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悲鸿精神与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10-19 09:45李汇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徐悲鸿艺术作品

李汇龙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

经典艺术作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经典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所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矢志不渝追梦的步伐。但是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简单的艺术生产和加工,经典作品必须要有“经典精神”的支撑。徐悲鸿为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毕生努力,其所言所行对后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目前学界常把这种“感召力”称为徐悲鸿精神,因此深入剖析徐悲鸿精神的内涵、细致研究徐悲鸿精神与用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1:徐悲鸿绘《田横五百士》,布面油画,纵198厘米,横355厘米。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

1 价值与意义

用经典艺术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新课题,且近年来关于徐悲鸿问题的讨论愈发增多,其有逐渐成为显学的倾向,从学理层面出发,把徐悲鸿的艺术实践精神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归纳,形成一定的理论构架,不仅提高对徐悲鸿的认识深度,而且更进一步地扩充经典艺术作品创作的理论支撑。[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维度构建,艺术文化是其中一个方面,把徐悲鸿精神融入到经典艺术作品中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整体角度看,有助于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理论内涵。

为当下经典艺术作品的创造提供直接指导。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必要求这些作品能体现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3-5]徐悲鸿之所以能被历史俸为经典艺术家,与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主旋律几乎都是围绕国家和民族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经典艺术作品的创造则离不开“经典精神”的指导,“精神”是主观意识,这种意识能对经典作品创造实践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6-7]用徐悲鸿精神来指导当下经典艺术作品的创造显然具有可行性较高的直接指导意义。

为用经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提供典型案例。本课题深入解析徐悲鸿精神的本质与内涵,把徐悲鸿精神指导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提升到具有系统性学理高度,可谓类似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图2:徐悲鸿绘《双饮马》,纸本设色,纵78厘米,横58厘米,私人藏。

2 相关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高度关注徐悲鸿问题,有关徐悲鸿研究的讨论不断深入,介入徐悲鸿问题讨论的学者愈发增多,相关成果丰硕。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近两年来才开始出现,其讨论的面不断拓宽,讨论的深度不断加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徐悲鸿精神的讨论。代表性的学者和观点有:王文娟在《徐悲鸿精神的现代性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中指出社会现代性进程具有复杂性,这使得徐悲鸿精神在当代受到质疑,在理清“现代性”与徐悲鸿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徐悲鸿所主张的写实主义精神在当代仍然具重大的指导作用。林逸鹏在《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内核——科学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中认为)徐悲鸿为了改变自清末以来中国画已沦为无聊文人把玩之物的颓境,而把西方文明的中的科学精神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他对中国画改革的探索与近代中华民族自强求富的奋斗几乎保持同步,徐悲鸿艺术精神的核心也就是“科学”二字。毕宝祥在《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当代价值》(《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中认为徐悲鸿艺术思想是写实为基础,但他所提倡的“写实”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

关于徐悲鸿艺术本体方面的讨论。代表性的学者和观点有:莫艾在《艺术获得现实表达与历史叙述的可能——对徐悲鸿民国前期形式探索的再观看与理解》(《文艺研究》2013年第1期)中认为徐悲鸿在历史画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艺术的抒情性,而且更加注意作品的叙事性,这就让作品的艺术表达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另外徐悲鸿艺术探索经历还揭示了作品创作应正确对待现实条件和理性保持把握对待现实问题的态度。王镛在《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贡献于当代意义》(《全球化与民族化:21世纪的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中认为徐悲鸿对中国画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入探讨的中西融合的道路,并提倡艺术的多元复古,对激进或保守的思潮都应批判性认识,不能走这两个极端。邵晓峰在《徐悲鸿画传》中以现代图像学方法为研究手段,较为系统的展现了徐悲鸿一生的艺术经历,并提出了构建“徐悲鸿学”的研究倡议。屈波在《徐悲鸿:寓言的写实与写实的寓言——以〈愚公移山〉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5期)中认为徐悲鸿通过把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用现代化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来表达了他对写实主义的坚守,此外屈波在文中还进一步认为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不仅是他的个人兴趣,更与国家民族宏大叙事关联。

吴为山在《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建网2018年3月)中认为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共性和超越性,经典作品有利于凝结人心、消除隔膜,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的构建,同时积极传播经典中华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图3:徐悲鸿绘《群马》,纸本设色,纵110厘米,横122厘米。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

3 徐悲鸿精神与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并通过中国期刊网广泛查阅相关一手文献,梳理徐悲鸿重要的艺术文献著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资料。以潘诺夫斯基为和贡布里希为代表的而提出的图像学方法是研究美术作品问题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选取具有徐悲鸿代表性的作品,从作品内容表象描述、作品内容的深刻诠释、作品创作背后全方位因素分析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分析研究徐悲鸿精神的实质内涵。对徐悲鸿精神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把其与经典作品的创作、协助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有机关联,总结出徐悲鸿精神对推动用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和重要指导作用,进一步的扩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理论范畴。

归纳出徐悲鸿精神与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深入分析到底徐悲鸿精神是什么为基础,结合经典作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作用,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另外还要结合徐悲鸿精神,提出当代经典艺术作品创作的角度和思路,比便更好地发挥出经典精神指导经典作品创作的作用,让经典作品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8-9]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图像学方法对徐悲鸿经典作品表象描述,内容诠释和创作背后因素分析,分析徐悲鸿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特征,提炼出徐悲鸿作品创作中的对国家情怀以及名族精神的结合途径。

挖掘徐悲鸿艺术生涯中的特殊精神与当下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关键在于探讨徐悲鸿精神的实质内涵以及如何利用和吸收徐悲鸿精神来指导当代经典作品的创作,进而从文艺的角度出发协助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说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徐悲鸿精神内涵的全面考察挖掘,从徐悲鸿公开发表的艺术言论、与他人的观点论战、艺术主张、艺术行动与成效、后世对徐悲鸿的评价五个方面考察挖掘徐悲鸿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将徐悲鸿精神的考察挖掘,考察的侧重点设置在国家情怀、民族大义、社会关怀等三个方面。经典作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关系研究。从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砥砺前行的追梦精神等方面入手,深入考究经典作品的价值内涵,把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诉求相关联起来,创建经典作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关系。徐悲鸿精神对当代经典作品创作的指导作用研究。[10-13]从作品的创作题材选择、作品的构思与立意、作品的精神面貌、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品的社会传播等五个主要方面,多维角度开展徐悲鸿精神对当代经典作品创作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徐悲鸿艺术作品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