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港口金融新业态形成机理培育研究*

2020-01-01 06:1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岛港港口物流

梅 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国家经济重大战略部署。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的重要节点,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当前,港航业复苏缓慢,运力与运量不均衡疲软乏力状态将持续存在。以创新服务优化资源要素,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提升港口盈利水平和治理能力,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近五年世界前50 名的港口,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增长平均不足2.3%,某些港口甚至出现负增长。集装箱年吞吐量增速3.24%。主要原因是,货源不足与利润空间收窄,港口物流链运营效率低下,服务能力有限。在规模膨胀与吞吐量不可持续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港口持续盈利是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需求侧动力不足,亟需以改革的方式激活港口多种要素进行逻辑组合,以发挥港口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对港航物流供应链策动能力,从而推动港口治理能力和运营效益持续提升[1]。按照“一省一港”大港口思路,我国浙江、河北、辽宁、广西、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组建港口集团,整合资源要素,探索港口运营模式。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港口金融特征形成

(一)港口金融新业态的生长渊源

后金融危机时代,港口为拓宽盈利空间,应用新技术优化港口全程物流服务,港口物流逐步演变成数字化、信息流运营模式。信息流在货物流通和服务过程中进行费用结算和实现价值迁移。计算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生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三维合一”,逐步形成初期信息与费用结算同步的港口金融雏形,即基于物流业务费用结算和价值转移。

国内港口金融的发展起源于山东龙口港。2009 年,龙口港联合中信银行开发8 亿元资本授信实现业务与资本融通,港口造血功能提升[2]。命名为“银港通”的港口金融基本内涵:港口授权给合作银行,质押用户在港货物(未来货物),同时遴选授信用户向银行申请业务融资,授信用户以银行的货物单证处理后续业务。

图1 “银港通”金融原理模型[2]

港口金融基本内涵为,基于港口物流供应链特点,满足上下游业务需求而设计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主要考量港方、银行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体化运营模式相适应的融资、结算、新型配套服务及资产保值升值。港口金融模式是增强港口业务扩张能力的造血功能的有效举措。青岛港2013 年明确提出实施港口金融战略,逐步培育壮大了港口金融新业态。实质是“贸易—航运—物流”业务贯通的“金融化”服务方案,密切用户“端到端”物流供应链关系服务于国家产业链。新生物流供应链运营模式在互联网、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

(二)港口金融新业态特征形成

港口金融是基于港口装卸主业全程物流上下游关联产业的一种“金融资产手段”,不仅调整和影响港口生产发展模式,而且影响和制约港口运营治理水平的提升,构成港口综合软实力“核能”。

1.政策利好驱动港口金融生长

政策利好创设优良环境,港口主业密切服务区域经济。同时,深化港航联盟,加强务实合作,为港口金融生长提供了肥沃土壤。2018 年,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21 294万吨,同比增长为4.2% 。2018 年,山东GDP 达到7.2 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近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100 万TEU。货重涉及煤炭、矿石、原油、粮食、矿石、化肥、散杂货等。青岛港现代智慧物流强港建设加速,无船承运人、无车承运人等业务火速发展,通过创新服务提升品质,导入青岛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开展信用支付业务等,同时取得港口金融业务许可牌照,逐步构建体系完整金融创新服务。青岛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后,围绕港口经济发展多元融合共生创新服务,将出现更多的金融产品。

2.科技支撑助推服务创新满足用户需求

2019 年8 月6 日,规模、体量与技术居于全国前列的山东港口集团成立。以“东西双向互补,陆海内外联动”为理念,依托互联网,考虑港口生产管控、用户物资融通和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和权益竞优组合,把港口强大业务系统关联物流变成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融合统一体,以平台思维聚合港口物流全要素,为多元用户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全程化服务方案。满足多方需求,从而提升物流供应链整体效益。互联网系统关联各方业务操作便捷,大数据信息更为安全可靠,关联方金融支撑压力减小,成本降低,效益扩大,“你我共依”新型信任和业务发展模式,为港口金融内涵外延延伸提供了足够动能。

