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颖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内很多职业院校纷纷与企业合作,校企联手增养实用型人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且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及早实习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培养十分有利。然而,就我国当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现状来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校企合作刚刚开始,效果不大明显,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阻碍校企合作的瓶颈还需要及早打破,为此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成了当前专家学者者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出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有效改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财会专业的校企保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校企合作是当前是职业院校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财会专业因其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很需要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到企业接受锻,实习,对他们的成长和更好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十分有利,同时学生们在企业的实训过程中,过早地了解企业财会管理要求,很好地了解企业的财会制度,对他们及早成才十分有利。同时学生们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更多地了解学生,为下一步招聘财会人员做足了准备。为此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合作的双方都要极有好处。
分析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的改进,将直接影响着校企的进一步合作,影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2.1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意愿不强,合作的不积极
财会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财会人才,这样的办学目的极需实行样企合作。然而,在实际合作中,多积极性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培养财会专业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只需进校招聘理想的大学生,满足实际需要即可以了。校企合作企业需要花费时间、资金、人力,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不大。
2.2 学校办学体制制约着校企的进一步合作
现在的职业院校大多是公办的学校,而企业多为私有制企业。职业院校所需经费由国家各级哮政拨付,企业所花费的钱基本上全部为自己掏腰包。面对财政可以供给的学校,企业不愿为其学生实习提供方便,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影响到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2.3 校企合作缺少深度合作
就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看,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所实行的校企合作,实质上只是学生实习和就业两个层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缺乏深度的合作,合作并没有涉及人才培养的整理个过程。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必走的路,也是学校培养财会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那么就要创造成一切条件,深化校企合作。
3.1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必须渗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1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在合作之初,企业就要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之中,按照企业所需,制定出要才培训教材计划和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岗位任职要求,人才建设目标,教学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要求,实施人才培训。
3.1.2 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既要让学生知识够用,又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院和安揸。同时,学校要依靠企业的师资金力量进行教学。总之,课程开发离不开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要以开放的姿态向企业取经,安排好与企业共建的优质课程。
3.1.3 共同推进学生就业
为了保证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要能顺利就业,合作的企业学生进校到就业要参与到各环节之中。特别要在学生毕业季,合作的校企双方共同举行招聘会,学生将会有更大的就业选择空间。
3.2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3.2.1 创新实行“校内仿真”模式。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从合作企业获得真账实习资料,让学生学习,学习实帐记录方法习帐务处理方法,学生在企业财会人员的指导下,按财务工作流程与方法进行实训。
3.2.2 创新“培训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根据自身人才标准来培训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企业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需要,财会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增强实战经验,从而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3.2.3 创新实行.“筑巢引凤”模式。学校出场地、设备,合作单位来校设点办公,提供相关业务由单位业务人员指导学生开展业务处理和业务操作,学生在服务的同时达到实训目的,与记账公司可采用这种方式。
3.3 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件小事,这样的合作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争得地方政府的激励,政方政府要给予校企合作更多的优惠政策,保合作的长期性。
总之,职业院校与企业折合作办学模式是实现双方互惠互利的一种模式,合作的双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其中,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评价机制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设计院机制。只有这样,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达到互赢的目的。
基金项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601”。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