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宁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产品创新设计》是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是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思维和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对企业的岗位调研,基于成果导向原则提出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体现金课建设的高阶性、挑战性和创新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产品创新设计基本流程及内容,掌握产品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产品方案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本课程总课时: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先修课程为: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产品外观设计、产品改良设计等。基于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课堂教学课时缩短至32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延长至32学时,另外,增加两周的产品创新专题课程设计,属于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32学时的内容安排为:第一章,创新设计思维,讲授8学时,通过发散思维、非文字思维、类比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第二章,创新设计程序与方法,讲授12学时,通过寻找产品缺口、设计目标确定、设计调查、产品分析、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与实施等程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创新设计程序。通过重组、改变、仿生等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产品创新设计深化的能力[2]。第三章,企业创新思维方法,讲授12学时,通过对企业常用的几种创新方法的介绍,例如:客户旅行地图法、未来∕现状∕瓶颈∕想法、故事画板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了解企业创新的特点与方法,为之后进行的企业设计项目做准备[3]。
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两个部分,32课时的实践环节走进学校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工程实训训练,让学生了解多个工种制造技术和加工过程,掌握材料的加工特点与工艺,实现手脑联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两周的产品创新专题课程设计与洛阳康艺美术陶瓷厂联合,引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通过对项目调查、构思、草案、方案筛选、深入细化、最终方案确立、产品制作全过程的实践,加深对创新设计方法论的理解,建立务实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本课程基于应用型金课建设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了以下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环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不灌输,而是引入启发,将学科专业最新进展和前沿呈现在学生面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借鉴英国的循环学习法,教学中教师只须讲授课程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和技术,其他应用性内容则要求学生自行组织思考与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
采用企业创新设计工作坊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要点、阅读文献,然后学生准备,研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组,进行自由谈论,教师要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研讨。首先,采用客户旅行地图法寻找客户痛点,然后,利用未来∕现状∕瓶颈∕想法寻找解决途径,最后,运用故事画板法绘制设计作品,研讨结束后,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学生互相评分,教师要进行简短的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这种看法的理由,供学生参考。通过小组研讨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为洛阳康艺美术陶瓷厂设计创意三彩产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赴洛阳康艺美陶厂完成了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在进行三彩项目实践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具体做法如下:①需求,三彩的人群需求是青年群体,使用环境需求是家用,心理需求是既美观又实用,又有纪念价值,使用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②功能,三彩的基础功能是纪念品,拓展功能是和生活用品结合解决实用性问题。③结构,三彩的结构较简单,一般为平面或者是立体造型,考虑和其他生活用品的结合。④CMF,三彩的色彩饱和度较高,艳丽明亮,材质坚硬易碎,表面光华莹润。⑤风格,三彩的风格可以做出复古风、简约风、混搭风等。通过头脑风暴法,基于用户角度出发,选择设计的主题为一套三彩生活用品,包括办公用品、卫浴用品、化妆用品等。然后进行草图的绘制和电脑建模、排版,与企业交流初步选定方案,接下来对选定的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进行实物模型制作。
通过项目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三彩制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三彩工艺的学习和实训,实际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人独立完成三彩创意产品一件,圆满完成本次的教学任务。促进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进了同学友谊,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学生通过对企业真实设计项目的训练,提高了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生赴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工程实训教学,在五天时间中接受车工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热处理实训,共完成工艺木锤、万用电表、弹簧、电机接线几个产品制作。学生通过工程实训尝试了不同工种的操作,掌握了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工程认识。这是一次“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跨界”实践教学改革,着重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工程意识,力争实现“工程需要艺术,艺术提升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网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学习的深度,做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移动学习[4]。本课程将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运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型金课建设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本课程打破传统考评方式的壁垒,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自我评价的比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而非结果本身、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考核指标体系,使整个评价过程建立在信任与责任的基础上,公平、公开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往的考核过程基本上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评价,学生被动接受这个评价。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任,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积极的去改进。每个学生在团队小组中承担相应的工作,他们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最后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主动沟通,互相学习,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学习状况,意识到做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团队的工作。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启发、点拨学生,不提出干涉性意见,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法,考核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学生在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根据作业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要考虑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予以综合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等方法,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最终结果评价由若干个过程评价组成,从而增加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
应用型金课的特色是走出系部、跨界合作、走出校园、校企联合,以往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已经不再适合于应用型金课的发展特点。应增加学生评价、校内工程实训教师评价、校外企业专家评价、网络评价等指标,学生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在学校展出,每个作业有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码为喜欢的作品投票。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微信推介,集中宣传课程产出成果的同时进行最喜爱作品投票。最后综合得出学生的分数,做到多层次、开放式的考核每一位学生。
应用型金课建设要求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基础工程,任何优秀的改革方案都要一线教师去亲力亲为。本课程改革采用教师走出去、专家走进来的方式,合理优化校内、校外资源,共同建设应用型金课。
本课程增加实践环节,采用工程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要求教师走出专业、跨界合作、走出校园、校企合作,从而提高教师的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企业等场所,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增加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可持续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应用型金课建设与学院转型发展做好师资储备。
本课程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通过专家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学术讲座等形式,直接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把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成果带到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访合作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调研,拟定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吸收校企合作方面的典型经验,寻求合作项目,拓展合作模式,积极与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
应用型金课要求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实践教学条件的改进是切实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做好的保障。本课程及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实践环节考核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本课程依据社会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力求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熔于实践教学中,选择工程实训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企业项目进课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改变以往老师手把手教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实践环节当作一个独立的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监控与记录、增强实践环节在整个考核指标中的比重,考核成绩计入到总成绩。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洛阳理工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和洛阳市康艺美陶厂,实现了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为本课程改革提供工程实训保障和企业技术支持,确保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本课程改革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无法跟进教学需求,实验室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校内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开放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与专业对口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使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课程建设的保障。
目的基于创新的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企业竞争的核心[6]。本课程遵循学院应用型金课建设要求,立足于本专业,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跨界合作的联合教育方式。首先,实现学校内部的跨学院合作,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与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创新设计人才。工程实训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加工设备、产品制造成本、节能与环保等工程理念,以及艺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实现方式,使艺术与工程完美对接。其次,实现学校外部的校企合作,本次课程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洛阳唐三彩企业作为试点,对于促进本地文化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把企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学生走进企业学习,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的方式,企业提供技术和工艺支持,学生提供产品设计方案,在企业专家指导下运用企业的平台完成产品的制作。实现学生在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企业设计流程及方法,从而使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金课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7]。本课程遵循应用型金课建设理念与精神,以理论讲解为基础,以实践环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项目为媒介,以培养产品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课程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团队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条件的改进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金课,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