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木亦 韩海燕 李亚平
(1.2.3.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13 公里,距110 国道22 公里。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总面积300 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誉,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
乌梁素海位于乌拉山北麓,这片区域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区,峰峦叠嶂,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其中乌拉山山间藏有藏、蒙、汉艺术精华于一体的喇嘛庙,譬如昆都仑召、梅日更召庙等。有潺潺畅流、甜美凉爽的清泉多处,还有景色最为壮美的乌梁素海与黄河。登上乌拉山的制高点大桦背再望群山,真是一览众山小,乌梁素海、河套平原等景色尽收眼底。[1](3)在史料中曾有记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三公旗①札萨克王府首领派员率众登上乌拉山主峰祭祀神灵,诵经祈福,祈祷“穆纳”汗保佑平安,吉祥如意,五畜兴旺。
乌梁素海地区拥有优良的灌排系统,灌溉农业发达,灌排体系完整。因此具备完善的水利系统不仅自然景观多元,其地域文化景观也丰富多姿。犹如画中取景的田园风光——河套平原地区的农业丰收盛景;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珍珠湖泊——乌梁素海四通八达的水利灌排体系等。[2](14)
调研主要以乌梁素海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挖掘该地区地域历史文脉为切入点,立足游客对乌梁素海整体感受为主要研究内容,为日后乌梁素海旅游区更新提供基础资料信息。针对游客在相关旅游APP 的互动点评结合作者对前来游玩的游客、周边居民进行非正式采访结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区的7 个主要类别属性与17 个附属类别进行收集资料,提取7 个主要类别中影响游客对旅游区舒适度体验感受,总结游客对旅游区的感受与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感知程度。
乌梁素海南北长50 公里,东西宽20 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 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 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3](46)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湖面上的芦苇绰绰,湖水和蒲草相互交映,更使乌梁素海平中见美。阿拉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乌梁素海旅游区经建设已具有湖岛木凉亭、草地蒙古包群,并在海上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见图1,图1 为乌梁素海旅游区海上码头。拍摄时间:2020 年7 月25 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旅游区。摄影:柔木亦。图2 为乌梁素海旅游区的敖包,拍摄时间:2020年7月25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诺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旅游区。摄影:柔木亦。)
乌梁素海景区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湖面碧波荡漾,苇丛茂密,令人赏心悦目。它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青山、绿草、碧波野趣天。生长在十里长堤上的高大垂柳这时正刚刚发出嫩嫩的新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新绿堤下,陆续开放着一片片绯红色的杏花,好像粉红的云雾飘荡在江畔。
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海面上有无数的鸟类,成为河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图3,图3 为乌梁素海旅游区海湖心岛的鸟类在自由捕食画面。拍摄时间:2020 年7 月25 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旅游区。摄影:柔木亦。)。乌梁素海为旅游枢纽向周边拓展,从近处看:乌梁素海与乌拉山凤舞龙蟠、相得益彰,是集湖泊、草原和山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从远处看:在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东南西北:有森林公园大桦背;维信国际高尔夫球度假村;九曲黄河;续灯禅寺;原生态神官庙胡杨林;秦汉长城;小佘太阴山岩画;沃野故城等著名景区。
图1.乌梁素海旅游区海上码头
图2.乌梁素海旅游区敖包
图3.乌梁素海旅游区湖心岛的鸟类自由捕食
乌梁素海是天然的淡水湖泊,更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南迁北回的重要休憩站,这一天然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旅游区的公共码头承载了摄影爱好者自我需求的实现,在没有摄像辅助工具的前提下,他们需要根据场地现有的公共设施助其实现摄影的基本高度或摆放需求。但是基于设计角度来考量旅游区的公共码头建设,其设计简单,材料用料不考究,呈现在镜头中的码头设计单薄,与此同时,码头仅有栏杆达到了保护游人安全的程度,在涉及到多功能需求的层次下,只有高度达到基本人体工程学与安全的考虑,但是对于具有特殊需求功能并未实现。
