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治疗模式在防治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应用探索

2019-12-31 03:06郭婷婷范俊峰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萨提亚郭某依赖症

郭婷婷,范俊峰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接近100%。 周上网时间从2008 年到2015 年大体上翻了一番,截止2015年大学生的周上网时间为31.7 小时。 这折射出青少年对网络强烈的依赖性正在悄无声息的发展。[1]手机的过度使用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愈发强烈,有调查显示在接受采访的人群中有90.00%的大学生手机用户在手机不在身边时,出现紧张、焦急、忧虑等焦虑症状。[2]

手机依赖症表现为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人际社交等方面的依赖,成因主要有从众心理的驱使、信息获取的需求、“理想间歇期”排遣情绪的手段。

手机依赖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降低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孤独感[3],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规范性和积极性[4],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已经异常凸显, 在防治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过程中更要理性地看待手机依赖问题,科学地分辨、分析手机依赖问题。 谨防“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引发或加重不安定因素。

手机依赖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OCUD)又称手机过度使用、手机成瘾,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在此,根据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进行科学界定, 一般性依赖表现为学生本人意识到手机依赖问题, 且因此产生不良情绪,持续一到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能维持基本的日常行为,但效率有所降低,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尤为突出。 严重性依赖表现为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内,且不良情绪出现泛化,部分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严重心理疾病。本文研究的手机依赖的范畴为以上界定的一般依赖和严重依赖, 不包括科技化生活模式所引发的正常的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引起的神经症性问题。

二、萨提亚治疗模式概述

美国著名家庭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在干预家庭心理问题中效果显著, 后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心理问题中,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

萨提亚治疗模式中的“冰山理论”认为,人的表象行为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即外在系统,问题的根源则在于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即内在系统。内在系统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六个层次,是一个有机体,各层次相互联系,彼此影响。

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在关注表面行为现象的同时,更深入地挖掘人的内在心理,帮助人们整合、调动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内部资源, 建立表里如一和高自尊的生存姿态,重新认识、接受、尊重自己,激发自我价值感。 萨提亚治疗模式透过表象问题深挖当事人的应对姿态问题。

图1. 冰山模型图

三、 萨提亚治疗模式在防治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应用

(一)基于冰山理论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深层原因

行为: 大学生手机依赖人群的行为多表现为沉迷于手机游戏、电子书、网络社交软件等打造的虚拟网络空间里,行为积极主动性降低,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精神颓废、悲观,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

应对姿态:面对外部压力的冲击,不同的人所表现的应对姿态也有所差别。有些采用讨好应对姿态,委曲求全,放弃自我,完全迎合家长、老师的要求和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别人的认可、关注,而内心的体验却是无助、无用的,自我价值感极低。 有些采取指责应对姿态,认为自己比较完美,对外部因素期望值较高,当外部期望未能得到满足时,则通过指责外部环境的不利条件或贬低他人来实现内心满足,常表现为自我为中心。有些采用超理智应对姿态,过度关注外部环境和人,而有意忽略自己的内心,在应对事情时往往超理性,刻意隔离自己的情感,时常感到自己无比虚弱渺小。有些采用打岔应对姿态,这些人不愿直面自己和外部事物, 感觉自己的内心和生活环境混乱嘈杂, 自己无法应对这种混乱无序的内外世界,其心理体验及其痛苦。 因此,他们常采取打岔、 逃避的方式来求得内心的安宁。 通过分析和调查, 手机依赖症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应对姿态是指责和打岔。

感受:这部分大学生的情感比较敏感,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冲击,自己无法掌控局面,从而出现对自己失望、自责,对生活抱怨、绝望。而手机依赖不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还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不良情绪,造成抑郁、自我封闭、人际关系冷漠、孤独感增强[3],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期待: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所期待,也正是这个期待支撑着个体不断前行。但是当受到外部冲击时,个体可能会迷失自我, 没有满足的期待会转化为他人或者其他的事物给予他们的满足感。处于“理想间歇期”的大学往往将自己的期待寄予手机游戏、电子书、网络社交等带来的满足中,从而无法自拨。

观点: 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群体的思维趋向于两个极端。一是持有绝对化的观点,考上大学的学生往往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们自带优越感,并希望这种优越感一直持续下去, 但是大学和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当他们置身于全新的、陌生的大学生活环境中时会发现自己的优越感逐渐消退, 失落感和挫败感使这部分学生感到痛苦。 二是持有悲观论观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这些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悲观消极, 采取逃避的态度, 沉迷虚拟空间无法自拨。比如,有些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是完成了父母和老师布置的任务,进入大学后思想松懈、不求上进,不能正确认识所学课程与今后工作之间的联系,即使好好学习也不一定找到理想的工作, 片面地认为学习无用,进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中。

渴望:大学生有些渴望未被满足,面临外部压力和冲击时,时常否定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因此,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往往低于常人。渴望未被满足源于两方面, 一是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有些学生被父母溺爱、过度呵护,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应对困难和打击,易出现自卑;二是外部环境的冲击。 大学的评价体系与高中完全不一样,大部分高中以成绩论英雄,而大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更全面、系统、层次化。所以只知道学习的学霸学生进入大学后找不到存在感,从而不断否定自我。

自我:这些大学生原本的自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着优越的内部资源, 比如学习能力强、 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只不过在遭遇外部冲击或压力时逐渐迷失了自我,看不见自己内在的有效资源,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尊重的。

