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俊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不断涌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盲目的追求课堂的“活”,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本真,不仅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引发学生的厌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理性回归,让返璞归真到位。依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活化教学,以教书活、活教书、教活书为根本,定能够让语文课堂散发出应有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91-01
近来,语文教学界倡导课堂教学应该理性回归,让返璞归真到位。何为璞?何为真?其中的“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关注语言的听说读写”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主线。依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活化教学,以教书活、活教书、教活书为根本,定能够让语文课堂散发出应有的生机活力。不顾,教得太活,难免会陷入另一种境地,那便是课堂上出现热热闹闹的现象,这种太活,实则是“闹”。
1 讨论此起彼伏,需要“有的”
“统得过多,管得过死”这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对此,课程标准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终身发展”作为首条建议要求教师遵照执行。确实如此,学生的表达话语权更多了,特别在一些讨论中,很多同学更是争先恐后发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能不说是课堂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讨论此起彼伏,让课堂成为争辩的校场也未尝不可,一旦过于活跃,难免会陷入漫无目标的空主义。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范进中举》时候,结合范进中举后疯狂的情形,请学生认真朗读课堂,请他们主动说出想法。很多同學针对“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和“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等细节开始了讨论,有的说,范进中举和歪打正着,这样的情形让人觉得好笑;有的同学说,这是作者的故意夸张描述,无非是让我们感受到科举考试中举不容易;有的同学甚至说,自己感觉范进中举就好像现在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等等。这些讨论未能紧扣任务话题的中心,过度发挥和无端想象,都是对文本的歪曲解读。
建立在一定讨论目标基础上的课堂互动,更应该从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需要出发,应该从为此明确一定的讨论目标,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探知,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价值,更有实效。在教学中,教师多融入学生讨论中,明确学习目标,在他们欲言又止的时候予以点拨,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2 对话滔滔不绝,需要“深度”
课堂的对话需要学生带着疑问主动交流,需要从对话中体味文本的深层次内涵意义。不过,过于活跃的对话,让学生在口若悬河的交流中不能有效迸发出思维灵感。滔滔不绝的对话看似精彩纷呈、活力十足,展现了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但细细想来,缺少一定的深度,让学生为了对话而对话,容易偏离教学初衷和本意。
缺少深度的对话,容易给学生产生误解。如,在《春》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围绕“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表达主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很多同学从自身的认知体验出发,围绕楚天来临时的情形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对话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切都睡醒了而勃发生机活力的好时光。有的同学则在对话中认为,春天是鸟儿叫了,花儿开了,水儿涨了,是植物盛开的开始。有的同学则是在对话中认为,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需要我们好好努力把握时光,等等。对话的滔滔不绝,使得课堂教学富有生机活力。但这些对话缺少对春的深度解读,缺少一种喜爱之情。
回归语言表达交流,多给学生自我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相互沟通和主动交流中把握核心要点,定能给学生更多的启发。突出对话时机引导,多给学生相应的指点,利于其在把握深度的前提下真正关心文本,获得更多感知。把握对话的深度,多设置层层递进的话题,定会给学生不一样的启发。
3 表演惟妙惟肖,需要“实效”
课堂上的开放收合都有一定的时机和规律,需要在恰时得当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情景化课堂,重视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重视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自我表演中展示自己的光彩。表演再像,还应该回到文本表达的主题意义上,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我展露机会。
栩栩如生的表演更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容易让课堂陷入形式主义。如,在《皇帝的新装》的学习中,某位教师在教学中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后,待确认了学生读过课文后,便请学生扮演皇帝、两个裁缝、士兵、小男孩等不同的角色,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并运用一定的道具来展示。整个课堂可谓是精彩和高潮不断,甚至被认为是一出漂亮的情景剧。但在课堂随堂检测中,学生对皇帝的性格特征以及其他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仅仅停留在课文教材所言的层面上,缺少一定的实效性。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不成功的课堂。
追求实效是语文课堂的本然,更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予以关注的,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回归文本,多注重文字的解读,定能让学生在真正研读中形成理性认知,而非是依赖所谓的表演来博得眼球。过多的表演往往会冲淡教学主题而适得其反,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才是硬道理。
总而言之,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往往只关注表面上、看得见的热闹,想尽办法让课堂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自然也就挤占了学生应有的读书时间,没有静思默想,没有了自主探究,无论怎样的讨论、合作也是流于形式。不妨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语文课堂更有深度,让善思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周敏成.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回归[J].中学课程辅导,2011.
[2] 陈艳华.让灵动的课堂回归语文教学本真[J].四川教育,2009.
[3] 李振伟.让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回归“本真”[J].广西教育,2017.
[4]朱春瑛.初中语文本真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天地,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