3.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港航生态圈

港口金融是港口所在区域经济发动机。以金融驱动创新物流供应链,直接影响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因此,由港方主导金融产品服务必然得到政府重视和支持,业务上下游关联用户必然积极参与。基于此,创新港口金融服务动力更加强劲,港口金融服务市场化运作趋势更为迅猛。根据近五年港口金融实践观察研究,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广州港、宁波舟山港等积极探索推行港口物流的金融资本化运作。国家在沿海中心城市发布保税港区、自贸区、上合组织示范区、金融示范区建设方案,多重利好陆续落地生根。由此,探索和确立港口金融结算标准呼之欲出,以更加规范和有效的措施推动港口金融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服务于港口和区域经济发展。2019 年9 月6 日,山东港口集团联合16家银行启动1000亿“陆海联动”基金金融“核能”[3]。未来,港口金融策动的物流供应链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必将绽放光芒。

三、港口金融新业态的突出问题与发展使命

(一)亟待突破的主要主题

港口金融新业态发展困境:(1)产品基础不牢固,资本运作效率不高;(2)关联业务同质化竞争明显,差异化金融服务薄弱;(3)配套高素质人才匮乏,跨界融合不够深入;(4)“业务+金融”双向赋能路径狭窄,亟需技术和管理创新驱动发展。

(二)任务与使命

经济发展驱动力来自于需求侧和供给侧。港口经济关联面错综复杂,以改革方式激活港口发展驱动力,围绕建设港口现代智慧物流运营模式发展诉求,满足多方用户商务模式便利化,运营效益互惠共赢,激活港口关联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设计物流全程模式,实现物化劳动和价值的转移,对全程节点进行金融资本化协调推进,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模式演变成“物流=资金流(金融)”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港口运营治理能力。

以此促进港口从物流港向贸易港、中转港向枢纽港转变。由此,港口金融的任务和使命可以表述为:对港口物流供应链进行金融化设计,以此密切各方用户在物流供应链上价值认同、利益共生构建利益共同体功能定位,从而形成高速、便利、快捷、人性的物流新模式,服务港口所在区域经济产业链。

图2 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驱动经济发展模型

四、港口金融新业态培养培育方法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是“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上重要启运港,山东半岛蓝色海洋战略中心港,山东经济桥头堡和重要引擎。金融危机以来,外部政治环境动荡不安和贸易萎靡不振,内外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致使其经济发展乏力。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减税降费挤压,港口发展动力不足,复苏乏力,表现疲软。青岛港董家口国家战略储备港区基础建设缓慢,自动化码头建设资金缺口大,港口结算业务乏力,应收账款规模较大。财务管控效率低下与港口主营业务不旺。为此,以港口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建构全程物流,实施港口金融战略,探索全程物流信息技术主导的港口金融新业态[4]。“国际化战略、互联网战略和港口金融战略”综合发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跨界融合,架构港口金融战略布局。铺设产融互惠现代港口金融高速通道:资本上市募集助推港口基础建设、构建港口物流金融化赋能全程物流模式、搭建用户多元需求电子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建构港口金融治理体系。

(一)资本上市募集助推港口发展建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岛港先后实施夯基战略、超前战略、科技战略、中心战略,实现了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向“一港五区(一个青岛港,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集装箱港区和董家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港区、鳌山湾港区五大港区)”世界前八位升级蝶变。2019 年已经迈入集装箱2000 万TEU世界一流行列。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港口依靠市场解决建设发展资金。2009 年董家口港区和第四代港口运营商建设以来,港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港口建设资金紧缺,依靠节能挖潜和贷款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港口以结算和物流垫付质押为抓手,探索业务融本化策略,以求实现自我“造血”[5]。因此,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规范化运营,推进上市公司资本融资战略,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2014 年6 月6 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H 股简称:青港国际,股票代码:06198)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77%[6],良好运营业绩和经营年报,获得社会资本信任。青岛港H 股开启上证A股票回归模式。2019年1月21日,青岛港(股票代码:60129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青岛港实现“A+H”股双轮驱动资本市场融资模式,进入了市场化资本融资的崭新时代。

