讲的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还要让经典回到生活中,指引儿童的生活。当儿童背诵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后,他会懂得应该向身边人的学习;当他谈恋爱的时候,他可以背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经典走进生活,特别是要走进未来的生活,这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味和情趣。这就是大河中心校诵读文化带给学生的一份大礼。

2.2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中体验与成长

“我的陶土作品还没想好名字,这个叫“小猪的一家”,这个叫“蜗牛的一家”,在大河中心校乡村少年宫的陶艺教室,四年级的汤子琪边说边用毛笔蘸上水,将自己陶土上半部分弄湿,再把搓好的泥黏上作为猪的鼻子。这是大河中心校的孩子们为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准备着展示作品。

在我们这所乡村少年宫不同的教室里,每周三下午,孩子们不光有玩陶艺的,还有唱彩调桂剧的、做手工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社团活动。如今,乡村少年宫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和成就自己梦想的“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2.2.1 彰显地方特色,融合地域传统文化

学校是桂林市非遗传承示范学校,“戏曲进校园”是学校的常态活动,所有的孩子和老师们都能唱或跳,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学校自创戏曲自编操,传承。在大河中心校的乡村少年宫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是唱桂剧、彩调。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聘请了国家级彩调非遗传承人覃明德作为校外辅导员,这位70多岁的老艺术家,把自己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熏陶,感受戏曲的魅力,继而爱上戏曲。戏曲社团孩子们表演的戏曲节目,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突破了近年来学校艺术的最高峰。孩子们纷纷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在可以参与表演,胆子也大了,也自信了。许多家长还表示,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了解到非遗文化,他们很高兴能让孩子学到这些。

2.2.2 挖掘乡村历史,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学校周边有个东窑村,有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学校把陶艺作为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开设陶艺社团,编写教材,引进课堂,开展各种陶艺文化活动。现已有百余款的富有创意、充满童趣作品赠送给各省市兄弟学校参观的领导和嘉宾们。在全国第一届周庄杯陶艺作品赛中,学生创作的作品“巧夺天工”获得金奖。学校经常邀请村委主任和书记、家长进校园,让学生的陶艺制作在自己门口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又让学校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2.2.3 现代手工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剪纸是一种即逝艺术,它的传承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言传手教。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而我校的副校长是美术学科的带头人,她对手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自编教材《丝网花》在全国发行,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广泛使用。她发现剪纸作为一种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不亚于城市的孩子,当她教孩子做会一朵“丝网花”时,发现孩子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静下心来,跟着一步一步地进行折纸,构图,裁剪,很快便能剪出简单美丽的图案。每个孩子都能从剪纸中收获乐趣,真正的在剪纸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在探究中学习,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让剪纸艺术在校园里倍放光彩。如今,很多班主任说,很多农村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艺术,学校给他们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更有自信。

2.3 融入自然空间,深植民间生活沃土

传统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7]。据调查,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力量正是孩子们更期待符合儿童趣味的教育形式。

如“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学校充分挖掘传统节假日的内涵,早策划,早安排。如清明节,我们不只是用书本告诉他们的传统知识,还可以带孩子们去走进传统。踏一踏春天的草地,告诉他们古人插柳的知识,吟诵关于春天的诗词,明白插柳植树就是绿化。

在广西的壮族节日“三月三”中,我们与安徽省滁州市解放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通过网络同步开展共度传统节日“三月三”手拉手活动。在网络队会上,孩子们共同体验制作荠菜彩蛋、两地孩子互动对山歌、废纸变绣球,跳绣球舞等极具特色的活动,把广西“三月三”的特色与安徽省少年儿童共分享,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大课间和课后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大象拔河、板鞋比赛,踢毽子、踩高跷、跳长绳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学校还成立了民族传统运动队。民族传统运动队多次获得桂林市民族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单项都获得全市第一。棒球社团连续几年比赛中,获得全国棒垒球第八名、夺得桂林市棒垒球赛第一、二名,获得全国软式棒垒球最佳实验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传统体育的飞跃。

每年学生在特色节中,开设丰富多彩的主题体验活动。丰收节,或是兰花言志,一枚书签诵诗词,或是“课前一吟”,诗词大赛、绘画比赛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体会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3 心怀梦想,成就最好的自己

当孩子们怀揣四张传统文化名片——诵读,戏曲,陶艺,手工,自信走向未来生活,他的身上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不管是气质的熏养还是具体的技艺和形式,或者至少我们的孩子们见识过这种东西,可能对他未来生活品位和感知都是不一样的。希望大河中心校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立德树人;另外一方面是让学生有创造性,有文化品位地生活,核心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迈向未来的时候,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猜你喜欢
中心校陶艺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智救小鸭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君子无所争
“疯狂”的陶艺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