乌梁素海旅游区的主要欣赏节点——游客休息亭建设。在整体画面中,没有设计的美感,且摆放位置位于游客最佳观赏点,无疑遮挡游人的观赏角度与全景拍摄。在休息亭建设时,笔者问询相关工作人员该亭的建设后效果,采用与木栈道材质相同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建设,力求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但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虽然是简单的旅游区休息凉亭,却能传递出本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如若在乌梁素海旅游区建设中,挖掘当地及内蒙古独有的代表性文化元素为主或许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乌梁素海独具一格的美。
乌梁素海旅游区的自然景色在于海域的清澈透明与国家级珍贵鸟类动物在此休憩与繁衍,但是乌梁素海景区的可用观景地较小,所以游客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观光总路程,对游客来说可欣赏的景点屈指可数。但若论“观光”,“光”的点还在于对当地具有代表性文化元素与历史人文元素的探索与挖掘。
文化亮点一:形象化的造型语言“阴山岩画”
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宛如一座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内蒙古中部,这条绵延千里的高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阴山可以说是古代许多部落和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在阴山地区有许多部落、民族和文化交替演变。凿刻于阴山地区的优美岩画,激荡着每一个去过狼山的人的心扉。
图4.阴山太阳神岩刻画
从岩画画面传达出猎牧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判断来看,最核心的尺度标准仍然还是人的生命关照性,即人类生命意识作为价值尺度的核心。岩画表现出了生命的本能是创造生命。乌梁素海北面的乌拉山,属阴山支脉,在乌拉山中发现的简略人形面部图案与太阳神岩刻画(见图4,图4为在阴山支脉乌拉山发现的太阳神岩刻画。拍摄时间:2020 年8 月9 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北岸阴山支脉乌拉山中。摄影:柔木亦。),岩画中的太阳神,即具有自然物(太阳)也具有人(人面)的因素,即人的正面形象+太阳光辉=太阳神。这种人、物互化的特点,起源于遥远的古代,是远古人类对世界本质模糊认知的表现。[4](75)太阳有光芒四射的光线,作为人化了的太阳神自然也效仿了太阳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发射的光线。
乌梁素海北依阴山支脉乌拉山,期间丰富的岩刻画资源,成为乌梁素海文化旅游资源的最大亮点,据笔者向乌梁素海管理部门了解,一条连接乌梁素海,贯通南北的乌拉山岩刻画参观旅游便道,正在计划修建之中,这对乌梁素海文化元素的打造无疑是个好消息。
文化亮点二:老渔民记忆中渔业故事和今天的“开河祭祀仪式”
50 年前的乌梁素海是巴彦淖尔市主要的渔产品与芦苇编织手工艺产品主要出产地,每日渔产量出产至少400 吨,[5](58)对于当地渔民来说,一个时代的盛景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所以著名的旅游区要呈现出当地特有的时代记忆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印记。
笔者于2020 年8 月3 日至8 月5 日,分别采访了不同年龄段几位在乌梁素海从事捕鱼的渔民老师傅。其中一位陈姓老渔民,向我们转述乌梁素海50 年前的盛况,山清水秀,鱼产丰富,肉质鲜嫩紧实。在那时物质匮乏的年代,捕捞一斤鱼平均收入是0.18 元,渔民在海上风吹日晒一月平均收入是20 元左右,这是当地所有渔民的常态。在其两位儿子口中,得知他们儿时,也随着父亲出海打渔,渴了就在湖中捧一捧水喝,湖水下面的鱼清晰可见,湖水甘甜清冽。中午的午饭就在渔船上解决,割上一把芦苇烧火,简单的用湖水煮鱼就是一顿午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现在的乌梁素海能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在乌梁素海渔场进行田野调查时,渔场职工王师傅告诉笔者,“在不富裕的50 ~60 年代,乌梁素海当地是没有祭祀仪式的。直到1970 年国营事业单位乌梁素海渔场成立十年间,乌梁素海当地的生活渐变富裕,渔场的名声大噪,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民俗风情的开河祭祀仪式”。每年阴历的十二月十五举办捕鱼仪式与乌梁素海冰雪节同期举办。开河鱼打捞的第一网主要是由乌梁素海渔场的主要领导及当地颇有声望的渔工进行第一网的捕捞工作,并筛选出最壮硕、公斤数最大的鱼进行售卖。捕鱼活动盛大热闹,在该日子开始的凌晨时分,慕名而来的游客、餐馆老板早已在岸边等待良久,等待开河鱼的鸿运降临。根据捕鱼仪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通过民宿产业、旅游资源扩大乌梁素海的综合影响力。
文化亮点三:美丽的芦苇荡及芦苇的妙用
