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咸鱼都有翻身的一天

2019-12-31 09:09巫婆的葱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范仲淹朱元璋曾国藩

巫婆的葱

我们常常因为出身平凡、天资愚钝,前进的道路上还阻碍重重,就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唯有当一条碌碌无为的咸鱼最恰当。可是,命运从来不会辜负努力的人。咸鱼翻身,十年不晚。

只要你不放弃,一直往前走,前方就只有路口,而没有尽头。

乞丐皇帝朱元璋

青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标签是放牛娃、乞丐、云游小和尚。但在短短十五年间,他完成了一次近乎“天方夜谭”的逆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一位草根皇帝、布衣天子。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家的草根程度从起名字上可见一斑。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为他在家族兄弟里排行第八。他父亲叫朱五四,他爷爷叫朱初一,起名是不是很敷衍?

十五岁那年,他老家濠州(今安徽凤阳)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家里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还是邻居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打杂,还要受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住持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就这样,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开始托钵流浪。

这一流浪就是三年,而这三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1352年,土豪郭子兴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朱元璋便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他二十五岁。

他一个楞头小子,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当官的爹,没有万贯的家财。可俗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穷小子朱元璋反正也没什么可以输的,自然选择积极拼搏。

人伍后,朱元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他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他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很快,他的好名声就在部队中传播开来。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他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后来,朱元璋慢慢接管了郭子兴的队伍。在严格治军、赢得民心的基础上,他知人善任,把文武精英的才千发挥得淋漓尽致。还.采纳夫人马秀英的建议,举贤不避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元璋在行事中信奉“乱世用重典”,杀伐果断,不患得患失。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没读过书这一短板,要领军打仗、治国平天下必须补上这一课。因此,从他剃度为僧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他一生坚持学习的不懈努力之路。尤其是戎马生涯期间,他仍坚持虚心向身边的大师、谋士学习。渐渐地,朱元璋为自己准备好了天时地利人和。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那年他四十岁。

不忘初心范仲淹

从社会底层走到权力最巅峰的极端例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经过努力,改变了命运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就是一个。

范仲淹小时候求学时,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凉后会凝成一块,他就在粥上划上两刀,分成四块,每顿饭就是两块粥伴着几根咸菜。为什么活得这么艰辛?因为范仲淹早早懂得了寄人篱下的凄凉。

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改嫁一个姓朱的小官,他也改名为朱说。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他的两个兄弟花钱大手大脚,只顾吃喝。做哥哥的看不下去了,去劝诫弟弟,没想到遭到弟弟白眼:“我们花我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这事给这个自尊心甚强的青年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自己已然成年了,竟然还寄人篱下,这样不行。于是他马上收拾行装,毅然离开朱家,独自去南京的应天府书院读书。

跟朱家断了联系以后,范仲淹的生活更为艰难,有时连粥都吃不上。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五年来,范仲淹晚睡早起,和衣而眠,不曾懈怠。他相信,也只能选择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

那年真宗皇帝御驾亲临应天府,一时间街上人山人海,书院里的人无心读书,都挤到街上看皇帝去了。只有范仲淹还在看书,有人劝他:“能看见真龙天子,这是难得的机会,你赶紧去看看呀!”范仲淹说:“以后再见也不晚。”

果然,第二年范仲淹就考中了进士,在赐予新科进士的御宴上,范仲淹大大方方地近距离见到了真宗皇帝。

范仲淹功成名就后,从朱家接回了母亲,正式向朝廷上表请求,改回了范姓。

按理说,穷苦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就应该爱惜羽毛,谨言慎行。但范仲淹仍然很冲动,他总是去“惹怒”一些权贵。他坚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是朝廷从百姓中选出的官员,就要替朝廷做好事,管好百姓。在范仲淹的眼里,永远有比乌纱帽更重要的东西!

仁宗二十岁时,太后还垂帘听政。那时范仲淹只是一个小小的秘阁校理,负责一些抄抄写写的杂活,但他还是直言上书让太后还政于君。意料之中,范仲淹被贬出京。

三年后,太后去世,仁宗召范仲淹回京。不到一年,范仲淹上书阻止仁宗废掉郭皇后,又被贬了。

隔了一段时间,仁宗再次启用范仲淹。而在民间这几年,范仲淹看多了官吏结党营私,官官相护带来的腐败庸政,毅然上书《百官图》,这下可是惹恼了朝中各位同僚。他们各种诬蔑,说他离间君臣,范仲淹再次被贬。

当时很多人認为,范仲淹这样做太不通人情,甚至“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范仲淹没有因为其他人的质疑声音而去改变自己,他选择了保持初心。于是才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屡败屡战曾国藩

生活一次次的毒打让我们慢慢认清现实,我们不是天才少年,我们只是普通人。而曾国藩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也能够通过努力成就大事业。

曾国藩跟平常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相反还有一点愚笨。别人一天就能学会的知识点,他一个星期也未必能够掌握。这样的小孩若是放在现在,一准能把辅导作业的爹妈气死。

十三岁的一个夜晚,曾国藩一如既往地进入书房,他要把一篇课文背下来,要不然明天的早饭就保不住了。他坐在那里一遍一遍地背诵,不知道房梁上有个人一直盯着他。

曾国藩拿起书本背到三更半夜,还是磕磕巴巴地背不下来。这位房梁大哥急了,他“唰”地从房梁上跳下来,瞬间把曾国藩吓懵了。接着,他开始大声背诵那篇文章,背完后在曾国藩崇拜的目光中大摇大摆地离开:“天还没亮,还能再干一票。”连偷听的小偷都能背下来的文章,曾国藩却背不下来,可见他笨到什么程度。

但曾国藩硬是靠着自己的方法,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他的方法很简单:下笨工夫死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就靠着一股韧劲,把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慢慢读熟、读透,才学与日俱增。

曾国藩在多次考试失败的情况下越挫越勇,终于在_二十八岁这年成为了进士,并成为了当时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

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他按惯例在老家守孝丁忧。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沿途各地纷纷陷落。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了团练,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湘军。”

湘军没有八旗子弟的腐朽、绿营的暮气,有的是坚韧的战士、知识型的军官。大家都对这支部队充满了期待,可没想到,这支队伍跟太平军一相遇就遭到惨败。曾国藩一时羞愧,投水自尽,被手下人手忙脚乱地捞了出来。

曾国藩从来都不是威风凛凛的战神,他经常狼狈得有如丧家之犬。那为什么他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原因只有四个字:屡败屡战。曾国藩屡次率领湘军从失败中站起来,最终包围南京,取得与太平军作战的最终胜利。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如果我们现在还没取得想要的成就,千万不要自暴自弃,用永不放弃的精神,不忘初心,屡败屡战。你的每一分努力和耕耘,都不会被辜负,即使是咸鱼,也有翻身打胜仗的一天。

猜你喜欢
范仲淹朱元璋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范仲淹画粥苦读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背书
范仲淹苦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