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欣欣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构筑言德同构的识字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掌握文字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文化修养。通过分析汉字结构体会汉字文化;还原汉字图形联想中国文化;表达识字感受,演绎生活图景;对汉字进行个性化的解释等方法都能构筑言德同构的识字课堂,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言德同构;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94—02
言德同构指的是语言和德行的同构,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和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学者冯铁山认为言德同构是语言和德性同构共生,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德性得到同步发展。由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人的构字思想,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便采用言德同构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识字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升识字的效果,还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分析结构,音义结合
要让学生触摸到汉字文化的精髓,就要让学生尝试分析汉字的结构,了解汉字音义结合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然后联系生活思考与之有关的系列汉字。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言德同构的教学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类第3课《小青蛙》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尝试找出课文中读音相近的汉字。学生找出了“清、晴、青、睛、情”这样一组汉字。我在教学的时候便根据这组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我鼓励学生分析这些汉字的结构,学生发现,这其中有四个汉字都能拆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右边的那个部分都是“青”。我鼓励学生思考:“大家觉得这是偶然的吗?它们的读音为何都和‘青相似呢?”学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我猜是不是带有‘青的汉字都要读成和‘青差不多的读音呢?”我又给学生展示了这些汉字的左半边,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学生发现,它们分别代表水流、太阳、眼睛和内心。有学生再次发现了规律:“它们似乎都和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啊。”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发现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回忆一下自己还学过哪些汉字具有相似的特点。
言德同构要以“言”在先,也就是要以促使学生掌握汉字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基础。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析汉字结构,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汉字的识记和运用中,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提高。
二、还原图景,联想文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识字教学要和图画紧紧结合在一起。对于汉语来说,不少汉字本身就具有象形的特点,所以更应该和图画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实物图片,然后又展示汉字从金文到篆体、最后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基于字理的基础上看到汉字悠久的历史,搞清楚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而对汉字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上册识字类第2课《金木水火土》的时候,我尝试将其中的汉字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展示其从金文到篆书,最后发展成楷书的样子。以“火”这个字为例子,学生发现原来它在甲骨文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团火焰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火”的样子。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其实并不是现在所有的汉字都能在甲骨文中找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古人也在使用的汉字。你觉得为什么‘火在甲骨文时代就有呢?为何古人要将其和‘金木水土放在一起,用来比喻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呢?”学生有所感悟:“是不是因为古人原来没有火,发现了火之后,让古人有了熟的事物,古人觉得它很重要,于是就和能制作工具的‘金,能产生食物的‘木,能解渴的‘水,能承载万物的‘土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初步体会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还原汉字图景,并嘗试联系古人的生活,揣摩古人为何这样造字,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厚,让学生尝试还汉字本来“面目”,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
三、言说感悟,演绎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尝试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真实体验,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中。我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也尝试运用了这一点,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觉得难记的汉字,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识记该汉字的感受,说说该汉字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场合里。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到言语实践中。
一年级下册识字类第l课《春夏秋冬》一文展现了一年四季会出现的各种景物。我在教授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展开言说活动,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汉字的,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有学生认为“雪”字很难记忆,其同伴提出:“‘雪上面是一个‘雨,因为雪都是雨冻起来之后形成的啊。下面是一座倒了的‘山,因为雪能将山都覆盖起来,看上去就好像没有山一样,这不是暗示山倒了吗?”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印象,记住了这个汉字。此后我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在生活中怎样运用“雪”。学生发现:“雪象征纯洁。”“我听说过‘雪中送炭,是形容一个人十分善良的。”我便利用这个机会将德育方面的内容融合进去:“雪是洁白的,所以象征纯洁。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做雪中送炭这样的好事情。”
在鼓励学生参与言说活动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学生的表达内容,并尝试用真善美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积极关心自己身边真善美的事物,并尝试用文字和语言表现出来。这样也能起到言德同构的教学效果,能将汉字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
四、放飞想象,个性阐释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我鼓励学生围绕汉字进行个性化解释,又或者尝试给汉字编写字谜、编写识字儿歌,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也让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
一年级下册识字类第4课《猜字谜》一课中围绕“言、心、日、水”等汉字设置了各种字谜。我在教学中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自主创作字谜:“其实每一个汉字都好像是一幅画一样,大家尝试在自己的头脑中将其变化成画面,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就成了一个字谜了。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猜字谜吧,看看谁是编字谜的高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该活动中,有学生提出:“云儿见它快逃走,小树见它快鞠躬。”这个字谜的答案是“风”,但是其内在的寓意却不太好,我对该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字谜,让人觉得‘风好凶啊,这可不是好孩子该表现出来的样子啊。能不能换一个呢?”学生思考后说:“小树看见招手笑,花儿看见点点头。”我表示:“多好的‘风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小树和小花也都很讲礼貌呢。”这样就将德育的内容融入到了其中,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著名教师张展瑜认为在组织言语实践活动时要有层次性,识字是第一层,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是渗透则是第二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仅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展开识字活动,更关心学生说了什么,尝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品德得到提升,起到言德同构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识字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教授汉字,还应该将人文素养、道德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因素融入。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同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能力都是学生必须要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我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巧妙地采用了言德同构、文道统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能提升自己的品德、价值观,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