芦苇在当地是主要经营项目之一,在原先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主要被妇女用作编织成苇席、门帘等日常生活用品。1980 年之后芦苇主要用于造纸行业,第一年的芦苇全场生产73300 吨,到90 年代在原先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8000 吨,渔场光在1990 年前后收入增加至80 万元,乌梁素海也成为人人羡慕的富庶之地。[5](59)90 年代之后,由于乌梁素海海域被上游的造纸、医药企业污染,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优质鱼类大量死亡;优质芦苇逐渐不再生长,质量变得脆弱。间接导致渔场数千名渔民生活水平下降、编织女工逐渐变得无工可做,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跌落谷底。大量居民外迁,如今乌梁素海60 周岁以下的人口不足整个乌梁素海区域整体的40%。
笔者于2020 年8 月7 日采访乌梁素海芦苇产品主要出产村庄——场部进行走访调研,为期一周。乌梁素海地区具有传统芦苇编织工艺的女工大部分来自于河北、陕西等地,外迁居民原来生活的区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河流或湖泊,譬如河北外迁民,他们大都是来自白洋淀、唐山等地。在他们生活的地域,自古都有传统的编织工艺与打渔技艺,所以外来人口迁入乌梁素海后,利用他们自身优势,结合身处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利于当地发展的生产性活动。在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实际调研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传统编织工艺品的存在,对于宣传乌梁素海旅游区处于较为不利位置。经调研发现,芦苇在当地的用处很大,在工艺品层面可随心所欲的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在医用领域,芦苇的内部根筋薄膜,同深度访谈人员交谈后得知,该薄膜是极其珍贵的“止血贴”(当地人俗称:膜儿)。在采集芦苇时,工人的手会时常被芦苇割伤,但是当地人取出芦苇根筋内部薄膜迅速敷于出血位置,稍至片刻,出血便会止住。而后,笔者就此问题在《内蒙古植物志》[6](50)中寻找到了答案,书中记载:“芦苇的一部分茎秆(药材名:苇茎)能清热排脓,止血解毒”。这一神奇的作用被笔者采访时发现,这一药用功能运用在药用领域,造福人类。随后笔者采访天骄芦苇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今,由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就芦苇的多重价值,正在与国内外多家医药企业联合,开发乌梁素海芦苇的药用功能,造福人类。
当然乌梁素海芦苇的多重功用并不仅限于工艺品、药用方面。在传统的民居建造中,芦苇是原先甚至现在乌梁素海周边生活的民居建造房屋常用的材料。在乌梁素海周边的传统民居建造中,当地的居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主要采用芦苇作为房子的屋椽,既能做房屋的承重结构,又因芦苇捆组织粗糙,更好的固定泥浆,成为居民建造房屋的首选材料,且芦苇具有冬暖夏凉的天然特点。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并且针对破坏程度和现状采取治水、治芦苇、治上下游进水质量等关键点措施,最大程度恢复乌梁素海原有的风貌。至今,乌梁素海地区的水域情况逐渐恢复至国家四类水标准(国标共五类水,一类为无污染纯净水),可以同人体接触的水标准,乌梁素海海域上生长的芦苇质量要比之前受污染时强韧很多,可以用作产品的原材料。
图5. 乌梁素海苇编产品
在乌梁素海景区相隔不远的陈二壕村,天娇芦苇生产有限公司产业采集乌梁素海盛产的芦苇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见图5,图5 为展示乌梁素海芦苇文化与商业价值双重功能的苇编产品。拍摄时间:2020 年8 月7 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天骄芦苇生产有限公司展厅。摄影:柔木亦),并在政府支持下在该村设立了专供销售与展示功能并存的产业销售基地。在保证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下开展大力发展当地具有民俗风情的产业,助力乌梁素海的发展稳中向好。
文化亮点四:乌梁素海地域历史的文化民俗文化再现
在考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乌梁素海当地的民居房屋有了新特点,乌梁素海居民在新修建的房屋中加入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秦时期的陶片纹样,包括素纹、绳纹,其中以“长乐未央”(图6,图6为出土于乌梁素海三顶账房的汉代文物“长乐未央”砖。资料来源:《乌拉特前旗文史资料·第五辑》;拍摄时间:2020年8月7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政府资料室。摄影:柔木亦)、“单于和素”字样最为珍贵。“长乐未央”一词应在商纣之後,它的意思是: 天子与各地诸侯长和, 则国能传之”千秋万岁。在乌梁素海地区被当地人理解为乌梁素海地区平安昌盛,祖宗基业千秋万代的传承。所以当地政府依据挖掘的“宝藏”运用于当地民居建筑中,传承历史文脉。经过为期两周的田野调查后,我们发现,乌梁素海地区生活的本地居民,他们的房屋建设,也参照了不少传统民居的建筑模式(图7,图7 为乌梁素海当地渔民,自己盖的房屋,很有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拍摄时间:2020 年8 月9 日下午。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景区相隔不远的陈二壕村。摄影:柔木亦),并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至今为止,当地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生为主的人群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社会分工方式生存——男打渔女编织。
图6.