(二)萨提亚治疗模式干预途径

基于“冰山理论”更深层次的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和存在问题,针对这些原因和问题,结合萨提亚治疗模式提出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途径。

1.整合、转化内部资源,遇见最好的自己。

萨提亚女士认为“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长”,因此,在干预手机依赖的过程中,要注重帮助这些大学生整合、转化内部资源,重新认识、重视积极正面的自己,并逐渐地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借助萨提亚自我曼陀罗环从八个方面挖掘当事人的内部资源,整合、转化这些资源,使其成为个体自我成长和潜力开发的不竭动力。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缓冲外部冲击。

萨提亚女士在实际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 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解决当事人自身的问题, 还要包含她的家庭、成长经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此她创造了独特的家庭治疗模式。 社会支持系统和生活环境是个人成长历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干预手机依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和生活环境的优化。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朋友圈。其中家庭成员应该对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关爱和重视,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社会应该对手机依赖的学生表现出应有的包容,并提供必要的援助,比如医疗、青少年教育等;朋友圈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部分,朋友应表现出对当事人的重视、关注,包容、理解,真诚、尊重,成为他们有力的情感支撑。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提供了诉说痛苦和寻求帮助的可能, 能够有效的缓冲外部压力所带来的冲击,减轻痛苦体验,对重塑自我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过整合、转化内部资源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使手机依赖症大学生转变应对姿态, 不断加强其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使自我、他人、情景协调统一,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终极目标。

图2.萨提亚模式干预途径示意图

四、案例研究

(一)案件受理与分析

郭某,女,大二学生。 该生性格内向,不擅交际,依赖手机,经常看网络小说至深夜,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大一下学期挂科五门,萌生退学想法。

经过多次谈心谈话了解到该生的现实困境和真实想法。 郭某成长于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 父亲务农,经常早出晚归,与家人沟通交流较少;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病重时意识不清,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家中还有三个姐妹, 其中大姐已远嫁他乡且家庭条件一般,基本无法兼顾父母家,二姐在读大学,妹妹在读高中。 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生活窘迫! 郭某起初因考上大学喜出望外, 认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人的生活条件, 但是进入大学后她慢慢地产生了心理落差,认为上大学不能及时解决家庭困难,而且即使毕业后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内心无比痛苦。自小喜欢阅读的她开始接触网络小说,且一发不可收拾,她不愿去想家庭困难,也不愿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 沉寂于网络小说中让她感觉无比轻松和快乐! 直至大一结束,五门挂科让她清醒,思来想去感觉毕业渺茫,因此决定放弃学业,通过打工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境遇。

(二)评估

该生在面对家庭困难时,内部冰山受到冲击,应对姿态为打岔型,沉迷于手机虚拟世界中。郭某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家庭的条件, 但是求学阶段的现实让她无法实现这一期待和渴望, 因此自卑,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家庭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内向性格导致其社会支持系统几近崩塌, 无从倾诉内心的痛苦,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

(三)设立目标

帮助郭某分析内部资源, 提升其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重建其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结构,使其得到家人的关爱和重视;通过主要学生干部和舍友为郭某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畅通不良情绪倾诉渠道,得到有力的情感支持;帮助郭某充分利用各种助学政策, 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通过社会兼职尽早适应社会, 提升其社会竞争力。最终,通过不断净化其心理、优化外部环境,使其积极应对困难, 将打岔型应对姿态转化为表里如一的应对姿态。

(四)治疗过程

1.自我资源优化

第一,挖掘内部优势资源,郭某一心想要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这说明她还是热爱生活的;性格内敛沉稳,做事仔细认真;学习效率较高,虽然大一第一学期也看小说,但仍然通过全部课程。通过挖掘郭某的内部优势资源重塑其自信心。

第二,纠正其不合理观念。 郭某认为读书无用,故而萌生退学想法。 学校老师要向其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结合生动案例,坚定其好好读书的决心。

2.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

由于郭某家住在偏远地区, 加上家庭经济较困难,因此很难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治疗中以电话沟通为主。学校辅导员与其父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郭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历程, 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在谈话过程中,其父不善言辞,主动交流较少, 但在言语间能够明显感受到他对家庭和孩子的爱。 通过谈话找寻郭某和其父的共同关注点,在“爱”的基础上建立二人的良好沟通,以求彼此理解、互相支持。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起郭某与其姐妹间的良性沟通, 大姐表示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家庭度过难关,定期与妹妹们联系,关心她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二姐也已向申请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积极做兼职,减轻家庭负担。郭某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力量,她决心与家人砥砺前行。

3.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重建郭某朋友圈,辅导员与郭某主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思想和心理动态; 专业老师重点关注其学习状态,如有必要则进行一对一辅导;主要学生干部除积极关心郭某的生活、学习外,还要带动郭某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结交更多的朋友;宿舍成员留意郭某的动态,及时与老师、家长沟通。向郭某详细讲解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协助其积极申请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实现多渠道助人、育人。帮助郭某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不但缓解了经济压力,更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反馈

经过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干预, 郭某的手机依赖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积极地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最终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猜你喜欢
萨提亚郭某依赖症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绛县一男子遇刷单网络电信诈骗
男子勒索“海底捞”500 万被公诉
摆脱依赖症
內地男涉兌換貨幣騙案就逮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