青岛港资本上市融资,增强基础建设和港口创新能力。2017 年5 月11 日,首创亚洲全自动化码头投产并刷新世界记录。董家口港区、老港区邮轮母港城建设全面提速。同时,上市公司高水平运营质量回报股东。现代智慧港口物流供应链关联产业全面深入铺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助推业务多元发展。用户个性化体验流行。“造血”与“供血”良性互动发展成为港口金融新优势。优质金融资本市场产品支撑并助推港口探索建设贸易港口和区域性中转枢纽港。由此,青岛港资本输出和管理输出进入海外欧洲航运市场。“贸易—航运—金融”赋能模式逐步明朗。

图3 2015-2018年度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统计表[6]

(二)全程物流金融化赋能设计

“业务+金融”赋能模式:以港口物流业务为基础,以信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路径,集合港口物化劳动和服务用户价值支付的一种第三方金融模式。主要目的是以港口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金融准备为其服务用户提供一种金融结算或者融资服务,以其在港装卸的货物物权转移为主要质押物,确保港口全程物流高效优质运营。青岛港取得金融营业牌照,开展全程物流金融服务商业务[7-8]。

用户业务融资平台。遴选合作关系的优质用户,为其开展结算资金服务。主要包含存款业务、结算业务、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细化每类业务单元,在港口统一结算平台提供港口内部子公司之间的“借贷结算业务”,大大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网上业务结算。主要是集团结算业务和各子公司网上结算。港口所属集装箱板块的三大公司,开发统一网上结算板块,运用港口大数据和云计算原理,竞合船公司、货主、集卡、码头(含智能调度中心、闸口)、外理公司和合作银行多方业务利益诉求,铺设用户自助缴费结算、码头代扣、预付款代扣和窗口现场结算四种模式,箱体的转移和费用的结算实时同步进行。一举破解码头应收账款的难题。该成果荣获中国港口协会管理创新奖。

单证电子化设计模式。港口单证电子化设计包括业务单证电子化和结算单证电子化。当前集装箱板块基本实现了包括设备交接单、提货单、交货记录单、入闸提箱单、报关单等在内主要单证电子化,统一业务受理平台实现了业务费用结算批量合并,开具电子发票功能。

信用证垫付。青岛港港口金融的重要作用就是为货主用户垫付过桥资金,信用证垫付。

组合金融业务。深挖“货”“票”“债”“车”“设备”等资源要素,研发“四宝七通”13 款产品,小贷、保理、租赁、保险、贸易、理赔等业态全面发力,“贸易+金融”模式和“货押+金融”模式强化港口主业优势,密切用户关系,扩大金融规模。

2018 年1 月9 日,青岛港取得保险经纪牌照,开发组建港口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围绕突出港航特色,打造青岛港港口金融。引导产融结合、财资管理和金融投资向纵深发展。研发金融互联网服务,适时研究布局期货牌照。

山东港口资源整合加速,由环渤海远集团、青岛港集团、烟台港集团和日照港集团组建山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自由贸易港区政策利好,青岛港将实现物流港向贸易港,装卸港向中转港转变。统筹围绕码头建设融资、主营业务金融协调、用户服务创新和港口运营治理,积极探索港口业务上下游产业基本规律,深入挖掘港口资源要素,跨界融合拓宽延伸产业链,推进互联网港口金融智能化建设应用成效,实现“港航金融”与“金融港航”产融互动良性驱动发展。

以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内涵,加快港口金融生态环境治理建设[9]。港口金融既是价值认同,又是航运业务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扁平化业务平台与互联网数字交互港口金融运营模式,需要高效畅通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强大的港口产业、高超的运营风险治理水平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等要素作为保障。才能使“便利、好用、安全、信赖、高效、互惠”的一站化保姆式港口金融成为适应航运市场的最佳选择。