图7. 传统文脉元素运用至传统民居建筑中
但是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发展,乌梁素海传统的生活模式不可逆的发生了转变与发展,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已经跟随现代城镇发展行走较远,在乌梁素海旅游区建设中应突出传统的民族特色与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故事,并与相关设计结合,创造兼具美感与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
笔者在对乌梁素海文化旅游的调研中,还采用了线上发放问卷调查、线下访谈旅游区游客的方式,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游客对乌梁素海地区文化因素的感知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软件对获得的网上调查数据、访谈内容以及搜索的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乌梁素海,面积约300 平方千米,美丽富饶,芦苇郁郁葱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八大淡水湖之一。随着农业用地开发力度的加大、城镇扩张速度的加快、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大肆开采乌梁素海周边的森林资源,以至周边土地无法吸收雨水携带的泥沙,直接影响乌梁素海流域内的湿地水平面上升海面大幅度萎缩;平原地区的农业用地,化工剂的过多使用导致湖内内源污染,致使流域水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7](24)现今依据国家政策支持与帮扶,乌梁素海的水域情况好转,已达到承载旅游区观光游览标准,现阶段主要规划在于对乌梁素海原先出产最多的渔、手工艺产品的传统聚落进行抢救保护,样本传递的结果也在于通过对旅游舒适度与观光种类的分析,总结旅游区发展未来方向与改进策略,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保护传统聚落与生态环境原有的姿态。
通过查看热门软件上游客对乌梁素海旅游景区的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点评与游记记录,根据国内著名的旅游市场研发APP 及相关旅游资讯和旅游平台用户覆盖前5 排名,选取携程旅行网、途牛旅游网、蚂蜂窝、途家民宿四大网站,及国内知名博客、新浪微博,以及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社区天涯社区作为样本的主要搜集平台,还有青年群体喜见的小红书、微博国际版的APP 搜索结果。同时,见于乌梁素海旅游景区近几年对生态环境修复及旅游区新建成果,平衡个人搜集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客观性,在游客发表关于旅游心得体会的文本APP 时,本文搜索结果仅限于游客上传资料的时间为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8月30 日的相关游记文本、点评等数据。
另外,根据提前拟好的用户访谈提纲,与乌梁素海旅游区217 名游客进行非正式访谈,与乌梁素海当地110 名居民,还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121 名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做好访谈记录,整理资料可作为下一步基础研究的补充资料。
最后,笔者从网络上搜集到与乌梁素海文化旅游的相关文章167 篇,同时还搜集到一定量的旅行记录和旅行点评。其中马蜂窝中用户对乌梁素海景区点评最多为507 篇游记及相关点评,天涯论坛主要记录做多的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满情绪有3 篇,占记录总比30%;携程旅行网游客记录为76 篇、新浪微博点评24 条;途牛旅游没有相关旅游区的游记及点评记录,所有词条等共计753 条。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及当面访谈,得出以下实际评价。游客在对当地自然景观可观赏自然物与传统聚落感到很舒适,乌梁素海当地小气候较为宜人,且当地种植独具特色的绿植,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清新的空气与周边城镇干燥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乌梁素海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优势所在。乌梁素海地处阴山与狼山夹角处,东西方向通风条件良好,南北背靠山脉,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了乌梁素海湖区分布众多的依海生存的传统聚落,在当地最热的季节5-7 月,当地小气候与周边城镇相比低3-4 度,[8](12)且空气湿润,是游客感受到较为舒适的旅游地。乌梁素海当地自然植被种类较少,但是种植数量较多,所以该地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和植被释放的氧气含量较高,游客对当地的自然气候的舒适度较高。乌梁素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不少旅鸟的休息地。当地的红柳树可作为药材和牲畜的补充饲料,是一物多用的极好典范。
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正逢国家对乌梁素海地区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规划阶段,结合乌梁素海地区挖掘出来具有祈福寓意的素纹与绳纹传统设计元素,可以将准备开发的特色小镇传统民居建设与接待游客区域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的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来到乌梁素海只知道乌梁素海海域的美,并不知道原来乌梁素海也有温柔似水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这一短板,当及时弥补,否则,“文化旅游”中的文化无从谈起。人文景观设施的舒适度提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调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在利用自然风光这一点上,做的很到位,但于当地而言,民俗特色对旅游区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低,实际游玩项目集中在海域上,对当地旅游区周边环境、餐饮、购物和相关配套设施体验度不强。建议从挖掘到的地域文化元素入手,结合游客对旅游区的内部功能需求与对当地地域文化的熟知程度,将挖掘的地域文化元素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营造本地区独有的景观标示,方可实现推动乌梁素海地区文化旅游的更大发展。
为此,笔者针对乌梁素海旅游区历史文化元素的田野调查结果,推导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文化元素方面,要根据已经发掘出可代表乌梁素海传统历史人文元素,在乌梁素海旅游区进行迭代更新时融入贯通,真正将艺术与人文融入到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中,即游客人未至,但是在线上平台的讲解或三维游览中在脑海中真正认知乌梁素海的传统历史文化,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对于人文历史了解也深入人心,无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机会。譬如,在乌梁素海入园的道路中可以增设传统文化元素的道路设计,在绿树成荫的景观大道中隐约可见石堆中镌刻着的岩画;抑或是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在观景台的建设中,将芦苇重复利用,作为观景台的建筑部件,节能能源的同时,增加景观的共融性,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自由。
乌梁素海在鸟类自然博物馆中可以穿插传统手工技艺——芦苇编织工艺的传承项目,譬如采用芦苇编织成动物等具有象形意义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产品。芦苇除最基本的原料使用功能之外,芦苇还可做建筑材料和药用领域,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助力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增加媒体对乌梁素海的曝光率,加强旅游宣传与品牌推介的工作,借助线上等移动端传媒等多方式,树立乌梁素海良好的旅游形象。
其次,在旅游资源的管理方面,笔者建议整个景区,应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重新制定合理的区域划分,保证在有限的区域内为游客提供基本的需求保障。同时依据不同的自然景色与季节气候提供合理的旅游路线,保证因季节的不同使游客观赏到不同的景致。乌梁素海舒适期较为恒定,东暖夏凉,每年的3-4、6-10 月为最适宜的旅游季节,6-7 月份是当地最炎热的时期,[9](56)是当年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与当地临时建筑的搭建,提高游客夏季观赏游览的舒适度与体验感。
全面加强对景区内部工作人员、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面对国庆小长假等假期带来的游客增多,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对设施老化、设计单一等进行重新构建与思考,加强服务行业人员的素质培养。[10](61)积极推介乌梁素海当地特色美食,带动游客深入了解乌梁素海的时代记忆,让游客真正了解该地区的发光点,增加游客对本地区特色项目的体验活动,形成具有乌梁素海特有的系统化旅游模式。[11](102)
总之,笔者希望通过对乌梁素海旅游区地域文化调研,能在总结的基础上对整理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与文化提升有所帮助。实际上,针对乌梁素海旅游区的现有历史文化元素确定旅游区定位目标,在现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应立意长远,探索一条符合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方案,真正起到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保护传统历史文化留存的目的。
旅游活动已经成为现今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结合新技术的发展运用,变革传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旅游内容与形式,促进地方的旅游业跟随发展的浪潮。[12](49)凝练区域文化与资源特色,进行相关主题或纪念性特色旅游区建设,通过开展区域知名的渔业与农业知名品牌营销作为突破口,使旅游区多元化发展。
立意长远,保护优先,开展乌梁素海旅游区的建设,离不开自然环境优美的基底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留存,对传统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有度地开发旅游区景观规划,是对自然与人文的尊重。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笔者对当地的历史过往与现有的旅游区现状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值得肯定与发扬的地方要继续完善,对于需要改进与提升的地方进行新的思考与研究。研究乌梁素海旅游区如何发展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与留存传统历史人文文脉的基础上打造属于本地区独有的旅游景观特色策略,避免旅游区的建设与现代化旅游景区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和体验,让本地区的旅游区在发展的同时更好更快的协同并进旅游产业的快车。(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资助项目《乌梁素海植被生态保护环境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JJS1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