(三)创设“贸易—航运—金融”发展方案

物流供应链的起点在于贸易,中间在于物流。金融重构物流模式,物流影响贸易,贸易决定物流(量)。以金融策动港口物流供应链发展就要延伸对两端要素的服务。青岛港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 年7 月26 日,针对业务类型,授信合作银行,搭建了全港口资金统一结算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常规业务(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油品板块等)结算,代理业务融资垫付,内部子公司融资拆借款,货主船东货代业务结算融资,运输保险与理赔,员工理财业务等。

组建的青岛港金控公司是集团全资的子公司,拥有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八大金融业态。探索实现了多元用户全牌照运营。金融产品达到19款,服务货物20多种,客户、经常客户达到400 余家,逐步形成了“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创新发展”的赋能循环优势。

依托青岛作为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4 年批复设立),青岛港发挥与青岛市“相伴而生,相依而盛”的天然优势,聚合港口航运要素,探索服务航运实体的港口金融构建。见图4。

图4 金融服务航运贸易经济实体

聚集贸易流、物流、商流和临港服务产业,实现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推动港口航运产业升级,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以金融策动贸易作为重要保证、贸易发展需求推动航运服务发展,航运作为金融发展的载体实践路径。见图5。

图5 航运、贸易与金融赋能关系示意图

2019年7月,青岛依托青岛港,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这为青岛港站在更高的平台建设港口金融提供了重要保障。“贸易—航运—金融”赋能运营模式,牢牢夯实物流供应链根基,从而实施良性滚动交互发展。

(四)平台思维搭建用户多元需求电子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用户多元需求电子金融服务平台[10],力推物流运营商向贸易商务运营商的转变,是青岛港以“一带一路”战略启运港和山东港航经济桥头堡为背景,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世界航运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平台思维”整合港口航运要素,拓展港口业务内涵和外延,形成产融结合、特色鲜明的港口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初步构成具有全程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要素基本特征[11]。如图6所示。

(五)区块链技术的港口金融治理方法

港口金融是基于港口业务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其业务跨界融合以及产业链的纵深复杂性,决定了预防和化解其风险、提升其治理能力的任务异常艰巨。主要原因在于:业务链组合是基于物权转移和金融支付的非平衡性;管理运营技术尚在发展阶段;用户成熟度欠佳;信息与业务的适用现状尚在磨合,“业务+金融”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性等。

港口金融的实施发展阶段受多方面障碍影响,传统审计内部控制方法捉襟见肘,很难保证流程设计、业务运行、金融管控高效统一,以减低风险、提升效率。2017 年4 月19 日,青岛港成立旨在提升港口金融风险治理能力的青岛港金融控制有限公司,达成了金融产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运营、防控风险路径合理的多维合一。两年来青岛港港口金融运营治理能力水平稳固提升。新技术在港口金融中的应用呼唤发展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理方法[12]。

图6 产融结合港口金融平台体系构想模式图

区块链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果[13]。区块链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共享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点,为港口金融运营管理中提供了高效、安全和真实性保障。具体设计思路:建构港口金融运营大数据、基于关联业务的模块运营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化审计信息交换平台、构建开放包容港口金融审计新生态。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交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成为了金融业可选方向。交易双方可在无需第三方信用开展经济活动,降低资产转移成本。蚂蚁金服、阿里电商、华为科技、同花顺等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有益探索。青岛港已经联合阿里、华为进行港口金融的数字科技开发和风险治理探索。区块链技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14],区块链港口金融治理方法必将为港口的健康生长发挥更大作用。

五、结束语

供给侧结构改革视阈下,青岛港港口金融建设实践探索方法思路正确,成效显著,是港口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并于2019 年11 月28 日,代表世界最先进“5G+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15]。12 月13 日,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2000 万TEU,跨入世界一流强港[16]。其“航运—贸易—金融”为主题思维的港口金融模式成为新时期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通道和必然选择。

港口经济发展驱动力是多维度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港口金融新业态依赖于港口发展战略选择布局。同时,国家政策导向,港口地缘属性,自身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它有较强制约。培育港口金融新业态学理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港口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供应链金融。基于数字金融和风险防范治理技术,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青岛港港口物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港口上的笑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惠东港口
青岛港集装箱船队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